慧聪消防网讯 2022消防品牌盛会20强入围名单 CFIC2022 第十五届消防品牌盛会 易招通牛企榜
汇聚海量数据,实时监测“城市心跳”;提档升级化工园区,助力安全发展迈上新台阶;完善区域应急联动机制,织密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安全网”……
近年来,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发展理念,安徽省应急管理部门多措并举,紧盯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前移防范关口,不断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以高水平安全服务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统筹协调能力
凝聚保障城市安全合力
“琅琊区南京南路与中新大道交叉口一处绿化带内的燃气阀门井疑似发生燃气泄漏,请尽快前往处置。”日前,滁州市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响起警报,工作人员立即向滁州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发出预警。
接到预警后,燃气公司立即派出人员,前往现场进行处置。由于处置及时,井内可燃气体浓度很快降至安全阀值以下。险情得以迅速处置,正是得益于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建设。
“保障城市的安全,本质上就是保障人的安全。上一轮机构改革后,应急管理部门承担起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重要职责。在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中,我们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聚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滁州市应急管理局综合协调科科长程啸说。
2021年7月,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明确提出,在全省推广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合肥模式”。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联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第一时间编制工程建设指南,对工程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指导。
为确保各项工作安全落地,在建设过程中,省应急管理厅多次联合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省数据资源局等部门,加强现场调研、实地督导和专题调度,紧盯工程实施进度。同时,组建督导组,前往各市施工现场,查阅风险评估报告、工程建设方案等资料,详细了解数据库、平台系统建设等情况。
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涉及风险防控、隐患治理的全流程,既要做好早期预警的上半篇文章,还要做好联动处置的下半篇文章。
在合肥市,该市应急管理局2021年就牵头编制了6个城镇燃气管网等领域的预警响应工作规程,一步理顺流程、明确职责、规范标准,加紧构建多部门联动的新型应急处置机制。
据了解,从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在该省推广以来,一年多的时间,已成功预警各类险情8000余起。
守牢安全生产基本盘
把风险查在前、让漏洞补在前
安徽是长三角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土地和劳动力资源丰富,具备承接产业转移的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
“安全生产是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盘、基本面。应急管理部门成立后,我们始终牢记安全初心,以更坚决的态度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面对伴随产业转移而来的安全风险,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处处长秦奋表示,筑牢风险防控墙,严把准入门槛是第一关。
2021年8月,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印发通知,要求各地严格控制高风险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明确新设高风险项目经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备案)后,由该厅向项目所在市(省直管市、县)政府发函,请其对新设项目是否符合“重大产业配套、产业链衔接或高新技术产品”等情况进行书面说明,经研究同意的,才能办理相关安全审查审批手续。
针对2016年以来跨省转入的生产、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化工项目和10年以上的老旧化工项目,该厅要求对其分级分类开展安全设计诊断,严格执行发放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100%现场核查要求。针对涉及剧毒化学品和硝化、氯化、氟化、重氮化、过氧化工艺生产的企业,明确由省级负责现场核查。
为守牢化工园区安全防线,安徽省着力推进全省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省安委办细化制定化工园区安全整治提升实施方案,明确要求12个基础较好的园区2023年底前安全风险等级率先达到D级标准。为确保整治方案得到有效落实,该省建立化工园区安全风险等级提升包保责任制,省安委办印发《关于建立化工园区安全等级提升包保责任制的通知》,明确省、市、县和园区四级包保责任人及包保责任。
与此同时,该省深入开展重大危险源督导检查、化工产业转移专项整治、大型油气储存基地安全风险管控、高危细分领域安全风险专项治理、老旧装置安全风险防控专项整治等一系列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
在宣城市高新化工园区,一家从事石油化工深加工的企业因经营不善破产,长期处于停产状态。该企业厂区关键装置、罐区等部位残存大量危险物料长期未清退处置,相关装置构成9个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此外,该企业技术骨干和安全管理人员流失、设施设备超期未检等问题严重。企业安全风险处于失控状态,严重威胁园区企业、员工及社会安全。
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掌握情况后,及时以省安委办名义向宣城市安委会发出重大安全风险警示函,督促其尽快指导企业加强厂区危险物料安全风险管控,全程协调省级化工专家指导企业制定物料清退方案,聘请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安全、科学、有序实施危险物料清退处置,并安排专人每日调度掌握物料清退处置进展,及时协调解决企业困难。2022年底,厂区危险物料清退处置工作全面完成。
向内挖潜、向外借力
提升风险防范及应对能力
4月27日,2023年长三角地区防汛防台风联合演练在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太平湖拉开大幕。演练聚焦洪涝、台风灾害防范应对和突发事件跨区域协同处置,全面检验相关地区超强台风防御、流域性超标准洪水应对、山洪地质灾害防范、城市严重内涝处置等能力。
作为长三角三省一市中的最晚加入者,安徽省应急管理工作与江浙沪相比还存在差距。为此,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多次派考察调研组,赴上海、江苏、浙江,考察调研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信息化建设、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建设等情况,积极主动对标先进、补足短板。
乘着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的东风,安徽省应急管理部门加快推进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建立。“机构改革后,为了适应改革要求,努力构建‘大应急’格局,我们决意向内挖潜、向外借力,推进与周边省市的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不断提升风险防范及应对能力。”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副厅长白中华说。
2020年6月,黄山市应急管理局先试先行,与浙江省衢州市、福建省南平市、江西省上饶市应急管理局共同建立区域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为安徽省建立更广泛的区域应急联动机制开了好头。
2021年1月,安徽省应急管理厅转发黄山市应急管理局与周边省相邻市关于建立区域突发事件应急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要求其他地市结合实际加快推进跨区域应急协作。此后,江苏宿迁—安徽宿州,江苏宜兴—浙江长兴—安徽广德,江苏高淳—安徽郎溪—安徽宣州等毗邻区域纷纷建立合作机制。2022年,安徽省应急管理厅成立皖北八市对口帮扶课题组和“一地六县”课题组,推进沪苏浙对口支援皖北八市及“一地六县”应急管理合作交流。
此外,安徽省还加大力量,不断打造应急救援“拳头”力量,加快推进应急航空救援体系、省自然灾害救援基地、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安庆基地及国家矿山应急救援淮南队等项目建设;成立共作专班,打造应急救援“尖兵利器”,2022年5月,大型水上应急救援工程船“中国应急合肥1号”“中国应急合肥2号”顺利下水。
“我们将继续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安全防范工作谋在前、做精细、见实效。”安徽省应急管理厅厅长周天伟表示,该省将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拓展延伸到县(市),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形成城市安全发展的“安徽样板”;时刻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持续用力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坚决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继续深化区域安全风险联防联控,强化区域综合应急支撑保障,为服务和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应急管理协同发展贡献安徽力量。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