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建设规划前言
第一章规划背景
第二章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
第三章发展建设主要任务
第四章发展重大项目
第五章规划实施与保障
第二章 指导思想、发展原则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准确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密结合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紧紧围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目标,坚持问题导向,强化底线思维,聚焦风险防控,强化综合治理,主动将消防工作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谋划推进,全力破解消防事业发展难题,着力补齐消防工作短板,持续夯实消防工作基础,全面提升消防工作能力和水平,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为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创造优良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发展原则
(一)坚持统筹兼顾,突出夯实消防安全基础。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紧密结合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谋划消防事业,统筹推进首都核心区与京津冀城市圈、政治中心区与城市发展区、传统产业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区、城市建成区与城乡结合部等消防安全工作,加强顶层设计,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调性,科学开展火灾风险评估,合理规划消防安全布局,积极推进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构建适应首都城市功能定位的火灾防控体系。
(二)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消防发展难题。瞄准消防站建设缓慢、消防力量不足、灭火救援能力滞后、消防装备不适应等短板,针对老旧小区和城乡结合部火灾隐患突出、消防安全条件差等问题,围绕城市火灾防控难度大、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不完备、火灾防范意识差等难题,科学分析深层次原因,制定针对性措施,除隐患、补短板、强基础,真正解决制约首都消防工作发展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矛盾,实现消防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统一。
(三)坚持改革创新,深化完善消防工作机制。着眼于首都消防工作实际,运用法治思维,深入推进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充分发挥市场和社会中介作用,完善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改革消防行政审批制度,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提高消防技术服务质量;探索消防职业化道路,创新消防力量招录模式;强化科技应用,创新公共消防设施和建筑消防设施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模式,切实提高社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
(四)坚持合作共享,全面推进消防协同发展。紧跟京津冀协同发展步伐,坚持高标准建设、高水平发展,主动作为,按照优势互补、一体化发展原则,打破“一亩三分地”思维定式,在建立区域消防工作议事协调机制、规范区域消防监督管理模式、同步建设消防基础设施、推进区域灭火救援一体化等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和疏解非首都功能提供坚实的消防安全保障。
(五)坚持服务民生,积极创造优良消防环境。着力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消防通道堵塞、消防设施损毁、违章用火用电等火灾隐患,着力解决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在火灾中伤亡多的问题,着力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和自救逃生能力,切实减少火灾数量、人员伤亡和损失,有效预防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努力保持火灾形势持续稳定。
三、主要目标
“十三五”时期,全市消防事业发展建设要紧紧围绕北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推进消防工作基础信息化、警务实战化、执法规范化、队伍正规化建设,消防工作责任体系进一步健全,城市火灾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覆盖城乡消防力量体系基本形成,其主要发展建设目标是:
——火灾形势持续保持稳定。有效预防重特大火灾特别是群死群伤火灾,控制较大以上火灾,政治中心区不发生较大社会影响火灾事故,确保10万人口(含流动人口)年火灾死亡率小于0.35,确保火灾起数、直接财产损失、亡人、伤人四项指标平稳。
——消防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新建55座消防站,优化站点布局,解决消防站建设欠账、滞后问题。建立完善消火栓建设、管理、维护工作机制,增加5000座市政消火栓,同时随新建、改建道路同步建设和改造加装市政消火栓,达到保护半径不超过150米、间距不大于120米的国家标准要求。
——多种消防力量较快发展。加快多种形式消防力量建设,制定合同制政府专职消防员招聘、培训、管理、使用规定,新增合同制政府专职消防员4000名左右,在全市符合条件的建制镇100%建立乡镇政府专职消防队,其他乡镇100%建立政府志愿消防队。
——灭火救援水平满足发展需求。购置适应高层建筑、轨道交通、石油化工、老旧城区、综合建筑等灭火救援和抢险救灾需要的车辆器材,配置高科技集成化防护装备,建设现代化消防指挥中心和训练基地,大力开展实战化训练,持续打造消防铁军,全面提升灭火救援和抢险处突实战能力。
——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强化火灾预防,突出源头治理、综合治理,严格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夯实社会化消防工作网络基础,持续开展火灾隐患整治,消防安全重点单位100%实行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安全管理标准化,火灾隐患大幅度减少,消防安全环境显著改善。
——市民消防安全素质普遍提高。广泛开展以普及消防安全基本常识和自救逃生技能为主的消防宣传“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进网络”活动,大力开展消防安全培训演练,社会单位对员工培训率达到100%,街道、社区对居民消防安全教育率不低于90%,全市居民消防安全常识知晓率达85%。
——消防科技含量显著提升。推进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物联网消防设施远程监控系统联网率达100%,灭火救援应急指挥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实现火场信息通讯集成化、透明化、可视化,充分利用云计算、“互联网+”等技术,建设消防大数据平台。消防专业技术人才建设格局更加合理,执勤中队干部装备培训率达到100%,装备技师培训率达到100%。
表7全市“十三五”时期消防事业发展建设规划主要目标
项 目
火灾死亡率 (每10万人)
新建消防站数(座)
新增市政消火栓数(座)
新增政府专职消防员数(人)
居民消防安全知晓率
重点单位物联网联网率
目标值
0.35
55
5000
4000
85%
100%
第三章 发展建设主要任务
一、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一)推进京津冀消防协同治理。按照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决策,推动建立京津冀协同发展消防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和联合调度平台,落实联勤联训、联动联防工作机制。整合区域优势资源,建立健全区域性火灾风险评估和重大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一体化机制,建立区域性消防安全治理信息大数据平台,构建区域性消防技术服务、消防监督管理、消防宣传培训新体系。打破地方性规定、标准约束,建立环京新型城镇消防安全布局、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消防力量发展等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管理制度,推动环京地带企业单位、跨区域产业园区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整合三地消防资源,推进构建多主体、跨地域、全天候的城市群一体化灭火救援体系,完善训练、作战、后勤、装备等联合保障体制,建立京津冀城市群灭火救援专家库、专业队伍库、地理信息库、设施装备库和物资储备库,实现灭火救援资源深度开发、高度共享,定期或不定期举行区域性灭火救援联合实战演练,全面提升京津冀一体化灭火救援能力。
(二)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疏解。抓住高消耗产业、物流基地、区域性专业市场以及城市核心区低端产业等非首都功能的调整疏解契机,借力推进整改区域性火灾隐患,着力解决城乡结合部、外地来京务工人员聚集区因人员聚集、违法建设、非法经营、违规使用、群居群租衍生的火灾隐患存量,改善消防安全环境。以旧城改造、老区新建、产业升级、基础建设等为契机,及时提出新产业、新城区建设的消防规划意见,同步落实消防安全布局、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消防安全管理,遏制火灾隐患增量。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地方标准,提高设防标准,落实更严要求,加强消防安全源头管控和系统性、综合性治理。广泛应用防灭火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措施,为以通信、光机电一体化、生物工程等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发展,以科研、文化、教育为主的创意文化产业发展,以金融、商贸、会展等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创造优良的消防安全环境。
(三)提升城市副中心火灾防控水平。同步编制实施城市副中心区域专项消防规划,并纳入整体规划。严格城市副中心高层建筑和地下空间在建项目消防安全监管,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和措施;紧盯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地下建筑、易燃易爆场所等火灾高危单位,推广应用消防远程监控系统,形成动态智能化火灾隐患监控和消防安全管理网络。针对城市副中心建筑特点,配备举高类灭火救援车辆装备和适合水域救援的消防艇。加快潞城、张家湾、运河东大街消防站建设,利用通州区比较丰富的自然水体作为城市消防补充水源,建设消防专用取水码头,在缺水地区增设1至2处消防取水站。组织制定数字化灭火救援预案并反复演练,全面提升火灾防控能力。
(四)推进冬奥会筹备消防安全工作。提前介入,将消防安保基础设施与冬奥会筹备工作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确保消防系统不甩项、不漏建。积极参与论证、指导冬奥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总体规划和建筑消防设计、施工现场组织、消防产品管理。积极开展冬奥会涉会场馆火灾风险评估和消防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分步调派防灭火力量现场驻防,及时消除消防安全隐患。积极推动冬奥会场所使用物联网、建筑三维建模等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材料,在大空间体育馆设置电气火灾监控系统、高灵敏度吸气式感烟探测器、智能型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智能应急疏散诱导系统。与河北消防部门建立警务联动机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统一标准和同步措施。
(五)保障新机场建设消防安全。全程跟踪新机场建设,严格、规范新机场建设行政审批,为新机场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验收、使用提供优质服务。提前介入新机场航站区建设,组织开展消防性能化设计评估论证。及时跟进新机场临空经济区建设,同步推进规划、建设消防站、道路、水源等基础设施,在礼贤镇建设消防站,在榆垡消防站配备适合机场灭火救援的车辆装备,确保消防基础设施和灭火救援装备不欠账、不漏项。紧紧抓住临空经济区航空物流、电子商务、客运金融、航空科技研发等产业发展特点,及时开展火灾风险评估和消防技术服务,研究提出和推进落实针对性火灾防控措施。建立京津冀区域警务合作机制,统筹推进航站区、临空经济区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公安消防队与机场消防队灭火救援、反恐处突、实战训练联动机制,切实做到及时有效处置突发事件。
(六)提高消防执法服务质量。进一步简政放权,下放消防行政审批事项,取消互为前置的申报条件,缩小消防行政审批范围,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优化审批服务。主动融入北京市投资项目在线审批平台建设,与相关部门实现“一网进、一网出、一网办理、一网监督”的互联互通审批。以服务民生工程、公共服务设施、国家重点项目为试点,提高常态化消防审批效率,探索建立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相配套的跨区域审批服务机制。规范消防执法行为,制定消防执法权利清单和责任清单,实行执法责任终身负责制,逐步推行消防监督执法“双随机”机制。建设消防民生服务平台,完善消防审批监管机制,全面实现网上办理、限时办理、规范办理、透明办理。建立健全社会满意度调查、行政审批服务考核、纪检监督问廉等行政审批服务综合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消防行政审批质量和效能。
(七)打造消防服务诚信体系。全面建设消防服务诚信体系,创新建设工程消防安全质量监督机制,推进“北京市建设工程消防设计施工质量诚信平台”系统开发应用,督促建设、设计、施工、工程监理等单位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和消防质量终身责任制,促进形成健康有序的市场秩序。完善消防服务诚信体系管理机制,将消防服务诚信体系纳入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全市政务平台与相关行政审批部门形成联动监管机制。建设企业消防违法违章不良信息登记平台,实施消防安全信用信息公开、共享、通报制度,促进单位自觉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
(八)打击假冒伪劣消防产品。落实使用领域消防产品监督抽样检验专项经费,将使用领域消防产品检测经费纳入市、区两级财政年度预算。建立消防产品领域违法行为追溯打击制度,质监、工商、消防等部门联合开展假冒伪劣消防产品生产、销售、使用全过程打击和曝光,组织消防产品质量联合监督检查、执法,推进消防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发挥消防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平台作用,强化工商、质监、经侦、消防部门之间协作,开展假冒伪劣消防产品展示、消防产品质量咨询等宣传警示活动,严厉打击制造、销售、使用假冒伪劣消防产品行为。
(九)健全消防法规标准体系。按照《消防法》修订进程,适时启动修订《北京市消防条例》等地方立法工作。按照高于国家标准的要求,提出北京市消防标准制订、修订计划,规范消防规划、设计、建设、管理和监督行为。编制微型消防站建设标准和灭火救援、抢险救灾车辆装备配备标准,细化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程序。围绕高端信息网络企业、节能环保企业、超高层建筑、城市轨道等火灾防控,编制出台和修订《建筑高度超过250米建筑消防设计要点》、《高层、地下建筑消防应急逃生设备配备标准》、《社会消防安全培训机构设置与评审》、《建筑消防设施检测评定规程》、《建筑消防设施维修保养规程》、《电气防火检测技术规范》等地方性标准。依托北京市消防协会,组建北京市消防专业标准化委员会,推动全市消防标准化工作。
二、切实防控首都火灾风险
(一)深化落实消防工作责任。推动落实党政消防工作领导责任,建立市、区两级党委、政府召开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及专题会议研究重大消防工作制度,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定期会商、挂牌督办、定期考核、责任倒查机制,将消防工作纳入全市干部考核评价和各级监察督查范畴。推动落实行业部门消防工作监管责任,制定出台行业部门消防安全管理标准,推进行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开展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提升行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强化落实单位消防工作主体责任,推行单位消防安全标准化、户籍化、标识化管理,深化消防安全“四个能力”建设,探索建立单位消防区域联防组织,定期研究部署、交流探讨、对检互查,实现“安全自查、隐患自除、责任自负”。强化落实街道、乡镇消防工作直接责任,将消防安全纳入城市管理、社会服务、治安防控网格建设,建实、建强大中小三级网格组织机构,加强消防安全基础能力建设,明确职责任务,强化网格巡查,落实群防群治。不断完善多部门联合督查、多警种合成作战、全民积极参与的立体化火灾防控机制,动态管控,综合治理,精细管理,全面提升消防安全治理能力。
专栏3: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1.提高检查消除火灾隐患能力,切实做到“消防安全自查、火灾隐患自除”。要确定消防安全管理人,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消防安全管理;定期开展防火检查巡查,落实员工岗位消防责任;对检查发现的火灾隐患要立即消除,不能立即消除的,要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资金,限时消除。 2.提高组织扑救初起火灾能力,切实做到“火情发现早、小火灭得了”。依法应当建立专职消防队的企事业单位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单位要建立志愿、“保消合一”等多种形式的消防队。要结合单位实际,制定灭火和应急疏散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火情,员工能按职责分工及时到位、有效处置。消防控制室值班操作人员要持消防行业特有工种职业资格证书上岗,熟悉消防设备,并熟练掌握火警处置及启动消防设施设备的程序和方法。 3.提高组织人员疏散逃生能力,切实做到“能火场逃生自救、会引导人员疏散”。员工普遍掌握火场逃生自救基本技能,熟悉逃生路线和引导人员疏散程序。单位要明确疏散引导人员,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能够及时组织在场人员安全疏散。 4.提高消防宣传教育培训能力,切实做到“消防设施标识化、消防常识普及化”。消防设施器材要设置规范、醒目的标识,用文字或图例标明操作使用方法;重点部位、重要场所和疏散通道、安全出口要设置“提示”和“禁止”类消防标语。要落实消防教育培训制度,员工普遍达到“懂基本消防常识、懂消防设施器材使用方法、懂逃生自救技能,会查改火灾隐患、会扑救初起火灾、会组织人员疏散”的要求。
(二)开展城市火灾风险评估。根据城市建设和发展实际,全面开展城市公共安全消防风险评估,找出风险点、危险源,分析研判全市公共消防安全状况,划分风险等级,制定、实施城市消防规划,制定应对策略,源头治理,防控风险,改善城市公共消防安全状况。完善火灾风险评估预警机制,监测研判消防安全态势,形成常态化与重大活动火灾风险评估预警通报机制,及时消除火灾风险。完善市、区、街道乡镇三级整体火灾风险评估和重大活动火灾风险评估制度,及时预警,及时防范。改变现行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管理模式,依据火灾风险评估结果,将消防安全高风险单位作为高危单位,从严落实源头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推动火灾风险评估社会化,探索火灾责任保险制度,由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开展单位入保前火灾风险评估,建立火灾风险评估结果与保险费率的比对关系,推动保险公司在社会消防安全服务中发挥作用。
(三)组织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按照“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原则,坚持综合治理,落实源头管控,建立常态化火灾隐患排查整治机制,定期开展有规划、有侧重的集中专项整治,重点整治平房胡同区、城乡结合部、商品物流集散地、出租房屋聚集区等火灾隐患,推动以乡镇、街道、社区为单位,管住电源明火,拆除私搭乱建,严控群租群居,打通生命通道,降低火灾风险,形成打击整治高压态势,着力解决公共消防基础设施薄弱、消防安全主体责任缺失、建筑耐火等级低、安全疏散不畅、消防违法违章行为突出等消防安全问题。适时开展打通消防车道整治行动,重点解决城乡结合部、城市老街区、居民小区等地区占用、堵塞、阻碍消防车道的问题。适时启动部门警种联合排查、集中整治机制,持续整治高层建筑、地下空间、人员密集场所、文物古建、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企业等重要场所火灾隐患,落实重大火灾隐患挂账督办制度,完善督查考核机制。
(四)确保政治中心区平平安安。按照首都政治中心区“一广场、一地区、一沿线”划分标准,参照天安门管委会应急平台网格化管理标准和方法,建立天安门地区网格化火灾风险等级图,针对风险点、危险源开展火灾隐患排查整治,落实网格化、户籍化和标准化消防管理。强化动态管理,广泛发动治安巡防队、治保积极分子、志愿消防队等群防群治力量,开展消防安全巡防联控。建设区域火灾监测报警控制中心,推动辖区单位安装新型火灾探测、灭火设备,推动火灾高危单位增设自动消防设施和中控室,利用物联网技术提高人防、物防、技防水平。进一步完善政治中心区消防勤务机制,完善灭火救援和应急处突预案,结合中心区建筑、道路特点开展操法研究,定期开展实战演练,提高灭火救援和应急处突能力。针对故宫博物院火灾风险点和消防安全技术难点,制定故宫消防安全管理标准,成立故宫警务工作站及服务分队,配备专门消防车辆和装备,完善防灭火一体化机制。
(五)强化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措施。严格高层建筑消防设计和高层建筑群消防安全管理,将消防站、道路、水源、通信等基础设施与高层建筑群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推动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智能化,推广应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建筑三维建模等技术,推广采用单人自救系统、居民楼独立报警系统集成等方法,实现监管和管理单位对高层建筑实时、动态、智能管理。推行超高层建筑实行统一物业管理模式,具体承担超高层建筑消防设施管理责任。在北京商务中心区(CBD)、城市副中心等高层建筑群推行“智慧消防”管理模式,建设区域性消防应急指挥平台,通过信息感知、分析、处置系统,实现区域建筑群消防系统互联互通、实时监控。配备适合高层、超高层和地下环隧、通道灭火救援的消防车辆装备,制定针对性灭火救援预案和3D演示图,广泛开展实战训练和演练,提升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专栏4:关于北京商务中心 北京商务中心区(CBD)占地面积7.04平方公里,其中,原中心区(西区)面积3.99平方公里,规划建筑规模1050万平方米,东区面积3.05平方公里,规划建筑规模约700万平方米。该地区有高层建筑565栋,从建筑高度看,小于50米266栋,50米至70米101栋,70至100米160栋,大于100米的超高层建筑38栋;从建筑类别看,公共建筑371栋,居住建筑194栋。该地区入驻企业3.3万余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160家,跨国公司地区总部70余家,世界级高端服务业企业200余家,金融机构1000余家,国际传媒机构170余家。
(六)夯实轨道交通消防安全基础。实施轨道交通消防警务地上地下一体化,推行轨道交通消防安全标准化管理,配齐配全报警、灭火、逃生、救援等器材设备,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控网络。开展地铁盖上和盖下商业开发火灾危险性评估,研究制定地铁商业开发防火设计规范及标准,提升消防安全水平。在轨道交通沿线消防站配备大流量、大功率、小吨位消防车,优先配置抢险救援、防化洗消等消防车和防护、侦检、救生、破拆等器材,加大个人防护、照明、排烟、通讯装备配备;推广在地铁站台层配备消排烟机器人,在具备条件的未开工建设站点设置轨道交通专业救援车辆进入道口。加快推进轨道交通消防指挥中心和4个消防站建设,进一步规范应急救援体系,完善联勤联动机制,落实一站一图一预案制度,定期组织拉动演练,确保及时响应、有效处置。
图6 北京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图(2020年)
图7“十三五”时期轨道交通消防站规划图
(七)加强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管理。持续开展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仓储、运输单位火灾隐患排查整治,加强监督检查和执法,督促企业落实消防安全主体责任。利用物联网、智能识别等信息化技术手段,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和重点部位进行远程监控和预警,提高企业消防安全管理水平。推动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企业参加火灾公众责任保险,完善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行业火灾风险评估、风险检测预警、风险管理机制,提高行业火灾风险防范能力。强化安全教育培训,督促指导企业提高自救互救能力。加大灭火救援装备建设,为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重点地区消防站配备核生化侦检、多剂联用、大跨度举高喷射、大型供液等消防车辆和相应的个人防护装备。完善易燃易爆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落实消防部门与相关企业之间的应急处突联动机制,定期开展综合应急实战演练,提高应急处突能力。
(八)改善文物古建消防安全环境。出台文物保护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建立联动机制,推动属地政府和管理部门落实消防安全责任,采取更加严格的人防、物防、技防措施。简化古建筑功能,推动将食宿、购物、娱乐等用火用电多的附属设施搬出古建筑群,降低火灾风险。将消防安全纳入文物古建保护修缮和旅游开发的立项、建设、使用环节,解决原有建筑遗留的消防安全问题,增补消防安全设施,打通消防通道,合理增加建筑防火间距或采取必要的防火分隔措施,拆除古建筑内或毗连的临时建筑。因地制宜通过改造天然水源、增设消防水泵、增建室外消火栓、修建蓄水池等方式解决消防水源不足问题。探索在重点文物古建筑内及重点部位安装火灾自动报警和灭火系统。持续整治文物古建场所火灾隐患,推动建立专职或志愿消防组织,配备必要消防器材,开展消防安全巡查,扑救初期火灾。
(九)确保重大活动消防安全。进一步规范大型活动应急处置预案标准和工作流程,开展大型活动火灾风险评估,适时开展专项检查和培训演练。加强大型活动主办单位消防控制室操作人员及重点部位值班人员培训,确保一旦发生火灾,起火点附近员工在1分钟内报警,单位在3分钟内组织人员疏散和火灾扑救。以人民大会堂、国家会议中心、北京会议中心、国家体育场、五棵松体育馆、工人体育场、中国国际展览中心等大型活动集中场所及周边单位为重点,划定常用勤务现场,分级分类建立台账,制定针对性消防安保措施,确保大型活动现场消防安全。根据政治、体育、群众性大型活动特点及勤务等级要求,进一步完善勤务工作规范和标准,科学制定上勤警力、车辆装备数量及部署位置,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勤务组织模式。
三、全面提升灭火救援能力
(一)加快消防水源建设。将消防水源建设纳入市政建设发展总体规划,明确规划、水务、城建、消防部门关于市政消火栓规划、建设、维修、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职责,解决市政消火栓建设发展不平衡、位置不合理、取水不方便、管理职责不清等问题。加快缺水地区消防水源建设,确保消防水源建设与城市发展建设同步,重点推进乡村、城乡结合部及城中村等646处(片)消防水源薄弱地区的消防水源改造。通过建设自来水管道、公共消防水池、雨水中水回收设施或明敷消防供水管网等形式,增加市政消火栓5000座。推动依托农村自备井及供水管道,建设消防水池、消防机井和消火栓,弥补市政消火栓供水盲点。在天然水源处建设城市消防水池,在水量较丰富的潮白河及部分水库建设取水码头、消防水鹤10座,增强天然水源利用率。建立消防水源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数据库,提高消防水源维护保养和火场使用效率。
(二)完善消防特勤力量建设。根据《公安部关于加强公安消防应急救援工作的意见》和《公安消防部队总队以下单位编制方案》标准,完善特勤支队编制,组建成立灭火救援中队、防化救援中队和航空特勤中队,配备防化救援车、核生化侦检车、高性能泡沫消防车、高性能高喷车等车辆,建设一支一专多能、功能兼备的消防特勤队伍。依托消防培训基地建设消防特勤培训大队,按照消防救援与反恐处置兼顾的原则,增建封闭训练、实毒模拟训练、燃气泄露模拟训练设施,开展真火烟热、高温高辐射、高空综合、地下巷道、索道救援、实毒模拟、防化服气密、槽罐车模拟等特殊专业训练,进一步提高特勤队伍实战能力。完善现有7个特勤中队建设,合理调配专业骨干,开展危险化学品事故侦检、警戒、救助、疏散、破拆、洗消等训练和演练,提高处置特殊灾害事故的能力。
(三)打造反恐处突拳头力量。着眼消防救援与反恐处突一体化建设,依托全市现有特勤攻坚队伍,在进一步完善现有6类专业应急救援分队的基础上,挑选精干力量和特殊人才,再组建防化救援、侦检排爆、高空救援等专业应急救援分队。加强专业车辆装备配备,重点加大配备应对易燃易爆、剧毒有毒、核生化等特殊灾害事故和暴恐突发事件的险情侦测、现场侦检、洗消安检、排爆抑爆、安全防护类器材,加大配备应对高层超高层、易燃易爆、地铁及地下空间等大规模灾害和暴恐事件处置的特种车辆装备,提升车辆装备的科技含量和反恐处突效能。以提高特勤队伍处置化学危险品事故和恐怖袭击事件的处置能力为突破口,定期组织开展反恐处突拉动实战演练,切实提高反恐处突的能力和水平。
(四)推动消防科技创新应用。充分利用北京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优势,紧跟信息技术发展步伐,开展“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APP、建筑三维建模、人员定位、新媒体宣传等新技术在消防工作中的应用研究。紧盯生物产业、节能环保、低碳技术等新兴产业,开展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防灭火新技术、新方法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针对高层建筑、交通枢纽、地下空间等火灾防控难题,开展消防综合救援指挥、防火阻燃、火灾探测报警、灭火救援、个人防护等新装备、新材料、新技术研究开发,强化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提高消防工作科技含量。
(五)提升综合应急救援水平。建立与市应急平台、市预警信息发布平台,以及安监、气象、交通等专业应急系统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换机制,完善市级综合应急救援响应、指挥机制,明确社会联动力量职责任务、行动要则和应急保障。制定应急队伍建设管理规章制度,整合应急救援资源,统一规范综合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管理和训练,建立规范化的重大灾害事故应急救援专家人才库。完善应急救援预案体系,编制灾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组织演练实施。进一步强化综合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建设,依托特勤支队组建市级应急救援专业突击队,建设能够应对多种灾害事故抢险救援的机动力量,打造区级铁军攻坚突击队。
(六)提升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水平。推进消防协会改革,逐步建立体制完善、结构合理、行为规范、法制健全的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行业协会体系,加强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和从业人员的资质认定评审、日常监督、行业自律管理,规范社会消防技术服务行业行为,建立公平竞争的消防技术服务市场秩序。加强社会消防技术服务机构资质管理和消防工程师注册执业管理,确保从事消防设施维护保养检测和消防安全咨询评估的技术服务机构100%取得资质,消防技术服务机构100%纳入备案管理系统。探索建立火灾高危单位、重大火灾危险源保险和消防安全水平挂钩机制,发挥保险、金融的市场调节作用,促进建立社会消防技术保障体系。
(七)推进和谐警营建设。建立健全消防员心理健康工作体系,构建心理训练、咨询服务与危机干预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在消防总队建立“消防官兵心理疏导分中心”,在各消防支队建立“心理服务二级分中心”,在各消防中队建立“心理服务站”,借助社会专业力量,配备相应数量专职工作人员,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健全心理健康档案,开展心理课题调研,加强心理疏导,实施危机干预,提高消防官兵心理健康保护水平。加大消防警营文化经费投入,因地制宜建设阅览室、健身房、综合运动场等硬件实施,完善文体器材配备。搭建文化传播信息技术平台,推进红门影院建设,积极吸纳社会文化优秀成果,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优势,培养军地两用人才,促进官兵全面发展,培养消防文化底蕴。进一步加强队史馆(荣誉室)建设,向驻地群众开放,引导公众支持和参与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