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讯 2022消防品牌盛会20强入围名单 CFIC2022 第十五届消防品牌盛会 易招通牛企榜
3月7日下午,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在会议结束后举行的“部长通道”采访活动中,应急管理部部长王祥喜回答了媒体记者提问。
如何看待应急管理体制改革带来的变化?如何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如何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引发广泛关注。
取得历史性成效 发生历史性变革
国家机构改革是今年全国两会的热点,应急管理部是上一轮机构改革中新组建的部门。五年来,应急管理改革发展成效如何?是否实现了改革目标?王祥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上一轮机构改革组建应急管理部,增强了应急管理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
这五年,应急管理新体制新机制新队伍的优势日益显现,风险防范更主动、应急准备更充分、应急救援更高效,应急管理效能更强。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宏伟认为,应急管理改革涉及部门多、范围广、跨军地、难度大。这五年来,新成立的应急管理部门定位明确,发挥自身的综合优势和其他部门的专业优势,处理好“统”与“分”、“防”与“救”、“上”和“下”的关系,基本建成了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体制,打造了统筹防、牵头救、综合助的应急管理新格局,提升了应急管理的效能。
应急管理改革需要破解的问题多,需要整体推进、蹄疾步稳。改革面临的问题有历史遗留的,也有改革伴生的,难以一蹴而就。
王宏伟建议,应急管理改革分清主次、科学排序、抓纲带目、持续推进,一步步走深走实。在这个过程中,顶层设计与基层基础、制度设计与信息化建设、国内救援与国际合作等工作同时推进,内外协调、上下联动、政社协作、军地协同、区域联动全面加强。
“通过发挥应急管理部门‘统’的综合作用,充分发挥各部门专业优势,齐抓共管、共同应对”,这一点在2020年我国南方遭遇1998年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过程中实现大灾小害,得以充分体现。王宏伟表示,未来,应急管理改革遇到的问题需要通过深化改革的方式加以解决。尽管改革还在路上,但改革的方向无疑是正确的。
王祥喜说,要继续深化改革,不断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应急管理工作新局面。对此,广东省湛江市消防救援支队支队长龙国锋表示,将履行好国家队、主力军的职责使命,从强化综合救援观念、完善综合协调机制、提升综合救援能力,健全完善消防应急救援指挥体系,不断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和灭大火、打大仗的能力,积极构建与“大应急”相适应的后勤保障体系四个方面发力,做好深化机构改革下半篇文章。
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王祥喜指出,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是党的二十大作出的部署,就是要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关口前移,宁可十防九空,也不可万一失防。
“防”上下功夫往往“静水流深”,没有外显成绩,更不会轰轰烈烈,但却更能考验应急管理大智慧,更能让人民远离灾害威胁,更体现中国共产党人“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应急管理教研部教授李明表示,从风险治理视角,王祥喜提出的这些推进举措,既有源头治理方面的,也有日常管理方面的;既有早已部署实施的,也有基本完工生效的;既有工程技术领域的,也有管理制度层面的,很多重要思路、重大决策还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或亲自部署的,这些都为新框架、新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真正将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和事前预防治理模式转型落到实处,需要进一步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共同防范灾害威胁;探索利用现代科技和信息手段,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各类风险感知水平;继续深化应急管理体系改革,加强基层应急能力,发挥多种救援力量优势等,让风险盯得牢、看得到、防得住,让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充分保障,真正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当前,在实践中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面临诸多挑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公管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詹承豫认为,一方面风险防控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技术等成本,另一方面风险防控的绩效却难以客观衡量,因为风险防控做好了就实现“防患于未然”,灾害事故在事前就已经被化解,一般人感受不到风险威胁,甚至还会抱怨程序繁琐或浪费成本,根本意识不到一旦发生灾害事故,人民生命和财产损失是无法挽回的,所以在风险防范问题上来不得半点侥幸。王祥喜答记者问,明晰了今年要从源头防控、常态管控、监测预警、工程治理四个方面在“防”上下更大的功夫,涵盖了自然灾害、安全生产、智慧消防、矿山和危化领域等重点领域,实施路径非常清晰、防范措施精准有力,这有助于整体重构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切实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真正护佑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四川省宜宾市应急管理局局长李万强认为,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是抓事故防范的要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进一步加强灾害事故风险预警体系和能力建设,提高风险防范自动化、智能化水平;进一步聚焦危化、矿山等重点领域风险防控,加快推进双重预防体系数字化建设,动态消除盲区死角,切实防范重大风险;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台账清单制管理,针对公共安全领域定期开展隐患排查,严格实行验收销号闭环管理,隐患动态清零;进一步增强群众安全意识,提升避险逃生能力,形成全社会关心安全、重视安全的氛围。
安全生产仍处于爬坡过坎期
王祥喜指出,要清醒看到,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高危行业企业数量众多,安全基础还很薄弱。
当前,我国安全生产面临严峻挑战。从历史上看,我国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并联发展,事故隐患多与本质安全水平低叠加、历史风险累积和新业态风险叠加。我国还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城乡间、地区间、行业间生产力发展不平衡,这决定了推动我国安全生产进程比任何国家都要艰难复杂。
北京师范大学风险治理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张强说,王祥喜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了压责任、抓整治、重服务、强基础四个关键方面抓好防范重特大事故工作,以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的转型和重构,不仅有利于充分贯彻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应急管理重要指示精神,而且彰显了应急管理部持续深化应急管理改革、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决心。
张强表示,始终把遏制重特大事故当做安全生产工作的“牛鼻子”来抓,要从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三个方面入手,从压责任、抓整治、重服务、强基础四项重点工作抓起,紧抓不放。从系统性上看,既要压实政治责任,也要强化技术支撑;既部署自上而下的强制监管,也重视自下而上的服务管理;既从长线巩固科技兴安的基础建设,也从短线抓好重点行业重大事故隐患的专项整治。从整体性上看,既坚定不移严守安全底线,也积极构建安全治理多元格局。从协同性上看,既强调政府部门和企业管理者的主业主责,也鼓励增强社会公众意识,提升能力。
张强认为,要依托四个“创新”,即发展与安全兼顾的绩效考核和责任体制创新,专项整治的管理工具创新,安全管理服务体系和能力创新,以及应用推广的科技创新和科普宣教的社会创新,以强化推进新时代安全生产的治理转型。
浙江省杭州市应急管理局局长王震认为,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抓住了安全生产的要害。要紧盯三个方面。首先,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紧盯企业主要责任人等关键少数,制定责任清单,抓实培训,激励提升行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其次,推动隐患闭环整治,紧盯重点领域、重大风险开展各类安全专项整治,深化安全生产服务工作机制的作用发挥,开展工矿和危化品企业对口服务指导工作。最后,要加大监督执法震慑力度,强化分级分类监管,提高执法办案质量,建立执法定期复盘机制和办案“回头看”制度,推动行刑衔接有所突破。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