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讯CFIC2018中国消防安全产业大会回顾 消防十大品牌和匠心荣耀颁奖现场
2019年4月1日上午,《文物古建筑防火监控“智能+”技术和应用研讨会》在苏州成功开展。本次研讨会的重点就是对文物古建筑的探讨,减少古建筑的火灾隐患,加强人防技防措施,以及解决古建筑各方面问方案和创新技术应用展开了深度的讨论。
会上,应急管理部沈阳消防研究所,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检中心副主任,文物建筑电气防火规程编制组组长丁宏军研究员从古建火灾实例、火灾危险性、火灾防控几方面详细分析了古建人防+技防的必要性。他指出,我国各行各业都需要一个119消防科普工程。而古建火灾防控的首要原则是保持原貌,不得随意拆改。要以原有建筑为核心,根据建筑特点和使用特性确定相应的火灾防控方案;再遵循制订专有的火灾防控标准;采用专有消防设备设施;预防为主;专有人防加技防等,共五项基本原则。运用物联网技术,将自动消防设施探测的火灾动态及时与相关人员完成信息交互,提升人防加技防的综合火灾防控能力。在遵循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从结构防火、材料控制、设施防火和管理等,火灾防控的四个基本要素入手,给出了很多细化的可行性解决方案。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院长范维澄,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检中心副主任、文物建筑电气防火规程编制组组长丁宏军,北京市原公安局消防局局长、少将、中国安全产业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志强,北京航天常兴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廼文等30多位嘉宾出席。
国家消防电子产品质检中心副主任、文物建筑电气防火规程编制组组长丁宏军
文物古建筑防火监控研讨会现场
以下是演讲详情:
1、火患猛于虎,提升民俗村寨火灾防控能力迫在眉睫!
古老的中华文明,几千年的文化,给我们留下了诸多宝贵的传承。民俗建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代表,这些民俗建筑承载着渊远的民族文化及传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品质提升需求以及人们对文化的追求,原始的生活悄然被改变,人们对这些民族建筑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更多人开始注重旅游,民族建筑从性质上也就发生了很大改变,原本只供居民居住,现在变成旅游景点,供人们参观,还有餐饮酒店等等一系列功能性改变,很多电器产品开始陆陆续续进入民俗建筑,大量游客开始络绎不绝涌入民俗村落,很多经营店铺开始应运而生,很多很多的火灾隐患也随之伴生,更有很多的火灾毁掉了整个村落。仅2014年1月份相继发生的云南香格里拉独克宗古城火灾、贵州报京侗寨火灾,就基本上吞噬了两个规模庞大、传承悠久的民俗村落。让我们体验到了火患猛于虎,更是敲响了民俗建筑防火的警钟。提升民俗村寨火灾防控能力已经势在必行、而且迫在眉睫!
2、民俗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
2.1木结构和砖木结构决定了民俗建筑自身火灾抵抗能力较低
民俗建筑绝大多数为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建筑,本身抗火能力就很差,加上年代久远,木材早已风干物燥,极易被引燃,火灾危险性本身就高,而且一被引燃,火灾蔓延会非常迅速,甚至会在较短时间内产生轰燃。一旦轰燃发生,火灾基本上就失去了控制,即使是专业灭火队员来了,也很难控制局面,就只能采取隔离手段了。
2.2防火分隔的缺失导致抗火灾蔓延能力较低
我们国家绝大多数民俗建筑是没有结构上的防火考虑的。由于历史原因和建筑风格不同,据我调查,除了少数风格派别,比如徽派建筑考虑了采用防火墙作为防火分隔,部分建筑间也有一定的防火间距,在明代的时候采用的是人字墙结构,到了清代觉得马头墙这个结构对防火效果更好,就变成了马头墙。它这个结构是某部位高出房顶一块,同时在建筑里面的一些关键部位存上一些沙子,发生火灾烧着建筑之后沙子就会自己落下来,因而起到灭火的作用,徽派建筑古人的火灾防控方法还是很巧妙的。但绝大数民俗村寨房屋之间没有设置防火分隔措施的,包括苏州的一些老城区都是没有的,既便设置了高出屋顶的防火墙和一定的间距,在现在的火灾面前,也不太容易彻底实现防火分隔功能,因此,发生火烧连营的情况在所难免。这方面,国家也会出一些相应政策来改变这样的局面,把火灾风险降低,使人们的生活得更加安全。
2.3不可避免的生活用火是很难根除的火灾根源
许许多多民俗村寨,一直是人们居住生活的必须场所,生火做饭、生火取暖等保障正常生存的活动是必不可少的。而很多建筑中,灶台和柴房连在一起,灶台顶部是以木材为主的可燃性材料,在照顾不周时就容易引发火灾。孩子玩火,也是一个火灾根源。
2.4生活用电给古老的建筑带来了新时代的火灾根源
以前老房子在当时建设时都是没考虑到会用电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用电,古老的建筑传承到了广泛用电的新时代,也不可避免要引入电能,但由于人们对用电基本安全知识的缺乏,导致大量建筑在电能引入和使用过程中带来和留下了诸多火灾隐患。
常见典型的隐患有:
A、电线、保护电器、用电设备等均无相应的防火等级要求;B、大量的劣质插座、劣质插线板、劣质用电器具、超过使用寿命的电器等等;C、布线不穿管、直接绞接、室内外分别用铜导线和铝导线且直接连接、随意拉线、导线已经老化破损等,还有些村寨农网改造时,室外是铝线,室内是铜线,那么铜铝线在过渡时会发生电腐蚀效应,很容易发生火灾。
D、超负荷用电导致线路经常过载、用铜丝代替保险丝、使用劣质断路器等。基本上所有家庭都是超负荷的,电力局配给的用电功率大都是不够用的,当用电负荷过大时,就会引起线路发热,线路老化,时间长了就会出现火灾隐患。要时常注意一下家里的热水器、电冰箱等插头,检查一下有没有烧焦的痕迹,一旦发现隐患及时更换或采取其他安全的措施。
穿管布线问题,很多电线随意乱穿,直接裸露不穿管,不定哪个地方损坏都会引起不必要的危险;导线铰接,两个线头用黑胶布连接在一起,时间久了,黑胶布使用期限到了,震动脱落,那么这两个分开的线头很可能会对其他地方打火。
E、缺乏安全用电常识,用电设备设置加热电器周围存放大量可燃物等。大多数人是比较缺乏用电安全意识,因为中国这么多年来从小学到大学几乎就没有这方面的教育,所以大量的居民家庭都存在着很多可燃物,直接就放到加热电器周围,从而增加火灾隐患。有的把草帽就直接挂到电闸上边,这行为是相当危险的。
F、使用多个插线板级联,为用电设备供电,给电动车充电等,这些即使设置了保护,由于线路很长,一旦发生危险,保护装置也是很难实现保护的;电动自行车充电更是非常危险的,近几年来发生了很多起严重的电动车火灾事故,国家对这部分的整治力度也挺大。电动自行车跟现在的电动汽车结合起来,如果电动汽车还像现在这种形势发展,就会重蹈电动自行车的覆辙,所以建议大家尽量先不要买电动汽车。
2.5游客的涌入给民俗建筑带来了新的火灾风险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带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民族文化的渴望,开启了旅游模式。络绎不绝的游客相继涌入民俗村寨,很多民俗村寨也借此搞起了旅游产业,为了满足大量游客的饮食、住宿、娱乐等需求,很多村寨增加了若干的相关场所、服务人员、用电用火设施等等,这也无形中带来了诸多火灾风险。
A、原本居住建筑改变了属性,变成了经营服务场所,带来更大的火灾风险
很多这样的改变直接导致了用火、用电的增加。尤其是用电量和用电设备的增加经常导致建筑的实际用电负荷远远超出原有设计用电负荷。超负荷的用电将导致线路过载、发热、老化漏电等,进而引发火灾。同时建筑使用性质的改变,还经常伴随着可燃物的增加,部分建筑内经常滞留和经常活动的人员也增加,火灾危险性自然就随之增加。
B、游客火灾安全意识不足带来的火灾风险
游客中难免有些人有不良嗜好,如吸烟后随手丢烟头、还有一些人比较节俭会自带加热电器比如暖宝,自带烧水的电加热器等,这些都是比较难以限制的,都会增加火灾危险性。比如人们随手带一个充电器,这个电流相对比较小,但是换成一个电热杯,这瓦数就上去了。
C、建筑改建、装修等施工带来的火灾风险
为了给游客做好服务工作,很多建筑不可避免地要进行装修、改造、维修等作业,在这个作业过程中,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如:临时用电保护不到位、拖线板和施工用电设备与刨花等可燃物间没有分隔、施工人员吸烟等等。现在对吸烟者,尤其施工过程中,要严加管理,工地里面的失火率还是相当高的。因此在工地对人员方面是要严加管理的,其次就是临时用电问题。切记木材加工现场与施工现场要适当分离,减少不必要的火灾隐患。
D、管理者火灾防控知识缺乏带来的火灾风险
绝大多数管理者虽然都很努力致力于火灾防控工作,但由于未接受过系统的火灾安全教育,没有能力识别火灾隐患,更不懂如何系统地防范火灾,这就导致整个村寨的系统性火灾风险没有得到有效识别和管控,也就没有设置有效的火灾预防设施和灭火设施,也就很难避免发生火灾,且一旦发生火灾,很难在早期发现并将其扑灭或控制在一个小范围内。很多村寨远离城市,一旦发生火灾,专业消防队很难在第一时间赶到火灾现场。
其实,我们国家各行各业都需要一个119消防科普工程,政府部门领导在真正招商引资的时候,就要对招商企业有一个很好的专业知识教育,这样在他们招进来之前就会有一个好的成效。
3、民俗村寨火灾防控的几点建议
3.1民俗村寨火灾防控5项基本原则
基于我跟国家文物局一起搞文物古建筑大概有超过十年了,总结了自己的一些体会,总结了民俗村寨火灾防控的几点建议。民俗村寨属于我国悠久文化历史传承,应该得到较大程度的原貌维持和保护,因此对民俗村寨的火灾防控工作应遵循以下5项基本原则:
A、保持原貌,不得随意拆改。这个是必须的
以原有建筑为核心,根据建筑特点和使用特性确定相应的火灾防控方案。不得随意拆改乱搞房屋风格,这些原有建筑既然留下来我们就要保护它,围绕它进行保护,不然即使我们改造的再好,建再好的设施这都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B、制订专有的火灾防控标准
不能机械的将现在的“防火规范”套用在民俗村寨火灾防控工作中,最好做适合民俗村寨火灾防控的专有规范,这些悠久的传承值得我们专门为其量身定制相应的火灾防控方案。
C、采用专有消防设备设施
围绕民俗村寨火灾防控需求,在现有各类消防设备基础上,开展适合于民俗村寨实际使用需求的专有消防设备设施的研发工作,较大程度提升这些场所消防设施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可以制订该类场所所需消防产品特殊要求的标准。比如我们要考虑做一些小型的轻便的或者是移动的高效灭火器,村民用起来也比较顺手方便的这种。另外一点就是民寨里面的电气火灾,一户里边基本就两根线,一根零线一根火线,用起电来会有火灾隐患,这样的话可以在电线接头部位安装一个温度检测和电流检测的设备,实时监控用电情况,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及时发现。互联网技术在民俗建筑方面也是不可缺少的,专业设备更是必备的。
D、防火要以预防为主
防火工作应首先立足于发现火灾隐患并及时消除,如电气故障引发火灾因素等;其次立足于早期发现火灾,在火灾发生但尚未成危险时,及时发现并消除;最后做好灭火准备工作,如果预防工作到位,灭火工作将永远处于待命状态,我们的村寨也就安全了。
E、一定要有专有的人防加技防
根据民俗村寨火灾防控特点,有针对性地培养职业消防队员,组织村民协同防护,编制特有的火灾防控知识宣传手册,向村民和游客宣传火灾防控知识,共同提升人防能力。同时运用物联网技术,将自动消防设施探测的火灾动态及时与相关人员完成信息交互,提升人防加技防的综合火灾防控能力。
3.2火灾防控4个基本要素
一个项目的火灾防控工作大体可以分为:结构防火、材料控制、设施防火和管理4个基本要素。
我们可以把每一个村寨分别作为一个项目考虑,这样每个民俗村寨的火灾防控工作,应在遵循上述5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也就可以从这4个基本要素着手进行了。
A、结构防火
结构防火是指通过结构设计,将火灾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而减少火灾损失的一种常用的火灾防控方式。对于整个民俗村寨来说,需要对整个村寨进行整体规划,在形式上做出区块化防火分隔。但由于民俗村寨是历史传承下来的具历史文化意义的建筑群,我们不可能像对待新建建筑那样,要求建筑之间留有一定的防火间距,但我们可以结合建筑特点,在不破坏村寨整体价值基础上,比如像类似徽派马头墙,我们可以在建筑分块的时候,我们做一些中间局部的隔离墙出来;在一些可能的地方适当采用一些增加防火间距、设置防火墙、对某些局部进行不燃处理等方式,用某种不燃材料或者是阻燃剂来提升对局部火灾蔓延的控制能力,减少火灾蔓延的速度和范围。火灾蔓延的慢,我们就有时间进行处理。比如农村的一些烧火灶,以及烧火灶附近场所,就可以刷一些阻燃剂,一旦没有看管好引燃,这些阻燃剂还是能起到一个很好的效果。
B、材料控制
材料(可燃物)控制是火灾防控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素。民俗村寨的建筑绝大多数采用了木结构和砖木结构,本身就已经具有很多的可燃物了,但这些可燃物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也是不能减少的。那么需要我们考虑的是,尽量不再增加新的可燃物,尤其不增加易燃的可燃物。还有就是有机的化工品,这种可燃品尽量禁止进入,一旦进入,它的燃烧速度很快,很难控制。不像那些木材,它燃起来的速度相对还是比较慢的。还有就是一些凳子里面的泡沫,一旦烧着,3-4分钟,整个房间基本上就全黑了,人基本上都是跑不掉的。同时可以对距离火灾危险源较近且容易被点燃的可燃物进行局部不燃或阻燃处理,或增加危险源与可燃物之间的间距,以减少火灾危险,这对不可避免的生活用火也非常适合。当然识别和减少危险源也是有效的火灾防控手段之一。
C、设施防火
利用消防设施进行火灾防控是建筑中火灾防控的基本手段,也是普遍适应且非常有效的手段。采用消防设施对民俗建筑进行火灾防控工作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立足于火灾预警,实现早期报警,及时引导疏散,扑灭初期火灾。
火灾预警:电气火灾监控系统
火灾预警是指对建筑的火灾隐患进行探测,发现隐患后及时排除,避免火灾发生。根据历年来的火灾统计,30%以上的火灾是由电气故障引发的,因此做好电气火灾预警工作对于民俗村寨火灾防控工作来说,应该是第一重要的。电气火灾的防控工作,首先要解决前文描述的电气火灾典型隐患,然后适当增加电气火灾监控设备,结合每户日常用电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同时还有家庭燃气防火也要做好预防,及时发现隐患、处理隐患。
火灾报警:感烟火灾探测器
感烟火灾探测器
火灾报警是最廉价有效的保命的一个产品。火灾报警系统中较常用的感烟火灾探测器在探测到火灾初期产生烟雾后就发出报警信号,此时尚无明火产生,也尚未对人们生命构成威胁,可以说迄今为止性价比较高的保护生命和财产的消防设备。在普通的民用建筑中,只要安装了合格的感烟火灾探测器,有正常行为能力的人,都能及时逃生。统计数据表明,安装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场所,95%以上的初期火灾都被成功处理掉了,没有发展成灾。因此,民俗建筑的火灾防控中,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不可缺少的消防设备。在这我要讲一下这个电热毯,电热毯造成的死亡率是较高的,一旦电热毯着了,就会产生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会慢慢使人窒息,当你感觉到疼痛的时候,已经完全没有行为能力了。而电热毯的火灾私人率也是很高的,如果使用烟感报警器就是可以完全避免发生电热毯火灾私人这样的事故的。所以家里面必须具备这种烟感报警器。
中国消防从80年代开始到现在一直在重点关注公共场所的火灾防控,所以这些场所的火灾发生率相对低,死的人也很少,一年就几个人。现在的九小场所,发生火灾的几率很高。目前我们国家也整治了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没有整治。最近几年是石化与工业,八几年到现在,一些安全问题也开始暴露,随着这些问题的暴露,我们国家在这一方面也需要好好的补补课。再一个就是老百姓的住宅问题,应该说95%以上住宅是没有安装烟感设备的。但是在每年的火灾调查里面,70%的人是死于家庭火灾的,所以烟感是个很好的东西,通过与我们的手机建立连接,我们在手机上实时监控,为自己的安全提供了一份安全预警保障。
疏散系统
火灾初期人员疏散必须的需要声音、疏散路线指示、应急照明及较大场所的防火门、防火卷帘、防烟排烟等,都是不可缺少的消防设备。同时,由于很多村寨游人如织,街道狭窄,还应该考虑设置临时避难场所。
灭火设施
整个村寨应该根据自身的情况,建设消防水池,配置适合的灭火设备,建立自己的职业消防队,以及时扑灭和控制初期火灾。因地制宜,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征,要根据自己的建筑特征,建立适合的机制,做到有效减少火灾隐患,尽量避免火灾的发生。
D、人防+技防管理
良好的管理,合适的消防设备,人防加技防缺一不可。任何场所的安全都离不开管理,良好的管理加上合适的消防设施,是构成整个民俗村寨火灾防控体系两个必备支柱,也就是前文提到的人防加技防,可以说二者缺一不可。
4、政府主导,全民参与,量身定制,保护传承!
坐落在不同区域的、不同民族的民俗村寨与民俗建筑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对其进行火灾防控系统改造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在遵循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适合的方案,千万不能一刀切,将一个方案机械地拷贝到下一个村寨。这些村寨和建筑,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传承,值得我们为之量身定制特有的火灾防控体系。当然,这一切还需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更需要各方面专业人员的支持!希望各有识之士,为我国的民俗村寨和民俗建筑的火灾防控工作作出贡献!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