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

林芝森林武警用创新理念引领部队发展/图

慧聪消防网 https://fire.hczyw.com 2012-11-22 10:41 出处:新华网 作者:宋喜峰编辑:@iCMS
2012年1月,森林指挥部召开党委扩大会议,隆重表彰森林部队2011年度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西藏林芝地区森林支队将“先进党委”、“基层建设先进支队”奖牌再次揽入囊中,至此,单位已连续三年蝉联先进。

2012年1月,森林指挥部召开党委扩大会议,隆重表彰森林部队2011年度基层建设先进单位:西藏林芝地区森林支队将“先进党委”、“基层建设先进支队”奖牌再次揽入囊中,至此,单位已连续三年蝉联先进。

如何从“落后被动”到“连年先进”?如何从上级重点帮扶到自主抓建?

面对疑问,支队党委“一班人”给予了肯定回答:“没有创新理念的引领,就没有今天的成绩!”

追寻着“创新理念”,记者于隆冬时节,走进密林深处的高原警营一探究竟。

浴火——以优秀团队文化筑魂,实现部队发展、个人进步

在海拔5020米的米拉山脚下,耸立着一座蓝色屋顶的房子。雪山之下,岗亭之上,“高原林政执勤第一哨”的红色大字格外耀眼。官兵挥舞着红绿指挥旗,顶风冒雪、严守岗位,履行着护绿、守绿的神圣使命。

执勤官兵如何在风吹石头跑、氧气吃不饱、夏天穿棉袄的“生命禁区”三年如一日执着坚守?

党委“一班人”说:这来源于支队党委坚持用培育和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主题教育铸牢军魂,用优秀团队文化培育人才,使营区每一处景观文化熔铸一种精神,每一处执勤哨位雕塑一种形象,实现思想建队、育人建队无缝链接。

就这样,松多执勤分队20名官兵发扬“把责任举过头顶、把困苦踩在脚下”的敬业精神,筑牢“责任、奉献、荣誉”的队魂意识,扎根艰苦哨位,捍卫森林资源,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千万元,荣立了集体一等功,叫响了“高原林政执勤第一哨”的称谓。

构建优秀团队文化,文化助力打造忠诚卫士。2009年以来,支队提出“使广大官兵从事业共同体上升到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建设思路,提炼出“使命至上,团队协作,开拓创新,特色建队”的团队精神。全面打造一流的党委班子,一流的干部骨干队伍,一流的创先争优氛围。

2009年以来,支队党委从地方资助经费中列支10万元,设立专项人才培养基金,开办党委班子“读书思廉”读书班,举办机关干部“一专多能”培训班,邀请地方专家为学员苗子进行“一对一”辅导,依托宏基驾校对官兵进行技术培训,依托星级酒店进行厨师培训……

三年来的一系列举措,让百余名官兵受益。先后有2人被保送入学,5人考入警校,12人考入士官学校,30多人取得大专、本科文凭,40多人考取地方驾驶执照。

在优秀团队文化的带动下,涌现出了一大批“站起来能讲,坐下来能写,蹲下去会指导”的机关干部、“任务中能战斗、训练中能指挥,上车能驾驶,下厨能做饭”的“一专多能”的士官骨干队伍和“军政兼通,指技合一”的基层主官。

退伍老兵杨宇国笑了。这个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工作在三尺机台的优秀战士,刚刚脱下警服就考进了拉萨市公安局城关分局嘎玛古桑派出所,被授予三级警司警衔,成为了一名基层公安干警。“没有支队优秀团队文化的引领,就不会有我今天的岗位。”

受益于支队优秀团队文化的不止杨宇国一个人。仅今年,就有28名优秀退伍士兵考入西藏公安队伍。

一林一木中升华,一岗一哨中融入。官兵将“建设雪域一流部队,锻铸高原生态劲旅”的团队目标,“雪域钢枪,林海利剑”的团队形象,“一声命令听党召唤,一腔热血守护林海,一句誓言捍卫生态,一生情怀为民创安”的团队精神深深植根于心中。

漫步营区,随处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走进餐厅,餐桌上摆放着《朱子家训》的名言警示牌。

“处雪域而期高远,经冰雪而勤奋争,挽沉载而甘重负……”走进营区,不锈灯箱上张贴着“雪域耗牛精神”。

“没有平时,只有勤务和勤务准备的常备不懈的临战观念”,走进办公楼,电子屏滚动播放着随时准备遂行任务的字幕。

走进士兵公园,“知心亭”八面玲珑,“成才路”曲径通幽,“忠诚石”、“剑石”雄厚有力,官兵的幸福指数骤增。

人心思齐,人心思进。在优秀团队文化的熏陶下,创先争优氛围由被动变成自觉,官兵自发叫响:“谁拖了单位的后腿,谁就是单位的罪人。”

目前,支队呈现“三多一少”现象:一专多能的人才多了,按纲建队的明白人和实干家多了,主动要求去重要岗位和艰苦岗位的人多了,苦熬不苦干的人越来越少。

亮剑——瞄准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打造遂行任务的精兵劲旅

2009年4月,一场森林火警发生在林芝县更张乡原始林区。120名官兵迅速到达火场,面对高山陡坡,高压水泵动力严重不足,变成了“哑巴”,参战官兵只得舍弃新装备,用水枪、二号工具等传统工具进行常规扑救。

看着灰头土脸的参战官兵,地方群众笑而不语。

林芝森林武警用创新理念引领部队发展/图

林芝森林武警用创新理念引领部队发展

一场森林火警如此被动,如何适应现代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适应建设现代化武警的要求和部队建设的实际需要?

循规蹈矩、裹足不前,会严重制约部队的发展进步和战斗力的形成。战评会上,支队领导形成一致共识:“用创新理念提升部队战斗力,实现人与灭火装备的最佳融合。”

随后,支队成立装备和技术“两个创新”研究小组,结合路远山高开进难,装备性能功率减,单兵物品携带不方便高原三大难题进行联合攻关。

一个月后,问题迎韧而解。“八兜两囊”的“单兵灭火作战背心”配发一线官兵,实现双手“减负”,大大提高了机动性;水泵分队训练的“水罐车跟随保障”、“双泵并机供水”、“单泵接力串联”等战法,彻底解决了50度以上坡度的有效供水难题……

初尝甜头的党委“一班人”丝毫不敢懈怠。西藏林芝地区是我国第二大林区西南林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林地面积605万公顷,西藏68.4%的森林集中在此分布,森林覆盖率是全区的3.78倍,被誉为青藏高原的“物种基因库”和“天然生态博物馆”。作为生态脆弱区,森林防火灭火工作任重而道远。

如何立足主战场担当主力军?如何立足现有条件,用先进军事文化固化部队战斗力生成标准,提升战略策划的层次水平,打造雪域高原捍卫生态的精兵劲旅?

支队确立“以中心工作牵引部队全面发展建设”的整体思路,瞄准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建设一支政治可靠、装备精良、训练有素、战之能胜的森林防火灭火“国家队、专业队和突击队”。

通过各方协调,2010年初,支队机关率先建起了野外化、模拟化训练基地。每年利用一个月时间,将部队拉入野外训练场,模拟火场演兵,结合实战砺兵。

支队打破思维定势、立足现有装备、科学配置兵力,深化高原林区灭火作战战法研究,探索总结了三组分兵、四线出击的“三组四线”战法,将人与装备的最佳融合发挥到最大效应,实现了风力灭火机、水枪与高压水泵、高压细水雾灭火机、高压灭火水炮和化学灭火弹并用,灭火作战的综合效能明显提高,走出一条新形势下适应高原条件下灭火作战的新路子。

2011年11月8日,察隅县竹瓦根镇控档村发生森林火灾,直接威胁着两个村庄和驻军某营房安全。加之正值西藏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召开,政治十分敏感,情况万分紧急。

百名官兵雷霆出击,在平均坡度50度以上的陡坡,依托化学灭火、以水灭火等战法,一天内歼灭火头,两天内清除余火点,第三天全线告捷。得到捷报,西藏自治区党委陈全国书记从会场向火场打来电话,向参战官兵表示亲切慰问和崇高敬意!

为此,林芝地委、行署,察隅县委、县政府联名为中队报请集体一等功。

支队“拳头”和“尖刀”作用凸显。3年来,遂行10余起森林火灾扑救任务,24小时扑灭率达91%。

创新理论,如雨后春笋,带动着部队的全面发展。为打造应对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复合型应急拳头力量。支队以“特建”保持应急处突力量,以“特装”把好“钢”用在刀刃上,以“特训”提高维稳和抢险救灾能力,用“特用”攻坚克难百战百胜。

建到哪里哪里强,驻到哪里哪里稳。3年多来,支队官兵60余次担负维稳镇守任务,守护目标绝对安全。

不尽百日之力,难有一朝之功。目前,支队“三个能力”初步形成:官兵牢固树立了“没有平时,只有勤务和勤务准备的常备不懈”的临战观念,时刻保持齐装满员,一触即发的临战能力;在常态和非常态两种情况下,随时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应战能力;以精兵、精装、精打、精训为目标,能同时应对两起以上不同地域、不同规模、不同方向的森林火灾和大项勤务的续战能力。

双赢——紧抓“四个积极主动”,开创警民融合式发展之路

2012年1月,林芝地区森林防火工作会议隆重召开。千人大礼堂,座无虚席。

“2011年度林芝地区森林火灾发生次数为2起,是25年来的最低。”会上,林芝地区森林防火指挥部总指挥、行署副专员扎西平措着重强调,森林官兵创造了林芝地区的奇迹。

“奇迹”来缘于支队连续三年开展的“千里机动防火大宣传”。

2009年以来,支队着眼有效保护珍贵资源,由打防并举转变为防火先行,既立足当好灭火工作的战斗队,又主动当好防火工作的宣传队。利用新兵补入、老兵退伍、驾驶员复训等时机,千余名官兵累计行程14000余公里走进林区村屯开展防火宣传,联合地方竖立防火广告宣传牌,联合电视台进行火险等级预报,为1200多名重点林区护林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

打出了“普及防火知识,构筑技防网络,推行责任追究”的三记组合拳,为原始森林构筑了人人防、技术防、层层防的“三重防护网”。

森林部队特有的职能使命与地方建设息息相关,双重领导体制更为部队的发展建设提供了广阔空间。支队坚持积极主动汇报工作,积极主动请领任务,积极主动征求对部队作用发挥的意见建议,积极主动搞好团结协作,开创了警民融合式发展之路。

为加大基层防火骨干力量,增强中小学生防火意识,支队主动向地委、行署请缨,为10多家单位和10余所学校开展防火知识讲座,20000余人受教育。

为响应地区团委“向西部地区教育事业献爱心”号召,官兵自发捐款10多万元,依托团地委设立“森警助学基金”、“关爱农民工子女爱心基金”,6所学校的117名贫困学生受益。

2011年10月,西藏自治区全面开展“强基础惠民生”活动,林芝支队率先于最偏远的6个村结成扶贫共建对子,开始为期三年的帮建帮带。

对于普布多吉老人来说,官兵就是救命恩人。因胃病大出血的他,体内流着官兵3000cc血液。

对于朗县妇女琼达,森警战士更是再生父母。准备轻生的她跳进冰冷刺骨的拉多河,正在检查站执勤的士官张旋不顾个人安危将她托举上岸,重获新生,过上了幸福生活。

对于西藏妙字号公司的马斌经理来说,从松多执勤分队14名官兵身上看到了“人民武警爱人民”的大爱,在他遭遇翻车事故的荒山野地,官兵及时伸出援手,才让他和两名同事化险为夷。

……

“有了困难找森警”,已成为当地百姓的口头禅。2011年,支队再获殊荣,被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驻地已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市”。

作为决定着地位。林芝地区党委、政府及林业主管部门对部队的信任感和依赖感逐年增强,当地财政预算支援部队建设经费,由40万元增加到160万元。

以暖心促安心,以安心促尽心。2011年,为改善官兵的工作生活条件,营造栓心留人环境,支队全面打造“八项暖心工程”。

林芝地区林业局得知情况后,拨款80万元在营区建造了集假山、喷泉、凉亭和生态植物园为一体的士兵公园,成为官兵沟通交流、愉悦身心的好去处。

“工作上一盘棋,感情上一家人,事业上一条心”。松多林政检查站执勤设施简陋、执勤条件艰苦,林芝地委行署及林业局领导多方协调,拟筹资600多万元,为官兵建设封闭式岗亭和永久性营房,目前,工程已重点铺开。

察隅县委县政府得知距县城5公里远的察隅中队官兵饮水困难,专门召集相关部门召开联席会议,一次性投资15万元,选调技术人员为官兵打造了跨河饮水工程,官兵喝上了纯净的山泉水,结石病患者逐年增多的困扰迎刃而解。

……

三年来,地方累计为支队投入建设经费500多万元,生态营区初具规模,“四项配套设施”日趋完备,正规化建设蒸蒸日上。

冬随瑞雪融退去,春沐骄阳亮丽来。创新理论必将为支队全面建设发展进步带来生机盎然的“春天”!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