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

世界屋脊上的文化遗产“防火墙”

慧聪消防网 https://fire.hczyw.com 2009-02-24 08:41 出处:新华网 作者:吴陈 边巴次仁编辑:@iCMS
【慧聪消防网】在信徒和游客们的眼中,布达拉宫里古老的经卷,木质的建筑,五彩的经幡都是稀世珍宝;但在罗桑念扎看来,它们都有可能成为火灾隐患。

【慧聪消防网】在信徒和游客们的眼中,布达拉宫里古老的经卷,木质的建筑,五彩的经幡都是稀世珍宝;但在罗桑念扎看来,它们都有可能成为火灾隐患。

罗桑念扎是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副大队长,负责这座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古老建筑的防火工作。2004年从武警学院毕业后,罗桑就加入了西藏消防部队,但他了解布达拉宫防火的重要性却还要早得多。

因为电线短路,1984年6月17日深夜,布达拉宫强巴佛殿发生火灾。由于消防设施短缺,接到报警后赶来的消防队员和僧人、附近群众用了3个多小时才将大火扑灭。一部稀世经卷《丹珠尔》近半被烧。

为修复经书,10多位藏文书法家耗时4年、用黄金等9种名贵材料做成的汁液,补写了约两万张经文;几十名能工巧匠,用了5年时间才将强巴佛殿恢复原貌。

火灾第二天,10名消防官兵进驻布达拉宫,开始了对这座圣殿的守护。罗桑的父亲琼达就是这个消防班的一员。“我小时候就听父亲讲过那次火灾。我选择消防专业和从小耳濡目染有很大关系。”罗桑说。

罗桑的父亲现在担任布达拉宫管委会副主任。而子承父业的罗桑说,父亲讲述的那场火灾的情形仍然深深烙印在脑海中,“这是我学到的关于布达拉宫防火的第一课”。

这也是益西次仁10年前加入消防班时的第一课。从那时起,他每天6点半起床,在宫殿里开始一天的巡逻,送走最后一批游客后,和其他队员一起检查香炉是否完全熄灭、电器设备是否运行正常,等最后一盏生活用灯熄灭,才去休息。

布达拉宫消防班于2003年扩编为中队,2005年扩编为大队。益西当了班长,他感到责任更大了。他睡得很浅,天花板上一点点的响动就会把他惊醒,起身查看是不是有老鼠,“如果老鼠咬断了电线,很容易引起火灾”。他还因此得了个“猫头鹰”的绰号。

后来,消防官兵们开始养猫,益西可以睡得踏实点了。但长时间在阴冷潮湿的布达拉宫里工作让益西患上了鼻炎。“有些战友还得了关节炎。”益西说。2006年,西藏消防总队给驻守布达拉宫消防官兵的宿舍安装了空调,情况才有所改善。

益西的汉族战友蒋朝辛要学的东西要更多一些,尤其是这座佛教圣地的各种宗教习惯。

他回忆起2003年1月的一个早晨,他在室外的水池洗脸时不小心把水溅到了一位僧人接水的桶里,遭到了严厉责骂。当他困惑地找到藏族战友询问时,战友告诉他,那位僧人是在接供佛用的圣水,是不允许任何脏东西掉在里面的。

“从那时起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东西要学。我把这些都写在一个小本子上,一有空就拿出来看看。”蒋朝辛说。

正是有了这样一群消防队员,24年多来,布达拉宫未发生一起火灾事故。他们的经验也被推广到拉萨的其他文物古建筑中。

2008年12月,西藏自治区消防总队在拉萨三大寺——哲蚌寺、色拉寺和甘丹寺——成立了消防大队。

西藏消防总队政委琼色说:“大队成立对于保护寺庙文物消防安全,保护寺庙僧人、信教群众、国内外游客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

17岁的占生红是色拉寺消防大队年龄最小的战士。他说,之前对西藏历史、宗教和寺庙基本没有认识。进驻寺庙之前,他接受了总队组织的为期10天的培训。总队邀请了藏学家为官兵传授西藏寺庙的历史、宗教仪轨、宗教法规等知识,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如何使用藏族敬语与僧人交谈、如何使用正确的手势等培训。

他们还接受了寺庙防火灭火知识、如何消除火灾隐患、如何开展寺庙消防工作等培训,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官兵也被邀请前去介绍经验。

占生红已经学会了一些藏语的日常用语,他和僧人建立了不错的关系。“每天殿堂里的僧人都会教我几句藏语。”他说。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和西藏地方财政先后拨款7亿多元人民币和大量黄金、白银等物资,用于西藏文化遗产的维修和保护。目前,西藏有各类宗教活动场所1700多座,住寺僧尼4.6万余人。

在罗桑念扎看来,防火对于文物古建筑的保护至关重要。布达拉宫历史上共经历过四次火灾,曾因一次雷击引起的火灾被毁。

现在,布达拉宫消防大队装备了高科技的消防设备,包括安装在佛殿的烟雾感应器、温度感应器以及细水雾灭火装置等。不过消防队员们始终认为“人”才是最重要的安全措施。“我们的策略就是‘死看死守’。”罗桑说。

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官兵创造了5分钟从布达拉宫山脚到达金顶的纪录。他们每个月都举行消防演习,练习处置各个位置、各种情况的火灾。

“很辛苦,”罗桑说,但他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如果(文物)烧了,就再也没有了。”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