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做了一点小事,就给了我这么高的荣誉,救火的事我要一直做,做到老,做得好。”这是12月5日“救火阿三”阮炳炎荣获浙江省绍兴市创业创新30年“十大风流人物”称号后的获奖感言。
一句看视平淡的获奖感言,却折射出了一名普通农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也深深打动了绍兴人民的心。
百年老屋里的“救火”符号
12月7日,笔者来到浙江省上虞市道墟镇肖金村。在村民的指引下,笔者沿着一条约三十多米长的弄堂往里走,发现一路上都是红漆画着的箭头和一排歪斜的字:“救火阿三家,电话:82588499”。弄堂走完了,一个约一米六个头、两鬓长满白发的“救火阿三”笑呵呵地站在那儿,他的背后是一块醒目的白底木牌,上面写着“道墟镇救火阿三义务消防队”,牌子上的红色“火”字显得特别醒目。
“救火阿三”,原名阮炳炎,是上虞市道墟镇一名普通农民,因家中排行第三,当地人都称他“阿三”。1989年,他组建了全省第一支家庭义务消防队,因义务救火20年而闻名乡里。
阿三的家是为数不多的木结构“人”字形平房,空旷、古老、沧桑。阿三说,这个房子都快100年了,虽然破破烂烂,但住惯了,很有感情。
走进阿三家,笔者被墙面上挂满的“舍已为民扑灭大火”、“‘学雷锋’积极分子”等鲜红锦旗和镜框深深吸引,正对门上方挂着“救火阿三,无上光荣”和“行善积德”的提词,这是现任公安部消防局高级工程师朱力平少将和原浙江省公安厅消防局副局长蒋朝龙前来看望慰问时对阿三的勉励与鞭策。环望四周,阿三家除了一口三眼大灶、一只大水缸、一张八仙桌等“绍兴”符号外,几乎没有值钱的家什,满屋子都是做饭时留下的呛人烟气。唯一值钱的东西就是挂在墙上的消防服、消防帽和堆满屋角的消防器材,以及边屋里两辆挂着武警牌照的电动消防车。
义务救火接力棒传了八代
说起阿三办家庭义务消防队,还有家族渊源。
据阿三介绍,有人到鲁讯纪念馆查过他家族民国十六年的家谱,第一代祖宗要追溯到清朝,叫阮华玉,救火就他那代开始,此后代代相传,到他这一代已是第七代了。
“我们这地方离绍兴有50里,离上虞也有50里,一旦发生火灾,等消防队赶到,火也烧得差不多了。而每次看到乡亲们受灾,我心里就难受。”据阿三回忆,他小时候亲眼目睹了一场无情大火烧毁家园的事。那是一个下雪天,滴水成冰,一户人家财物就在此时被烧了个精光,那场火就是因为没有救火工具才着大的。自那以后,他就暗暗发下了为民救火的誓言。
1989年,在地方政府与公安消防部门的支持帮助下,他用搞运输挣来的4500元钱,购买了手抬机动泵等消防设备,还动员三个儿子和村里两名复员军人,成立了全省首支家庭义务消防队,阿三当上了队长,并与队员们约法三章: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活计多忙,闻警出动;救火时上屋入室的危险活由他干;救火用的汽油费、机器维修费由他承担,并为队员每年补贴一双球鞋。
2008年,阿三的小儿子阮立法(曾在越城区消防大队一中队服役)破除旧俗到外村做上门女婿,左思右想的阿三将一台消防水泵送给小儿子作礼物,希望他能将阮家的救火事业传下去,阮立法很高兴地接过消防“龙头”,表示继续为村民们救好火、守好家。
靠种田养猪供消防队生存
有人会问,你义务救火钱还要自己出,这样做值得吗?“我不图什么,我只知道我这样做是积德的事,是善事。”阿三常这样回答。
为了支撑这支家庭义务消防队运行,阿三每年至少要往“水”里扔进5000元,从最早的一台十马力的消防泵,到如今的三台消防泵、两辆电动三轮车、一辆手拉车、二十二盘消防水带,每年花在这些设备上的维修费和油费至少在5000元以上,而这些钱都是他靠种田养猪积赞的,没有任何专项补助。2007年,阿三举债数十万元买来了一台汽吊,用于登高救火。
承包十一亩田,每年要养几十头猪。每天天蒙蒙亮,阿三就骑着电动三轮车去运猪饲料,吃完早饭就到田里干活,傍晚回来还要清除猪粪,每天都忙得团团转,一年下来除去本钱,也就结余六七千元,这些钱随后都投到救火中去了。阿三说,苦是苦了点,但只要还能动,总要从牙缝里省下来钱去救火。
“你自己家里不宽裕,还要投钱进去帮别人救火,为什么?”今年12月5日晚,当央视著名笔者、《新闻调查》节目主持人柴静现场访谈“救火阿三”时,他只说了这样一句话:“只是为了能保护大家能够安全生产,救火这事情也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并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此时,绍兴市创业创新30年颁奖盛典现场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掌声。
廿载义务救火149场
采访中,阿三递给笔者一本厚厚的救火日记。翻开这本记载着149次救火经历的记录本,沉甸甸地,仿佛又看到了阿三在烈火中冲锋陷阵的身影:
1991年农历正月初一,张炎家失火。家中无人,一对大红蜡烛倾倒燃着了蚊帐,木结构民房顿时淹没在火海中。阿三率队赶到,直到大火熄灭,阿三才发觉他和队员们已浑身湿透,冻得直发抖。
1996年6月13日,车浦13户人家着火,阿三救了一天一夜,4只煤气瓶都烧红了,阿三让别人走开,自己端着水枪浇个不停。
2003年大年初一17时30分许,正在做晚饭的阿三接到群众报警后,立即带上消防装备赶往六公里外的另一个村子救火,与上虞市消防大队和镇义务消防队连续奋战两个多小时才扑灭大火。等阿三救完火回到家时,饭菜早已凉了,妻子孩子们瞧着他黑乎乎的脸,一个个心疼不已。
……
最近一次救火是在今年8月,当时邻村一户人家着火,接到报警的阿三和两名义务消防队员在5分钟后就赶到现场,并及时控制了火势的蔓延,为随后赶到的公安消防队提供了宝贵的救援时间。
二十年来,阿三义务救火达149起,为乡亲们挽回经济损失达500多万元。
救火的事我要一直做下去
2008年12月5日晚,绍兴市30年“十大风光盛事、十大风流人物、十大风云越商”评选揭晓,“救火阿三”阮炳炎荣获“十佳风流人物”称号。获奖后,身穿消防战斗服的阿三当场表态:救火的事我要一直做,做到老,做得好。
今年已是64岁高龄的阿三,本该在家享受天伦之乐,但他为了乡邻们的安居乐业,还是一如既往地参与救火。二十年来,他一家人没过过一个安稳年,每年的除夕起码都会有二到三起火灾,有一年他甚至连救了二十四小时的火,结果冻病了。
当问阿三救火还能救多久时,他立即站起来拍了拍胸脯:“我这把老骨头还硬朗着呢,每餐喝上七八两老酒,啥毛病也没有,你信不信,我还能把两台机动泵挑着走。”说着,阿三还真的走到消防间里,挑了两台机动泵就往外走。
阿三说,接力棒虽已交给小儿子阮立法了,但只要自己能挑得动机动泵、拿得动水带还会继续救火。不过,阿三觉得救火这件事,不是他家的“专利”,应该鼓动更多的人来参与救火,共同来保卫一方平安。
春去秋来二十载,冲锋陷阵保平安。阿三多次被评为市、镇两级优秀党员,2002年被绍兴市公安局授予二等荣誉奖章,2004年名列“浙江省十佳乡村消防卫士”首位并当选为上虞市见义勇为“十佳勇士”,2007年荣获上虞市首次设立并仅有三个名额的“市长奖”,2008年被评为浙江省“十佳消防志愿者”、绍兴市创业创新30年“十大风流人物”和上虞市“十大道德模范”等称号。
链接:
绍兴市创业创新“30年30大”是绍兴日报社把笔触和镜头聚焦在30年来绍兴具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和事件上,推出并完成了历时一年之久的大型系列报道《创业创新30年——百件风光盛事、百位风流人物、百名风云越商》后,以“公开征集、自愿入选、读者投票、专家评议、部门审定”的形式组织评选出“十大风光盛事、十大风流人物、十大风云越商”。它以媒体的视角,展示了绍兴30年来具有影响力的重要事件,展示了先进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商界精英的进取精神,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绍兴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
12月5日晚,“救火阿三”阮炳炎出席“牡丹之夜”绍兴创业创新30年颁奖典礼,并接受了央视著名笔者、《新闻调查》节目主持人柴静的现场访谈。具体访谈内容如下:
柴静:阿三叔,防火服都穿来了,为什么把这件衣服穿来了呀?
阮炳炎:平常救火就穿这样的衣服。
柴静:你自己家里不宽裕,还要投钱进去帮别人救火,为什么?
阮炳炎:为了能保护大家能够安全生产。救火这事情也是世世代代传下来的,并不是一件很稀奇的事情。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