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讯 2022消防品牌盛会20强入围名单 CFIC2022 第十五届消防品牌盛会 易招通牛企榜
1支区执法支队,20支镇街执法大队,255人,满员满编制,全部持证执法。
这是天津滨海新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队伍的全貌。255人的队伍规模不小,但它对应的是面积2270平方公里,作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北方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滨海新区。
作为“超级区”的滨海新区,其应急保障、安全监管面临的挑战也是重量级的:区内辖5个国家级开发区和21个街镇,辖区有中石化天津分公司、中石油大港油田、中海油天津分公司等众多特大型国有企业,有重点生产经营单位6845家,其中危化品企业331家,占全市70%;重大危险源企业55家,点位289个,占全市近90%;石油天然气长输管道624.3公里;每天有15万辆重型货车过境,7000辆危化品运输车辆在路上行驶……
面对复杂艰巨的监管任务,滨海新区在加强队伍建设上狠下功夫,把新区执法队伍下沉到一线,将街镇执法队伍提级管理,严抓队伍标准化建设,255名执法人员个个要过硬。
改!让大队专心干一件事
对街镇执法人员来说,“以一顶多”是再熟悉不过的工作状态,分身乏术在所难免。但对于安全生产执法工作来说,这种状态不是长久之计,对滨海新区来说更是如此。
据滨海新区应急管理局局长鲁力介绍,滨海新区安全生产工作特点可用“六多”概括,即危化品企业多、重大危险源多、仓储物流多、过路货车多、建筑工地多、人员密集场所多,因此对监管专业水平要求极高。以往网格化管理、委托街镇执法等途径很难达到高标准要求。
改革前,滨海新区下辖的街镇各有一支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中队,但普遍存在队员执法能力较弱、专业性不足等问题,且容易受到街镇其他工作影响,很难全身心投入应急管理行政执法工作中。因此,让这支队伍强起来,让监管更专业,加强基层特别是街镇的执法力量是滨海新区探索出的解决方案。
2022年,滨海新区应急管理局研究制定了《深化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实施方案》,出台了《关于加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能力建设的工作方案》。在此基础上,同年9月,滨海新区区委编办下发《天津市滨海新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组建方案》,将过去的安全生产执法监察大队重新调整组建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以滨海新区应急管理局名义统一执法。同时,一次性划转20个街镇的安全生产执法监察中队,形成20个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255个编制满额配备,极大增强了滨海新区的应急管理行政执法力量。
“由应急管理局党委统筹负责20支街镇大队的人事管理和业务领导,街镇工委(党委)负责大队日常管理和使用。通过将大队执法人员下沉到街镇实施属地办公,并由应急管理局党委和街镇工委(党委)共同管理、双重领导,有力解决了街镇执法工作和基层安全生产工作‘两张皮’的问题。大队在执法一线开展工作也实现了执法区域的全覆盖。”滨海新区应急管理局副局长张洪义说。
“现在从街镇主管的中队,变成由应急管理局主管的大队,工作的专业程度有所提高。队员们的职业发展空间更大了,干得好的可以晋升到支队任职。”滨海新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支队长张汝泉介绍。
通过支队和大队分类分层次开展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滨海新区的改革取得了实质性进展。2022年,滨海新区共对3344家企业开展执法检查9177次,查处整改隐患17561项,行政处罚案件共计355件,罚款2110.65万元,实现了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下降31.5%和30.2%,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安全基础。
3月21日,塘沽街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接到群众举报称辖区有两名焊工正在无证作业。仅用不到半小时,大队的两名执法队员就来到企业抓了“现行”,及时制止了违法行为,并依法处罚企业2万元。“这么高的执法效率得益于行政执法改革后,各执法大队的建立,减少了举报派件的流程,又缩短了去企业的行程。要是在以前,类似的举报等到了现场,工人早就完成作业了,更别提抓‘现行’了。”塘沽街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大队长汪习文说。
训!让专业的人更专业
“现在我们沿着标线走的这个路径,就是大队队员们上门检查时,指出‘人员和车辆应该划分行动区域和行动路线’后进行整改的结果。后来我们更进一步,使用员工定位卡来掌握每个员工的位置。”中国石化集团石油商业储备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实华商储库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位于天津港的这家大型石化储油企业,有12个10万立方米储罐,记者随执法大队队员来此开展巡访检查时,发现一艘巨型油轮正停在岸边为这家企业输送原油。
能一眼看出问题,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这是让企业负责人特别佩服的一点。“大队的执法队员来企业,是打心眼里希望我们企业能发展得更好更安全。在这点上,执法队员和我们企业的目标是一致的。”该企业负责人说。
但精准发现问题隐患的能力和精准执法的同时提供专业化服务的能力却需要久久为功的培训教育和经验积累。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滨海新区执法队伍里有化工、石油、安全管理等专业背景和取得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证书的队员越来越多。如何让这些有专业背景的执法队员更专业,更好发挥其作用,是队伍建立后面临的重要问题。
滨海新区从抓培训入手解决这一问题。新入职人员都要参加不少于3个月的入职培训。同时,支队组建了危化专业、工贸执法、防灾减灾、事故预防等8个专业培训小组,按规定开展培训和复训,累计培训540余次,3500余人次,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日常培训工作中,支队定期组织各科室、街镇大队选派业务能力强的执法队员担任讲师,为全体执法人员进行授课;每季度聘请行业专家开展定制化专题讲座,提高队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执法大队人员,支队制定轮训工作方案。大队全体执法人员按批次参加支队轮训,每人全脱产轮训1个月,在实际执法场景中增长见识、补齐短板,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截至目前,轮训已累计开展19期,培训114人次。
虽然从刚接触安全生产执法到成长为一名成熟的执法人员还有很长的一段路,但滨海新区通过种类丰富的培训课程,帮助队员极大缩短了成长所需的时间。
除了加强培训,滨海新区应急管理局还通过完善岗位职责来推动行政执法能力建设。该局建立完善各级执法机构及其内设机构执法人员的岗位职责,将各项制度进行梳理、整合和完善,形成了包含机构岗位职责、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制度3大类8小类28项《滨海新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工作制度规范汇编》(以下简称《汇编》)。
针对街镇执法大队,该局施行“网格化、片区制、全员上”的指导工作机制,以强化大队业务能力建设为重点,充分发挥各街镇的人员优势、能力优势、实践优势,细化形成包括专业培训工作、示范交流工作、业务监督促进工作在内的三大类工作管理机制。
管!正衣冠严管理重实效
滨海新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在办公区的走廊、楼道内设置了多面仪容仪表镜。“出任务前不管多匆忙,我们总会下意识地看一眼仪容仪表镜,正一正自己的制服再走。”支队综合室(执法监督室)主任吕艳南告诉记者。对于执法者来说,制服象征着法律的权威,也是队伍精神风貌的体现。因此,滨海新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根据《天津市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人员着装管理规定》的要求,定期组织支队和大队的执法人员进行着装仪容检查,对着装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行批评教育。
这只是这支队伍严管理、重实效的一个缩影。
滨海新区应急管理局为严格人员管理,制定印发《滨海新区应急管理行政执法效能考评指标(试行)》,通过执法系统对主动履职、精准执法、规范执法3类13个小项进行统计分析和综合评定,测算人员参与率、计划完成率、违法行为查处率,考评履职情况。同时,建立警示通报制度,按照每月数据通报、季度指标考评、年度效能考核的方式推进落实,提高了支队和大队队员的执法工作效能。
执法支队每年还至少开展一次专项监督工作,借助岗位练兵及交叉互查等方式,从理论知识、现场执法流程、行政处罚案件办理等方面对各大队执法人员的综合业务能力进行考察。“通过加强管理,无论支队队员还是大队队员,对提升业务能力都不敢有所懈怠。同时,根据考核机制,如果岗位和能力不适配,队员将接受再培训再考核,真正合格后才能上岗。”张汝泉说。
同时,为及时解决大队在执法中遇到的难题,畅通交流机制,滨海新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和执法大队之间建立了“吹哨报到”制度。大队在监管执法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将采取“大队吹哨,支队报到”的工作方式,由支队选派业务骨干下到大队进行定点指导帮扶,全力帮助大队啃下“硬骨头”,完成好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工作。
滨海新区一家有外商独资背景的国际知名润滑油生产企业,其安全管理体系与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行业及技术规范并非完全契合,安全管理方面存在一些待优化提升的空间,且在承包商管理方面存在一定漏洞。滨海新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的队员在检查中发现,该企业的承包商存在“安排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的人员上岗作业”的违法行为,及时进行了纠正和查处。起初,该企业对执法人员的处罚结果并不理解。执法队员就主动登门为该企业普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同时,帮助该企业建立完善符合我国应急管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制度体系。
3年多的时间里,执法队员数不清上门服务了多少次,最终使得该企业的安全培训和作业许可制度逐渐合规完善,承包商管理逐渐规范,安全管理能力水平明显提升。
今年,该企业积极落实滨海新区关于高质量发展支撑引领行动的要求,对原有厂区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增高端产品生产线,进一步推动滨海新区绿色石化产业链发展壮大。
“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感觉非常欣慰,3年多来的付出得到了最实在的回报,那就是安全和发展的双赢。”滨海新区应急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支队队员常胜说。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