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讯 CFIC2021 第十四届消防品牌盛会 易招通牛企榜
人民网北京12月8日电 (王绍绍)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其中提到,到2025年,工业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广泛应用,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绿色制造水平全面提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也是工业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关键五年。“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需要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赋能。”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符冠云在接受人民网财经采访时表示,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工业发展的“必选项”。要在“双碳”框架下,逐步、有序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引领我国生产生活方式全面绿色低碳转型。
这份规划有何不同?
《规划》提出“聚焦1个行动、构建2大体系、推动6个转型、实施8大工程”的整体工作安排,涵盖了工业绿色发展的各个领域。
此前发布的《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曾提出,到2020年,绿色发展理念成为工业全领域全过程的普遍要求,工业绿色发展推进机制基本形成,绿色制造产业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和国际竞争新优势,工业绿色发展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目前来说,这个目标已经基本实现了,而《规划》则是‘十三五’时期规划的继承和发展。”清华-力拓资源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主任麻林巍表示,《规划》除了引入“双碳”目标,还创新了发展思路,提出系统推进的方案,有利于平衡近期和远期要求、局部和全局要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一系列辩证关系。
《规划》以碳达峰为引领,致力于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节能提高能效、能源结构低碳化、循环经济、清洁生产、数字化转型等,以及相关装备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和标准体系建设。
“一方面,《规划》明确了近中期需要采取的重点行动和工程,例如产能布局优化、节能提高能效、资源循环利用等;另一方面,对于中长期具有重大影响的技术工艺,例如氢能、数字化技术等,《规划》也提出试点探索的相关举措,以此来确保工业绿色发展‘不断档’。”符冠云说。
“《规划》提出了一系列贯彻系统观念的战略任务组合,例如在尽快推进工业碳达峰的同时,要做好面向远期碳中和目标要求的必要基础能力建设;工业生产过程绿色化的同时,也强调了要推进以供给绿色产品为导向。”麻林巍表示。
该如何节能降碳?
国务院印发的《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将“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列为“碳达峰十大行动”之一,可见工业领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
统计数据显示,“十三五”时期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降低约16%,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约40%,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水耗、原铝综合交流电耗等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取得成就的同时,也应清醒意识到当下面临的挑战。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历史阶段,面临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源效率偏低等问题,该如何在发展的过程中解决这些问题?
数据显示,我国工业终端能源消费中,煤炭(含焦炭等)占比接近50%。对此,符冠云表示,工业领域应尽可能减量高效利用化石能源,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推进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鼓励氢能、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应用,提升工业终端用能电气化水平,鼓励企业发展分布式能源、多元储能等多能高效互补利用模式。
“工业绿色发展既是能源消费的问题,也是生产方式的问题。”在符冠云看来,推动工业绿色发展,不仅需要能源利用方式、使用效率和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也需要从产品设计、生产工艺等方面的优化创新。
“需要注意的是,要提高发展质量,遏制过度建设和重复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尽量推进废弃产品和资源的回收再利用,节能降耗,发展绿色低碳能源。”麻林巍说。
怎么发展好绿色经济?
《规划》提出,构建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与工业赋能绿色发展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现代化产业格局。加快绿色低碳科技革命,培育壮大工业绿色发展新动能。
绿色低碳发展是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绿色经济已成为全球产业竞争重点。那么,什么是绿色经济?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绿色经济是促成提高人类福祉和社会公平,同时显著降低环境风险和生态稀缺的经济,是一种低碳、资源高效型和社会包容型经济。
符冠云认为,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增强、对于产品品质要求的提升,能效、水效、污染物和碳排放水平已成为产业、企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绿色发展成为每一个市场参与者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在此过程中,绿色产业和绿色技术顺理成章成为新一轮国际科技竞争的制高点,进而也成为了工业转型发展的目标。
“在具体举措中,应该特别注重对绿色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支持。”符冠云举例说,比如通过培育产业生态、加强试点示范、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国际合作等,力争让我国成为全球绿色经济的引领。
“发展绿色经济需要有自己原创的思路和技术。”麻林巍表示,应避免投资和建设过程中的浪费,大力引导绿色消费,形成倡导绿色低碳的、未来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国内形成创新绿色经济的同时,也要去积极影响国际,避免其他国家出现类似的问题从而造成恶性竞争。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