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

北京市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看如何打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组合拳 培育长板 补齐短板 筑牢底板

慧聪消防网 https://fire.hczyw.com 2022-03-29 09:20 出处:中国应急管理报 编辑:@羽檬
以统计数据为载体,全方位展现首都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进程及成效,为首都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慧聪消防网讯  CFIC2021  第十四届消防品牌盛会  易招通牛企榜

不久前,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发布《2021年北京市应急管理事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以统计数据为载体,全方位展现首都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进程及成效,为首都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提供数据支撑。

数据的背后有哪些创新探索、深耕细作?如何驯服“灰犀牛”、防范“黑天鹅”?怎样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透过一个个数据,探寻经验做法、揭示内在逻辑,看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如何打出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组合拳。

为企业画像

形成风险“一张图”

风险源是什么、位置在哪里、应急资源有哪些……在北京市安全风险云服务系统上,企业的风险清单实时更新,各区、各行业风险源数量、类型和分布情况一目了然。

《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累计有19万家企业开展了风险评估工作,辨识风险源63万余项。

“认识不到风险是最大的风险。”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安全生产监察专员李怀冰说,该局印发《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办法》和《北京市公共安全风险管理总体实施指南》,搭建起公共安全风险管理基本框架,并实现全市10个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评估全覆盖。

“企业对照辨识建议清单,就知道该怎样排查风险,可有针对性地制定管控措施,通过电脑或手机APP传到系统,由属地和行业部门审核,指导企业进行整改。”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三级调研员李晓春介绍,风险评估是一项常态化、基础性的工作,从2019年最初的1万多家到现在的19万家,企业风险评估不仅有量的增长,更有质的提升,企业、区域风险“一张图”逐步形成。

2019年,北京市安委会印发《北京市城市安全风险评估三年工作方案(2019年—年)》。实施之初,一些部门、企业对风险认识存在误区,认为风险辨识评估得越多,自身的管理问题越大。

“我们通过不断宣传培训、实地走访核查、指导帮助企业排查风险、加强与相关部门会商等措施,使企业切身感受到开展风险评估的好处,从上到下推动风险评估工作深化细化。”李怀冰说。

如今,北京市有80万人参与风险评估工作,绝大多数是企业一线员工。“员工本身就是风险管理者,他们自觉开展风险评估,既提升了风险辨识水平,又能通过风险评估推动日常工作。”李怀冰说,将风险评估与企业日常工作相结合,不仅让企业更好地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而且在无形之中为企业搭建起风险管理体系。

在北京市安全风险云服务系统中,风险信息越来越细,一些辨识建议清单里没有的风险,企业也会主动填报。“平台上滚动的数据,直观反映出全社会风险意识不断增强。”李晓春说,他们正在研究运用风险评估成果给企业画像,明确风险较高的企业有哪些、在哪里,从而优化行政资源配置,提高安全监管精准性。

该局还将把风险评估工作拓展至教育、医疗、养老、物业等领域,重点提升自然灾害风险评估水平,打破自然灾害与事故灾难单灾种应对的藩篱,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及灾害链进行综合评估。

同时,按照北京市“十四五”规划的要求,继续做好重要设施目标、重点区域综合风险评估与风险防控能力评查试点工作。“这项工作更精细、更具针对性,主要是对重要设施目标、重点区域的各类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对安全运行管理、抵御自然灾害、抗击外部袭扰、应急处置等4个方面的能力进行评查,提升城市在极端情况下的抗灾能力和韧性水平,保障城市安全运行。”李怀冰说。

全链条监管

从源头上防范风险

《公报》显示,2021年,北京市安委办围绕3个专题、9个专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梳理“目标任务”清单4684项,建立“问题隐患”清单项,全市共开展各类检查抽查22万家次。

纷繁庞杂的工作需执一针而引千线。北京市按照“安委会统筹、行业部门牵头、属地全面负责”的工作模式,成立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工作专班,应急管理、消防救援、住建等部门和机构牵头成立10个工作组,建立“一办十组”工作领导机制,构建起职责明确、分工协作、齐抓共管、运行高效的专项整治组织保障体系。

该局安全生产综合协调处副处长李东侠介绍,在该体系下,他们将问题隐患排查治理作为专项整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构建了排查挂账、监督治理、验收销账、抽查核查的闭环管理机制和属地部门“双挂账”机制,并新增“目标任务清单”,将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各部门,同时通过编制重点行业领域事故隐患目录、转移支付专项资金等方式予以保障,稳步推进三年行动。

“这套体系非常灵活,有抓手、有目标、有任务、有闭环、有保障,可以随时纳入突发的新情况新问题,建立长效机制。”李东侠说,北京市液化石油气专项整治被纳入该体系后,各部门、各环节精准发力,实施全链条、深层次整治,全面提升液化石油气安全管理水平。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事故是我们开展工作的重要资源。”对于全链条、深层次整治液化石油气,该局调查评估与统计处一级主任科员赵琦感触颇深。他认为,通过查明事故原因,深挖事故根源,全链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能推进安全生产工作查漏补缺、形成闭环,“把事故调查这个‘终点’变成‘起点’”。

把“终点”变“起点”,源于一起燃气爆炸事故。2019年12月3日,顺义区牛栏山镇的北京京日东大食品有限公司一期生产车间内发生燃气爆炸事故,造成4人死亡、10人受伤。经查,事故的直接原因是该公司一期生产车间燃气管道主阀门法兰垫片受管道内液化石油气和二甲醚混合气体长期腐蚀,发生撕裂后导致气体泄漏,遇电气火花等点火源发生爆炸。

事故调查中,调查组根据以往调查经验“双管齐下”,第一时间同步对燃气使用单位和燃气供应单位开展调查,迅速查扣板桥液化气站存放和转移的1100余个液化石油气瓶。经查,板桥液化气站存在在地下埋藏隐蔽二甲醚气罐、掺杂售假的违法犯罪行为。

通过这起事故,北京市应急管理局进一步明确了液化石油气爆燃事故的调查流程,在每一起事故中,坚决对储存、维护、运输、充装、经营等环节进行全链条追查,对所有涉事人员和单位予以重拳打击,并有力推动市政府下决心对全市液化石油气市场实施特许经营,全市200多家有资质的燃气经营企业最终只保留了5家,从源头上防范化解安全风险。

如今,北京市对事故进行全链条追查已是常态,并拓展到储能电站、有限空间、电动自行车、实验室安全等新兴产业及出现新变化的行业领域。赵琦介绍:“事故调查中,我们邀请市纪委监委同步参与,增强震慑效果,推动各地各部门真正举一反三,都向前走一步,互相补位,扣紧事故链条上的每一环。”

信息化监测

强化“双预防”管控措施

在北京市应急管理局高危行业安全风险监测中心,负责人曲封屹和同事时刻关注着监控大屏上显示的重大危险源企业各项数据。

“我们利用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风险监测预警系统,对全市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风险状态进行实时监测,对企业中控室人员脱岗睡岗、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在线采集,同时对企业安全承诺公告履行情况、装置设施重点参数运行情况进行排查检查,坚决落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双预防’控制理念。”曲封屹说。

《公报》显示,2021年,该中心对全市49家企业189处重大危险源持续开展24小时在线风险监测预警,定期开展视频巡查及点位核查工作,通过在线监测,发现各类问题起,均督促企业进行了整改。

“目前,监测预警系统已实现全市重大危险源企业重点装置设施监测点位全覆盖,对企业装置设施的温度、液位、压力等重点工艺指标进行在线采集,并根据指标异常变化情况,自动研判企业安全风险状态。”曲封屹说,企业出现风险预警后,中心按照风险分级响应原则,及时通知属地应急管理部门及相关企业开展排查,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风险降级。

在做好风险监测响应的同时,中心积极利用监测预警系统的视频巡查功能,对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在线排查,及时发现作业人员违章作业等“动态”安全隐患。

年,该中心在线排查发现安全管理问题67项,而这一数据在2020年是182项。

“我们建立了具体排查机制,采取抽查方式,每日对重大危险源企业的罐区、中控室、装卸区域等重点单元进行4次排查,重大危险源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逐渐减少。”曲封屹说,这和利用线上采集企业违法行为辅助开展现场执法的工作方法密不可分。

监测过程中,中心对监测预警系统发现的企业安全管理问题进行抓拍,再由市、区执法部门进行现场核实、处罚,杜绝企业违法违规行为,提高安全生产执法效率。2020年12月9日,该中心通过监测预警系统,发现某气体制造企业在液氧装卸过程中,现场作业人员未按要求穿戴劳动防护用品。

经执法人员现场核实后,给予企业罚款1.5万元的行政处罚。这是北京市应急管理部门首次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开展行政执法工作。

该中心还对企业装置设施各点位异常报警情况及原因进行记录汇总、定期分析,形成安全生产“大数据”。“我们利用线上数据分析结果,帮助企业找到风险点,督促企业在日常工作中对风险点予以重点关注,提前做好预防措施,防患于未然。”曲封屹说。

作为风险监测“前哨”,安全风险监测中心建立了监测预警“1+7”制度体系,以及“日报告、周总结、月分析”值守报告机制,并通过实施企业安全风险打分排名、发布安全风险提示等方式,从源头上排查整治风险隐患,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

抓社会动员

夯实基层安全基础

基层是防范化解安全风险的前沿阵地。

《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北京市17个地区、343个乡镇(街道、经济体)、7049个社区共配备灾害信息员9717人,在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应急处突、辅助救援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北京市基层防灾减灾救灾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1年,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持续加强灾害信息员、应急志愿者、专职安全员等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实现资源下倾、力量下沉,加快改变“上强下弱”的局面,提升基层应急社会动员能力,筑牢第一道风险防线。

“2021年,我们给每个区转移支付万元,用于灾害信息员队伍培训、购买保险和装备等,提升队伍专业化水平。”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救灾与物资保障处处长肖会斌说,通过加强培训和保障,让灾害信息员队伍成为基层防灾减灾救灾新动能。

目前,北京市建立了覆盖全市所有城乡社区,能够熟练掌握灾情统计报送和开展灾情核查评估的“市—区—乡—村”四级灾害信息员队伍,能实现灾情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同时,北京市应急管理局注重发动社会力量,与灾害信息员共同做好相关工作。

《公报》显示,截至2021年末,在“志愿北京”平台注册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有支,应急志愿者有124986人。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全年投入203万元政府资金,推进全市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主要用于队伍三级体系建设、培训演练等。

该局宣传动员处三级主任科员谢汉明介绍,该局组建后,形成了“应急管理部门抓总、多部门协同、社会力量参与”的北京应急志愿服务工作新格局,并积极推动建设覆盖全市的市、区、乡镇(街道)三级队伍体系。

如今,在北京市许多街道、社区,常能看见应急志愿者向群众宣讲心肺复苏术、AED使用方法、火灾逃生等安全应急知识。“我们统筹力量,开展‘应急志愿服务在行动’系列活动,以宣传带动预防,有效夯实基层安全基础。”谢汉明说。

针对应急志愿者队伍类别多样、能力有别、难以精准统筹调度的问题,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制定分类分级标准,实现精准调度和有针对性的培训。该局协调应急志愿者队伍参与消防救援队伍的部分训练演练,逐步构建起“训用一致”的协同机制,并通过应急志愿服务力量共训共练,提高志愿者相关技能水平,将其打造为预防突发事件的“尖兵”和“前哨”,确保第一时间在第一现场开展合理处置,从源头防范化解群众身边的安全风险。

“应对风险挑战的最好办法,就是不为风险挑战所困、不为杂音噪音所惑,把外部压力转化为改革动力,通过真抓实干,持续培育长板、补齐短板、筑牢底板,为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赋能增效。”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党委书记、局长张树森说。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