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

火灾逃生:火灾时人的心理特性和行为特性

慧聪消防网 https://fire.hczyw.com 2017-06-19 09:16 出处:综合 编辑:@iCMS
慧聪消防网讯2017年中国消防行业十大品牌评选投票 1火灾时人的心理特性 人的心理特征来源于客观的环境特征,在特定心理特征的作用下又会产生特定的行为。当处在火场这样特殊的环境中,在火焰、浓烟、毒气的刺激下,人

慧聪消防网讯2017年中国消防行业十大品牌评选投票

1火灾时人的心理特性

人的心理特征来源于客观的环境特征,在特定心理特征的作用下又会产生特定的行为。当处在火场这样特殊的环境中,在火焰、浓烟、毒气的刺激下,人将会产生特殊的心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从众与逆反

所谓从众心理,就是对待客观事物没有从实际出发,别人怎么做,自己也就跟着怎么做的一种心理现象。从众心理的表现行为是:没主见,随大流。火灾情况下,别人向哪儿跑,自己也跟着向哪儿跑,他人的决心和判断成了追随的目标,放弃自己原来的判断而盲目追从他人,追从多数,从而导致群聚体的形成,引起人流骚乱。

而逆反心理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和客观事物发展背道而驰的心理现象。其表现行为是:不该做的反而去做了。火灾条件下,不该打开门窗的反而打开了,致使新鲜空气或浓烟烈火进入,使火势迅速蔓延扩大或使高温烟气量增加;不该冲向浓烟区的反而冲向浓烟区,结果使自己窒息死亡。

1.2向地与向隅

向地心理是指由长期生活习惯形成的。发生火灾时,人们都会自觉不自觉的从楼上往下跑,一直跑到室外地面为止。当烈火封住出口,逃生无路时,向地行为之一就是跳楼。在火灾中有很多受困人员经常从几层甚至十几层的高楼往下跳,其结果往往非死即伤。

向隅心理是指在火灾条件下向狭窄角隅奔跑,以躲避烟熏火烤的心理现象。往往表现为钻床下、躲在狭窄死角处。向隅行为往往凶多吉少,九死一生。这种行为现象其结果多为悲剧。火灾发生时,上述的几种心理会严重干扰自我逃生和安全疏散,使火灾受困者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失去正常的分析、判断能力,由此导致非理性的错误行动。因此必须制定相应对策,尽量避免在火灾中产生上述非理性心理。

1.3恐惧与绝望

处在火灾现场的人们,尤其是没有经过特殊练习的人们,很轻易产生不可抑制的恐惧心理。这就是常说的惊慌。惊慌之余,想到火灾危害,便会产生极其不安的惊慌失措的心态,茫然不知所措,想逃,怕选不准安全通道;想避,又不知道哪里是安全之地。尤其是那些平日心理调节能力差的人,对于火灾时疏散知识一无所知的人,更是如此。

惊慌惧怕的心态,还会导致人的非理智思维。非理智的思维能加深判定的失误,出现非理智的错误行动。面对火灾的不安和惊慌,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心态又会由惊慌不安转为惊恐惧怕。面对浓烟烈火,面对人群的纷乱骚动,深切感到生命将受到严重威胁,因而产生不能面对伤亡的强烈惧怕感。强烈的惊恐惧怕心理会干扰人的正常思维,减弱理性判断能力,失去与烟火拼搏的精神和勇气,束手无策或丧失抗争能力,从而产生绝望心理。

绝望心理是指主观愿望与客观事实相差很大,目标难以实现的一种心理现象。其在火灾条件下,表现为跳楼、躲在床下等死等等

1.4退避与趋光

退避心理是指出于对某一事物的恐惧而躲避的一种心理现象。其表现行为是:人在遇到烟、火时会向反方向奔逃。特别是室内火灾时,人总是尽力往外跑。即使是处于安全地带的人,也要向起火的相反方向躲避。一些火灾现场充分印证,退避心理的驱使往往使人们难以逃生。趋光心理是指在黑暗的环境中,人们往往把一丝亮光作为希望的标志,从而向亮光处靠近的一种心理趋向。在火灾情况下,浓烟遮住了人们的视线或突然停电,照明灯熄灭,将人一下抛到了黑暗环境中,每个人都立即感觉不适应和惧怕。此时,人人都具有习惯上的奔向能见度好、明亮之处躲避的趋向。通常,烟雾少、能见度高的一方是距火点远的一方,如有安全疏散通道,奔向明亮方向逃生无疑是正确的。但如果此方向是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则虽能暂时减轻烟热的危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火势的发展,此处却可能成为最危险之地。实际火场中,有时走廊或楼梯的一段被烟火封住,对此种情况,若采取防护措施,冲过这段光线昏暗处,逃生是大有希望的。因此,火灾情况下仅具有单纯的向光性是不可取的,应在判断分析的基础上慎重决定躲避的地点和方向。

1.5侥幸与冲动

侥幸心理是人们经常出现的一种心态。面临灾祸之际,还漫不经心,轻信事情不会那么严重或抱着车到山前必有路的态度,不是冷静沉着地采取措施,侥幸心理是妨碍正确判定的大敌。火场中人们必须首先排除这种心态,勿让其干扰理智的思维和正确的判定。例如,1994年12月8日新疆克拉玛依友谊馆里,中、小学进行汇报演出,18时20分,舞台幕布被间隔太近的光柱灯烤着,当时一个老师问他们的校长要不要叫学生们走,校长说,会扑灭火的,等一等吧。工作职员跑上往捉住幕布往下扯,但未扯掉,火蔓延开来,但疏散行动仍未开始。幕布被拉上,意欲灭火后开幕再演。学生们一阵骚动,维持秩序的人高声喊道:“保持安静,坐着别动!”不久,全场断电,整幅燃烧着的幕布坠落。这段时间大约有l0余分钟,由于没有及时疏散,耽误了最宝贵的逃生时机,加上后来秩序混乱的现象,造成群死群伤的恶性事故。

火灾时,人们的惊慌,火、烟、热、毒等因素的作用所产生的惧怕与茫然,最轻易使人做出不理智的或盲目的冲动行为。如跳楼、傻呆、乱钻乱撞或大喊大叫。火场心理研究证实,乱跑乱窜、大喊大叫不但会使自己陷进危险境地,还会扰乱他人的平静思维,加剧其他职员的茫然心理,导致更多人的效仿,从而使火场中的人们更加混乱而难于疏导和控制。

2火灾时人的行为特性

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在火场中的非理性心理,往往会导致错误的判断,产生非理智的错误行为。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2.1趋光性

在火灾情况下,浓烟遮住了人们的视线或夜间忽然停电,照明灯熄灭,火场漆黑一片,每个人都立即感觉不适应和惧怕。此时,人人都具有习惯上的奔向能见度好、明亮之处躲避的趋向。通常,烟雾少,能见度高的一方是距火点远的一方,如有安全疏散通道,奔向明亮方向逃生无疑是正确的。但若此方向无安全疏散通道或是火势蔓延的主要方向,则虽能暂时减轻烟热危害,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火势的发展,此光明处却可能成为最危险之地。实际火场中,有时走廊或楼梯的一段被烟火封住,若采取自我防护措施,果断冲过这一段光线昏暗处,逃生可能大有希看的。

因此,火灾情况下仅具有单纯的向光性是不可取的,应在判定分析的基础上慎重决定躲避的地点和方向。

2.2回返性

在公众聚集场所的客人对地理环境不熟,避难路线了解很少,火灾发生时通常只靠自己惯用的通道逃生。绝大多数人奔向来时的路线,作逆向返回的逃生。这种特性称为回返性。回返性是人们在地理环境生疏的状况下,自然产生的一种特性。如果该通道畅通,则是较好的逃生路线;倘若该通道被烟火封锁,他们立即就会感到无路可逃,从而丧失斗志,严重影响顺利逃生的进行。

2.3暂避性

火灾中,在火、烟、热、毒存在的情况下,人们往往向着不见烟和火焰的方向逃避,因而将逃生仅着眼于脱离暂时的危险处境上,变成只解决临时燃眉之急的单纯行动。在意向性支配下,表现出急于逃出火区导致无目的的乱跑乱窜或就地隐躲,钻进暂时烟火未延及的床下、桌下、厕所、卫生间等处,甚至从楼上跳下等。这样做往往会贻误自我逃生时机,将自己送到更加危险的境地。实际上,火灾时的床、桌椅等都是首先殃及的可燃物,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洗手间的门也是可燃的,烟、热、毒也足以使人达到无法忍受或致死的地步。火灾时暂避的处所和方法确实是有的,但必须在有效措施的保护下才能实施,否则会获得相反的结果。

2.4随流性

也可称为聚集性或从众性。人们普遍具有人多壮胆、人多有依靠、有安全感的心理,因而随大流的从众性是在突发事件情况下,最轻易发生的习惯性倾向。公共场所的人群本来就是互无联系、无组织之众,在混乱之时,虽不相互熟悉,却都以为是可以相互依靠的人。这种在无任何指令或暗示的举动下形成的自然集结气氛,往往越变越强。但由于这样形成的群体,每个人都惶惶不安且存在盲目性,所以,一般情况下极轻易盲目地按着错误信息或指令导向,走向更危险的境地。

2.5混乱性

混乱常起因于几个人的乱跑乱叫,从而给周围的人以强烈的影响,进而诱发更大的混乱。心理学认为:一个群体的情感状态会随着群体中某个人的乐观或悲观、恐惧等因素而发生变化。从非理性心理可以相互感染的观点看,聚集的人群更易产生并感染悲观情绪。悲观情绪占上风的群体也最容易出现反常的举动。火灾时的混乱状态危害极大,它会严重干扰人的正常思维,出现不理智举动,干扰正常的引导疏散和消防救护。

2.6意向性

意向性是凭自己的主观意念支配自己行为的一种倾向。意向性多发生于性格内向的人身上,当发生火灾时,他们自己虽对逃生方法和路线不熟,对火势的实际情况了解很少,但靠主观臆断或不切实际的幻想盲目地指导自己的行动。这种人在火场上最不愿意听从别人的规劝和指挥,因而往往陷人最危险的境地。因此,发生火灾时,听从火场内部人员指挥,冷静的判断火灾实际情况,才是最可取的。

3、结论

在公众聚集场所发生的火灾事故往往会造成人员的群死群伤,为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除了要建立健全消防法规、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健全建筑物本身的消防安全措施外,还要加强对各单位员工及居民的消防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其学习相关的消防安全知识,从而在突遇火灾时,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消除非理性心理和错误行为,进而提高各单位和个人抵御火灾的能力和自救能力。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