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讯2016中国消防安全产业大会(CFIC2016)网络直播消防十大品牌和杰出领袖颁奖现场直击
大面积地下建筑着火了有多危险?
与地面建筑相比,地下建筑着火的危险性成倍增长。由于无窗封闭,地下建筑往往阴燃时间长、烟量大、温度高;由于无自然光源、逃生路线少、逃生方向与烟的自然扩散方向一致,人们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浓烟环境下,逃生十分困难。
排烟难、散热难、照明难、通信难、搜救难、进退难……这些灭火救援难题一直以来是消防官兵面前的“拦路虎”。11月3日,河北省消防总队在沧州市人防广场举行3万平方米地下建筑灭火救援分段攻关实地演练,笔者目击一个个难题在实战环境下被“击破”。
如何在地下空间救人?
单位自救互救,消防闻警而动
浓烟起,警报响。11月3日9时,沧州市人防广场地下建筑红木家具展区因用电不慎导致“火灾”,自动报警设施立即报警。
笔者在现场看到,不到2分钟,上百名群众井然有序地疏散到安全地带。“报告总经理,经清点发现有3名员工失联。”保安经理第一时间向单位总经理汇报。
“各单位注意,我是今日指挥长。我命令,启动一级响应,东部、南部、西部战区做好增援准备,全勤指挥部出动。”沧州市消防支队指挥中心接警后,当日值班指挥长通过扁平化指挥系统查看建筑物内部结构,确定火警级别,调集力量到场处置。
沧州支队全勤指挥部出动后,根据现场情况,启动应急联动预案,调集社会联动力量到场。出警途中,各中队指挥员通过随车平板电脑查询建筑结构、消防水源等情况。沧州支队扁平化指挥系统根据实时路况,自动计算最优路线向参战力量推送。
参战各中队到场后,立即按命令迅速展开侦察搜救行动。
“102呼叫,火场北侧古玩区有1名人员被困。”侦察人员进入消防控制室后,通过视频系统发现被困人员位置。
搜救组立即赶往指定地点救援。在消防控制室侦察人员的指引下,搜救组顺利将这名被困人员救出。如何打通通信照明盲区?
采取多渠道通信和多种照明方式
“火场通信、照明就像人的眼睛和耳朵,在作战中至关重要。地下建筑信号盲区多、浓烟难消散,给灭火救援带来了很大困难。”河北总队总队长魏捍东介绍。
“立即架设便携式快速组网中继台,保障中队到场车辆与内攻灭火人员通信联络畅通!”笔者在现场看到,一名指挥员用电台向通信员下达指令不久,人防广场入口处迅速架设起了便携式快速组网中继台,网络信号基本覆盖了作战区域。
与此同时,沧州支队立即架设大功率转信台,确保支队指挥员与各中队通信员联络畅通。沧州支队指挥员确定了攻坚组专用频道,与攻坚组人员不间断地进行联络,随时了解所处位置,并由安全员进行记录,一旦遇到紧急情况,攻坚组人员可迅速撤退至上一联络点,确保人员不失联。
笔者在现场看到,侦察搜救1组迅速架设微型移动照明灯,沿着漆黑的地下通道边行进边铺设照明线。
“这样便于搜救人员紧急撤离,并为内攻人员指引方向。”沧州支队支队长刘敏介绍。
在现场,侦察搜救2组利用侦察搜救1组设置的移动照明灯作为起点,将随身携带的绿色消防定位指示灯设定为快闪模式,并间隔一定距离将其扣在主绳上,充当照明灯使用。
救援现场,侦察搜救3组采用搁放荧光棒的方式进行定位标记,并借助室内消火栓出一支水枪,掩护侦察人员进入着火区域开展侦察。侦察搜救4组沿着铺设的救生照明线继续向着火区域推进,利用移动照明灯组串联的方式,延伸照明线路,为排烟和灭火人员开辟通道。
封闭空间排烟难怎么办?使用移动与固定设备排烟散热
初战力量到场后,现场指挥员首先命令官兵采取破拆排烟和自然排烟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排烟,对现场下风方向的玻璃门窗进行破拆,同时打开常闭防火门。
与此同时,单位固定消防设施也在进行排烟。但由于红木家具着火后产生烟气量较大,固定排烟设施排烟效果不明显。排烟1组官兵架设多台移动排烟机串联接力排烟使烟气朝同一方向不间断排出,有效提高排烟效果。
在着火区域附近,排烟2组架设3台水驱动排烟机形成水幕墙,阻挡烟气向其他区域扩散。排烟3组利用喷雾水枪,将疏散通道全部遮住,阻止烟气倒流。
这次演练还采用了轴流风机和大功率排烟车联合排烟,使送风量达到了每小时20万立方米。笔者眼前的一间地下室,刚刚还烟雾笼罩,不一会儿烟气就逐渐消散。
内攻人员安全如何保障?实行紧急救助和轮换作业机制
笔者了解到,为确保内攻人员安全,沧州支队建立了紧急救助和轮换作业机制,配备了高精尖的侦检、救生、破拆等器材,选拔骨干力量组成紧急救助小组,确保一旦发生紧急情况,救助小组能够迅速准确营救被困官兵。
“202已进入内部20分钟,需立即撤出或快速充气。”安全员向指挥员报告。指挥员立即命令内攻小组撤出充气。
笔者在现场看到,紧急救助小组利用快速充气装置为内攻人员充气,短短45秒内就充气完毕。
突然,一名战斗员在意外情况下“失联”,被货架砸晕。指挥员多次呼叫无应答后,立即查看消防员单兵定位系统,确认所在的位置。紧急救助组迅速沿定位系统轨迹进行搜救。在发现被困战斗员空气呼吸器压力不足后,他们立即将被困战斗员的呼吸面罩接口连接到他救接口上,保证空气供给,随后迅速将被困战斗员救出。如何在复杂地形中灭火?
“人机协同”“多路出击”内攻灭火
根据现场情况,攻坚组在着火区域的东侧、南侧和北侧,共架设4门移动水炮和自摆炮,利用水炮远距离打击火点,减少人员进入,尽量避免发生意外造成伤亡。
随着内攻的不断深入,烟热大量排出,火势得到有效控制,总攻时机成熟。
“我命令,合力围歼各自作战区域火势,消灭残火。”沧州支队支队长刘敏下达总攻命令。
此时,建筑专家在着火区域使用经纬仪对承重结构进行测量,确保作战安全,地下攻坚组迅速实施梯次进攻。
在机器人带领下,两个攻坚组人员交替掩护前进,一组延长水带,另一组出水掩护,近距离精准打击火点,阻截火势蔓延。在4辆灭火机器人和8个地下攻坚组的协同配合下,大火被完全扑灭。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