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讯 据厦门晚报消息,因为房租相对便宜,“城中村”成为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首选落脚地,然而房屋密布、人员密集的“城中村”,存在不容忽视的安全隐患。经过几年的整治,“城中村”诸多问题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消防问题、活动场所问题仍是居民们最期待解决的。两会上,民主党派、政协委员等纷纷将关注目光投向这里。
市民声音
易燃物多,少有消防栓,路太窄
叶先生从小就住在西林社,他说,这几年政府很关注“城中村”,道路、路灯、监控等都有改善,但是消防还是最让人担忧的问题。现在村里大多是外来人员,人口密度大,很少有消防栓,而且道路又窄,普通消防车进不来。前两年有栋房子着火,幸好房屋位于村庄外围靠近大路,消防车及时赶来,要是村中心的房子着火可怎么办?
笔者调查
电线网线密布像蜘蛛网
笔者走进西林村西林社,只见道路狭窄,两边几乎都是出租房,一栋出租房住了上百人的不在少数。有的房子楼顶还加盖了一层铁皮屋,大部分出租房只有一个楼梯,房与房的间距很窄,有的地方间隔不到半米,两人并排都很难通行。
电线、网线各种线路交织在一起,就像蜘蛛网一样。在一条小路的尽头,推满了泡沫、编织袋等杂物,村里的外来员工子弟放假了没地方玩,几个大孩子甚至在那些杂物区放了个铁桶,在桶里点火玩耍,存在不小的消防安全隐患。
切实防范
加强配备消防器材,发挥“基层力量”
针对“城中村”公共消防基础薄弱,外来人口集中,出租房密布,消防道路狭窄的现状,农工党翔安总支张永长建议利用基层的力量参与消防安全工作。
他发现不少“城中村”已经组建了志愿消防队,一旦发生险情可在第一时间赶赴到现场控制火情,并配合消防部门的扑救工作。这一举措应该在“城中村”中推广。他建议志愿消防队完善组织制度,区、镇财政投入资金,因地制宜,为志愿队购置适合在“城中村”使用的微型消防车和全地形消防摩托车。此外,还应加强消防设施、器材的配备,解决消防用水问题,辖区内单位和居民家庭都应该配备必要的灭火器、消防缸等扑救初期火灾的灭火设施器材。
政府行动
思明区今年投入1.2亿提升12个“城中村”
经过几年的整治,思明区“城中村”的治安状况有了明显好转。今年,思明区再次把开展“城中村”提升行动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将投入1.2亿元,对12个“城中村”进行改造。改造内容涉及修缮“村改居”社区道路、雨水管沟等市政基础设施,完善社区功能配套,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品质。在社区实施“家园清洁行动”,整治房前屋后环境卫生死角,收回社区道路保洁权,改变社区垃圾收运模式,实现社区环卫管理规范化,提升村改居社区市容市貌水平等。
西林社区居委会负责人告诉笔者,每年思明区都会对“城中村”的基础设施进行改造,主干道也都安装了监控。考虑到消防问题,村庄里每家出租户都配备了灭火器,村庄外围也设置了10多个消防栓,安装消防栓、自来水管老化更换等项目已经报送到区里,未来消防安全将有很大提升。
思明区表示,今年的“城中村”提升行动,在对“城中村”硬件条件进行提升、改造的同时,将结合“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征求居民意见,充分考虑居民的需求,特别是对消防安全的需求,加大对消防设施的投入。
此外,安装健身器材、规划小公园都纳入提升行动,届时将根据“城中村”的实际情况,逐步满足市民的休闲文化生活需求。
【相关新闻】
“曾厝垵”模式
值得借鉴思考
住在黄厝的林小姐对村中的道路、卫生感觉不错,但是觉得村民们能活动的地方很少,村里新建了两个篮球场,但是只适合那些喜欢打篮球的年轻人,老人和孩子却没有公共活动场所。很多社区都有图书室,如果“城中村”也有阅览室,大家看书也方便,不用跑到市区。
农工党厦门市委机关干部杨军分析说,“城中村”在短时间内很难大拆大建,针对空地不多的情况,可以依托村中的大榕树或者古厝祠堂,打造小公园。将“城中村”由城市的“疤痕”打造成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美丽风景。让外来员工感觉到美丽厦门就在身边,培养归属感,从而爱护第二家园,并愿意留下来为这座城市打拼。
民革厦门市委课题组认为,“城中村”改造面大量广,可探索创新模式,鼓励“政府规划引导、村居自主建设”。思明区的曾厝垵已经打造成“全国最文艺的城中村”,值得借鉴思考。课题组建议借助文化创意改善提升城中村景观,就像台湾的“社区总体营造”,“城中村”的大厝甚至可以做成奢侈品牌的旗舰店,时尚与传统结合起来,更有韵味。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