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讯 近年来,海门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作为提升城乡火灾防控水平的关键,突出建设重点,加大投入力度,较好地满足了农村社区消防安全需求。
坚持高点定位,合理规划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坚持将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同规划、同部署。立足城乡快速发展的实际,委托中科大城市公共安全重点实验室,对全市区域火灾风险和产业体系风险进行了系统评估,并形成了城市消防安全评估报告,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决策参考。针对相关乡镇(园区)专业市场、化工集中区、高层建筑等致灾因素剧增的实际,结合乡镇区划调整,组织实施了12个乡镇(园区)消防规划修编工作,明确了消防安全布局、消防供水、消防车通道和消防装备等建设内容、建设标准以及建成时限。
把握建设重点,稳步推进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一是优化消防队(站)布局。2011年,海门市专门划拨10亩土地、700余万元资金,建成了全省首家、标准最高的县级应急救援大队室外模拟训练基地。今年海门还将投资1600余万元,新建3个园区消防站,从而形成以1支现役消防队、7支政府专职队为支撑,以6支乡镇保安消防队为补充的消防队(站)布建格局,进一步完善了灭火救援网络体系。二是改造消防道路水源。目前,已经新增消火栓800支、取水码头10座。三是升级消防车辆装备。继在苏中、苏北县级消防部门率先配备55米云梯车的基础上,今年市政府又出资550余万元,为消防部门配置了远程供水车,为6支派出所保安消防队、103支农村义务消防队配备应急救援消防车、消防摩托车和常规消防器材。
完善体制机制,全力提升公共消防设施运转效能。一是完善经费保障机制。2012年正常维持性经费达到815万元,同比增长17.95%。市财政每年拨款100余万元用于城市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二是完善管理运行机制。规范火灾警情接处警工作,无论是现役消防队、政府专职队,还是保安消防队,全部纳入公安110指挥调度系统,实现统一接警、统一调度、统一指挥。三是完善工作考评机制。市委、市政府对未完成年度重点任务或辖区发生重大以上亡人火灾责任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全力确保责任的刚性传递。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