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克服消防通道狭窄,彻底解决长距离供水问题,进一步提升灭火救援能力,昌平支队器材革新研发小组充分发挥团队聪明才智,自主研发了新型水带铺设车。日前,第二代新型水带铺设车已完成测试“闪亮登场”,经过多次反复试验,2名战斗员在4分钟内可完成1000米水带铺设任务,为扑灭火灾赢得了宝贵的作战时间。
创新成果凝聚集体智慧
昌平地处远郊,存在着城市建成区和大量的城乡结合部,大部分农村地区灭火救援任务繁重,因村内道路不畅且多为缺水地区等问题已成为制约灭火战斗的瓶颈。
2012年全市5个供水中队投入使用后,总队党委提出“如何保障供水,快速进行水带铺设,研究新型供水操法”等新的理念。昌平支队党委一班人因势利导,指导所辖供水中队全体官兵集思广益,并且高度重视每名战斗员的建议,对“如果消防通道狭窄阻挡供水车辆前行怎么办、怎样才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快速铺设长距离供水水带”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摸索和讨论。结合工作实际,供水中队全体官兵在指导员程维新带领下研发制作了第一代水带铺设车,并在总队举办的灭火救援车辆装备作战效能示范性测试现场会的测试中取得了良好成绩。但是,指导员程维新与全体供水队员并没有停滞不前,积极向支队党委汇报,提出进一步改进的思路。司令部参谋长李广耐、政治处主任李竞、后勤处处长张鑫分别结合一代车型的不足,提出要本着“节省人力、加快速度、适应复杂路况、单双干线能同时铺设”的理念研制了二代水带铺设车。
二代水带铺设车研制期间,陈广民支队长、王伯松政委等党委成员多次对水带铺设车设计制作进行了现场观摩并提出了宝贵意见,李广耐参谋长组织人员就车辆性能、铺设速度、各种复杂路况进等行了实地测试,李竞主任发挥自身特长从电动装置的设计及原理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张鑫处长亲自带领研发小组设计图纸、确定思路并根据测试情况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正是有了支队党委的大力支持,研发小组成员开拓创新、精益求精,仅用了15天的时间成功制作了二代水带快速铺设车,成功破解了在缺水地区发生火灾时,通向起火建筑的消防通道宽度不够,不能短时间内将水带连接好出水灭火的问题。
集思广益浓厚钻研气氛
自确定研发课题以来,研发小组全体成员经过广泛深入的交流,一致认为:“没有创新就谈不上发展,创新工作是做好工作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立足实际,从实战出发,大力增强供水保障能力,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打下坚实基础。”
经过半个多月的时间,结合一代产品的设计理念从设想到实现,从想法到实物,从成品到试验,研发小组先是设计好原理、画好草图,你一言我一语,都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我觉得这样设计合理”、“我觉得这种结构不适用”、“我认为制动系统不安全”,有时候大家还会因为一个小问题争得面红耳赤,整个小组形成了一种浓厚的钻研氛围。为使研发项目达到科学合理、简单实用的目的,张鑫处长多次带领研发小组成员来到辖区军工单位208所,将研发期间遇到的种种困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每次回来都会有新的启发和收获,每次都将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改进,就是这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才换来了实用新型成果二代水带铺设车。
创新成果亮相当日,研发小组人员就组织人员从外观设计、安全性能、铺设速度、各种复杂路况等环节进行了实地测试,从中查出了薄弱环节,以便在第三代产品中加以改进。
4分钟2人可铺1000米水带
在灭火救援实战中,消防车无法靠近灭火现场的情况已经屡见不鲜,现如今尽可能减少火灾现场供水队员、缩短供水时间,成为消防官兵的不断追求。
昌平支队研发小组经过苦心研究,多次改良,升级了第一代人力水带铺设车,变为机动型水带快速铺设车。该车为方钢材质,体小轻便,操作简单,采用电动装置,重量小于60公斤,可携带20盘50米水带,铺设单双干线均可,车载水带采用折叠方式用包布包住放于车厢内。应用这种水带铺设车,可以明显缩短水带铺设时间。以前在火灾现场需要长距离供水时,往往是5名以上队员分别拿两盘水带来回往返进行铺设,不仅大大耗费了战斗员体力且火场供水时间较长,往往延误了灭火的最佳时机。经过实地测试,北七家供水中队研发的第一代人力水带铺设车需要5人完成1000米水带铺设任务,用时约8-10分钟。如今升级后的第二代机动型水带铺设车,仅需2人在4分钟之内就可完成1000米水带铺设任务,并且还可以克服在水带铺设过程中遇到的砖块、沟槽等障碍,不仅可以节省宝贵的火场人手和消防员体力,而且大大地缩短了供水时间,同时还便于更快捷、安全地完成供水任务。
“创新充满艰辛,创新永无止境”。下一步,昌平支队将克服二代产品的不足,升级为第三代,确保产品更稳定、更轻便、更快捷、更安全。现如今,支队官兵编写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置手册、研发的水带固定支架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全面掀起了队伍创新工作新高潮。在今后的器材革新发明工作中,支队党委将继续把训练器材创新工作作为科技强警的一项重要举措,充分调动官兵革新创新灭火救援和训练器材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发挥装备特别是现有装备的灭火效能,鼓励官兵积极发挥动手动脑潜能,着力解决一批制约灭火救援中装备器材应用的短板问题,更好的促进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的转变。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