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

毕节消防获全国学雷锋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慧聪消防网 https://fire.hczyw.com 2013-04-12 17:54 出处:中国消防在线 编辑:@iCMS
图为雷锋旗帜飘扬 近日,公安部传来喜讯,毕节市公安消防支队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单位”。

图为雷锋旗帜飘扬

近日,公安部传来喜讯,毕节市公安消防支队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学雷锋先进单位”。

毕节市位于黔西北乌蒙山区,生态脆弱,是自然和地质灾害多发区。近年来,支队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部队抢险救灾主力军和先锋队的职能优势,积极开展“红水桶”、“红背篓”爱民服务攻坚行动,并建立了爱民服务“战时”和“平时”的常态机制,持续开展“党建扶贫”、“四帮四促”、“驻村结户”等拥政爱民活动,在边远贫困地区走出了一条具有公安消防部队特色的为民服务之路,向群众送去了党委政府的温暖,让雷锋旗帜高高飘扬在乌蒙山区百姓心中。

贵州屋脊,抗凝抗震一线,消防“雷锋兵”情暖乌蒙大地

2011年1月,毕节市威宁县遭遇严重凝冻天气,10余个偏远乡镇交通完全中断,约20万人被冰雪围困,米、油、煤、药等日常生活物资告急!

灾害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支队迅速行动,从全市调集60余名精兵强将驰援威宁。威宁县是贵州屋脊,由于地处偏远,道路难行,一些偏远的村寨,平时只能走骡马,在凝冰覆盖之下,就连骡马都难以行进,长时期的交通受阻,村民们的粮食、燃煤等生活物质消耗殆尽,纷纷告急。得知灾情后,支队党委立即决定组成攻坚队,克服万难,务必将村民急需的基本生活物资送进去,绝不让一名群众挨冻受饿。官兵们主动请缨,20名思想红、业务精、体能强的党员被选中组成了第一支毕节消防部队“红背篓”爱民服务攻坚队。“红背篓”爱民服务攻坚队的第一个攻坚目标,是受灾最为严重的威宁县雪山镇斗母村。1月27日下午,20名“红背篓”爱民服务攻坚队员背负着相当于自身体重三分之二的救灾物资,在被冰雪覆盖,难以站立行走的山路上艰难攀爬推进20里,历时4小时,将米、油、煤等生活物资全部运送至斗母村并分发给村民。

2012年9月7日,威宁县与云南省彝良县交界处发生5.7级地震。灾情就是命令,支队“两红”爱民服务攻坚队应声出动,把抗震救灾陈地作为党的纯洁性教育的课堂,组织参战官兵开展了“红水桶、红背篓”惠民保平安实践活动。期间,共送水28吨、走访127户、送米9100余斤、面条1800余斤,开展灾民安置点防火巡查15次,发放消防宣传资料250余份,处置多起地震引发的次生灾害。受到救助的村民们自发编了“红背篓,黄衣裳。及时雨,送粮忙。解民忧,美名扬……”的歌谣,在灾区广为传唱,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国新闻联播》、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等媒体纷纷第一时间作出深度报道。官兵的事迹也得到贵州省委书记赵克志和公安部副部长刘金国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抗旱攻坚,“红水桶”不畏艰险,消防“雷锋情”永不干涸

2011年6月以来,黔西县遭遇60年一遇的特大旱情。灾情如荼,民生就是命令!关键时刻,50名党员官兵,10台车组成的“红水桶”抗旱救灾攻坚队,立即驰援灾区。他们的肩负的使命只有一个,让群众的水缸“永不干涸”。

在历时3个月的抗旱救灾战斗中,“红水桶”抗旱救灾攻坚队官兵,奔赴在乡镇、村寨、山区、学校,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突出重点、科学调度、先急后缓”的原则优先保证生活用水和弱势群众用水。期间,他们设立送水点,服务站,对于散居、独居和老弱病残幼对象,他们翻山越岭背扛肩挑帮其将水送到家中。同时,为提高送水效率,官兵们改良装备,制作了能一次让多名群众取水的“红水龙”和便于群众集中取水的“红水缸”,把党对灾区群众的关怀输送到了万户千家,被当地群众亲切的称为“雷锋战士”。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