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讯贵州省消防总队强化六条工作措施,落实省政府2011年消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加强和改进消防工作,坚决预防和遏制重特大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最大限度地减少“小火亡人”和农村“火烧连营”火灾,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平安稳定的消防安全环境。在全省200户以上木瓦结构大村寨及民族文化旅游村寨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消防管理员。
进一步巩固深化消防安全“责任链”。牢固树立“消防安全责任社会共担,消防安全成果人人共享”的理念,建立完善以法律责任为核心,以政府责任制为龙头,以行业、单位责任制为重点,以公众广泛参与为基础的消防工作“责任链”体系,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突出抓好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社区、村(居)委会、公安派出所等基层组织和消防监管员消防安全责任制的落实,明确责任主体意识,推动基层乡镇长、办事处主任、驻村和驻区干部、派出所专(兼)职消防民警以及消防监管员履行好消防工作职责,前移火灾防控关口。
大力推进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本着“不欠新账、快补旧账,健全设施、加强管理”的原则,着力“还旧账、补弱项、扫盲点”,想方设法提请各级政府加大消防经费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强消防水源、消防队站、消防车辆装备等公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城乡公共消防基础设施与城乡公共设施同步建设,新建城区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按国家标准,高起点、严要求,一步到位,不欠新账,提高全社会抗御火灾的整体水平。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把农村消防基础设施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危房改造、移民搬迁等项目一并规划和建设。
全面整治社会面火灾隐患,提高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立政府领导、部门联动、单位负责和公安、消防全警动员整治火灾隐患责任机制,构建以新闻媒介为载体、以人民群众为主体的社会监督整改机制。深入开展火灾隐患大排查、大整治、大宣传、大培训、大练兵“五大”行动,加强对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和地下建筑、石油化工企业、农村大村寨等火灾高危单位和区域的监管,加强建筑消防设施治理,加大对消防产品的抽查和执法力度。针对歌舞厅、影剧院、网吧、超市等单位、场所夜间营业极易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特点,加大“错时”消防安全检查力度,消除监管真空。深化社会单位“四个能力”建设,把“四个能力”变成社会单位的自觉行为。
着力强化农村、社区消防工作。结合贵州省农村面广、火灾高发的实际,以加强消防设施建设为基础,以提高自防自救能力为保障,有效整合各种政策和资金,在农村全面实施寨改、房改、灶改、水改、电改、路改“六改”工程,夯实组织建设、设施建设、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四个基础”,有效遏制农村“小火亡人”和“火烧连营”火灾。完善社区消防工作机制,抓好消防组织、制度、职责、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火灾防控功能。在全省200户以上木瓦结构大村寨及民族文化旅游村寨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消防管理员,建设“1队2池2泵”;每个社区至少聘请1名专(兼)职消防管理员;抓好黔东南州农房灾害保险试点和试点村寨消防设施建设。
强化消防宣传教育培训,提高民众素质。以“七进”为载体,大力宣贯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贵州省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营造全社会关注消防、参与消防的浓厚氛围。实施“全民消防宣传计划”,分类实施不同单位、不同场所、不同群体的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协调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和通信运营单位,积极开展公益性消防宣传,推动消防法规和基本常识的普及。研发具有贵州少数民族特色的苗、侗、布衣、彝、水等多语种消防宣传品。落实《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培训规定》,健全社会消防教育培训长效机制。借助党校培训乡镇基层干部,带动村(居)委会等一线组织抓群众消防工作。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和铭锣喊寨等有效制度,多形式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提高老百姓消防安全意识。
强化执勤备战,严防小火引发大灾。督促各级公安消防部队牢固树立战备意识,随时做好“灭大火、打恶仗”准备,积极探索火灾发生的规律特点,完善灭火救援预案,深入开展“六熟悉”和实战演练,坚持“救人第一”原则,按照“五个第一时间”要求,科学指挥,强化内攻救人,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