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2009年5月1日,新《消防法》正式颁布实施,消防监督执法工作逐步迈上了法制化和规范化的轨道,但由于消防监督人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偏低,在具体工作中不同程度地存在执法不到位、执法程序不严谨、法律文书制作不规范、消防行政处罚随意等问题,给人民群众造成不良印象。有鉴于此,笔者结合日常工作实践,浅谈几点规范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建议。
一、提高监督人员对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重要性的认识
(一)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是践行执法为民,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需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是公安机关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要求。消防监督部门是实施消防监督管理的一个重要窗口,对于消除火灾隐患、预防各种火灾事故的发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消防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随着我国民主和法制的不断健全与进步,公民法制观念普遍增强,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逐渐增强,权力机关和新闻媒体及人民群众也加大了对执法机关的监督力度。这些都对消防的执法水平,对包括法律素质在内的消防部队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是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尽快提高消防监督队伍的整体素质,全面推进消防监督执法工作的规范化进程,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服务是摆在每个消防监督干部面前的新课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消防部门作为行政执法机关,执法主体地位愈加突出。在我国市场经济运行机制还不规范的情况下,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会不断出现,对消防执法人员的执法素质要求更高,消防部门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
(三)提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是增强整体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公安消防部队的整体战斗力包括官兵的政治、业务、法律、军事、体能等各类基本素质的综合体现。在构成队伍整体战斗力的诸多因素中,法律素质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法律素质是执法者的基本素质,而执法者法律素质的高低,往往决定着执法水平的高低。在严峻的火灾形势面前,只有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才能全面增强队伍的整体战斗力,才能更好地依法履行职责。
二、认真分析影响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提高的主要问题及因素
(一)消防监督人员不稳定,流动性大,致使消防监督业务受到较大影响。由于转业、复员、晋升、岗位交流等多种原因,导致消防监督岗位干部不稳定。往往在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业务略有精通之际,任职三、四年,甚至是一年、两年,就被调整。使消防监督工作长期在低层次徘徊,而在实际工作中,大型工程、重大火灾隐患,消防规划,业务建设等工作,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对稳定的业务人员。基层的消防工作,往往同一业务要更换几个经办人,容易造成业务中断、衔接不上、前后扯皮等现象。消防机构的领导干部更换也很频繁,部分领导追求短期效应,不愿做费力气、周期长、见效慢的基础工作,致使诸如消防宣传,城市消防规划、城市基础消防设施建设等一些关系消防事业成败的工作受到冷落。
(二)消防监督管理内容太多太细,致使消防机构不堪重负。一个方面,消防机构作为政府的业务主管部门,承担着诸如制定消防工作方案、开展消防安全检查、消防宣传、消防培训,协助政府落实消防规划等各项消防工作决策,同时公安消防机构承担法律赋予公安消防机构的社会消防管理职能。如消防建筑设计消防审核、验收,开业审批、火灾事故调查等。消防监督管理内容多,任务细,常使得消防监督机构人员手忙脚乱,顾此失彼。然而,公安消防机构既管不了人,也管不了财,又管不了物,赋予那么多的管理职能,实在勉为其难。管得多、责任就大、就越显得力不从心。
(三)消防宣传培训和教育落实不到位。近年来,我国的消防宣传教育有了较大发展,消防宣传教育的重要性在社会得到了广泛认识,消防知识的普及成效显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许多差距。主要表现在持久性差、覆盖面小、形式手段单一、社会化程度低,没有形成制度化。我国的社会消防培训仅限于消防部门对相关人员进行临时性培训的单一形式,并且对于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员,没有统一的培训教材、没有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培训质量良莠不齐。尤其是从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重特大火灾的调查分析来看,我国公民的消防安全意识的确十分落后。消防法虽从法律上设定了政府部门有进行消防宣传教育的义务,但客观上消防宣传力度不大、社会影响面不广,这也是消防工作社会化进程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消防监督人员的素质不能适应监督工作的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消防安全管理逐步迈上了规范化轨道,而且消防管理涉及到的行业也多样化、复杂化、高科技化。消防监督执法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涌现,新的法规、规范不断出台,而许多消防监督人员由于大量的工作无法抽出足够的时间学习业务,再加上单位培训跟不上,没有建立很好的竞争激励机制,导致监督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业务能力和执法水平偏低,具体工作中不同程序地存在执法程序不严谨、法律文书运用不规范、消防行政处罚随意等问题,客观上影响了消防队伍的形象。同时也造成执法效率不高,一定程度增大了警力不足的压力。
三、多渠道提高监督干部的法律素质
把法律素质作为执法培训教育的重点,在抓好消防执法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的同时,着重抓好法律素质的提高。建立竞争激励机制,提高官大监督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领导要注意引导年轻同志加强业务学习,尽可能的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时间。加强法制培训教育,实行定期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具体抓好岗位培训、专业培训和日常培训。要把法制教育纳入培训内容。要本着学以致用、突出实战和“干什么、学什么、练什么”的原则,以学习常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新颁布的法律为主要内容,有计划、有针对性开展培训工作。同时,采取以老带新、案例示范、实战总结评估等方法,针对新同志工作经验不足、独立执法办案困难大的实际情况,挑选办案经验丰富、执法水平高的老同志搞好传、帮、带。使新同志从老同志身上学习认真负责、依法办事的精神,吃苦耐劳、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办案取证、分析案情和运用证据认定犯罪的工作方法和丰富经验,不断提高办案能力和执法水平。运用典型案例的成败得失作为教材,以案说法,从个案的执法方法、证据认定、程序执行、适用法律等方面深入进行分析,教育执法人员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指导工作实践。组织开展的消防专项整治活动结束后,要认真进行总结,评估工作效果,找出差距和不足,特别是重点总结执法工作中的不足,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不断增强监督人员的意识。
四、提升公安派出所的消防监管作用
派出所作为公安机关基层单位,做好辖区内重点场所的消防监督工作是其重要职责。要强化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职能,充分发挥派出所直接接触群众、接触单位、情况熟悉的优势,强化对非重点单位的日常监督工作,规范执法行为,使消防基层基础监管工作更加扎实,改变非重点场所火灾多发的状况。这样还可以缓解监督警力不足的矛盾。
五、建立和完善部队人才竞争激励机制
改革用人机制,摒弃论资排辈的作法,竞争上岗,能者上、庸者下;改革奖惩制度,严格考评,客观公正地按照岗位贡献实施奖惩;改善消防监督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收入与贡献挂钩,实现高薪养廉。同时要加强业务干部的在岗培训和进修、深造,以提高业务水平。重视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保护,建立专业技术人员人才培养和保护机制,让一些业务技术精,工作认真负责的技术人才能能够长期为部队服务。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