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11月27日,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杨高路成山路的一幢三层临时工棚发生火灾,造成4人死亡,工棚被烧得只剩下框架。进入冬季,杭州各地火灾事故频发,尤其是建筑工棚火警数屡见不鲜。据不完全统计,12月以来,杭州市发生建筑工地火灾10余起,尽管火势并未造成重大人员财产损失,但建筑工地的临时工棚已成为冬季工地消防安全的一个“黑洞”,外来务工人员更是成为工地火灾中的弱势群体。日前,杭州支队联合浙江工人日报社,以外来务工人员为关注对象,随机抽取了杭州市区内在建工地,深入了解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状况和外务工人员消防安全素质。
现状:小工棚,因为随时所以随意
圣诞节前,带着对建筑工地现状的堪忧,杭州支队相关执法人员和报社记者一同走进了位于狮虎桥路的一幢改建楼工地。
在这幢四层楼的建筑里,因施工需要,外围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竹竿。走进这个不到一米宽的狭窄楼道,遇到迎面下楼的人时,只能侧身避让,几乎每个拐角都被一大堆建筑废弃物占据着。整个工棚找不到一个消火栓,只有二楼到三楼的拐弯处,才能隐约看到被一张废弃的巨大铁网牢牢压住的灭火器。
随后,在杭城主干道莫干山路上的一处工地,就在工人居住的两层临时工棚里,随便推开一间房门,在10平方米不到的空间里,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娱乐、饮食、休憩功能兼具。门口摆放着一台电磁炉和锅具,旁边散落着食物残渣和四五张撕开的方便面调料包,进门左右两边摆放着五张上下铺,两床之间最多只能供一人通过,这些床的上铺通常堆放了大纸板箱、编织袋、衣服、生活用品,有的床铺上还挂着床帘,有的挂着棉衣,屋内的生活电器摆放十分随意。
隐患:取暖器连轴转,屋内炊烟四起
工人小徐,3年前来到杭州务工,一直在建设公司做水泥活。他随公司建设进度,“入住”在改建楼工地一幢四层楼废弃房,已两个多月了。
在他和另外两个工友一同居住的这个房间里,两张木床之间摆放着一张木桌、一张藤椅和一台正在运作的电暖器。而距离电暖器不到一厘米的地方挂着四个竹制衣夹,衣夹表面已经略显焦黑,显然是电暖气烘烤过而留下的痕迹。窗外是横七竖八的铁管搭建而成的脚手架,大量木板和竹排很随意地搭靠在架子上。
小徐告诉检查人员说,电暖器是他自己掏钱买的。“我经常用来烘鞋垫,晚上睡觉前再夹几个鞋垫,早上起来就全部干了,特别好用!”然而,这台不知什么品牌的电暖器已有一根石英管烧坏了。而小徐居住的房内,木制家具、棉衣被褥、编织袋与电暖器触手可及。
在“盘问”中,小徐透露,尽管心里也明白“三无”电暖器不太安全,但是天冷了,临时工棚保暖性太差了,窗户是单层的,巴掌大的缝隙就能让风整夜地往里窜,住的房间真的很冷,而且工地也没规定不准使用。此外,小徐说,冬天天冷衣服不干,下雨天干活湿了鞋垫,也只有使用电暖器烘干。
“这个锅是你们经常使用的?”看到床头摆放的一个锈迹斑斑的铁锅,检查人员询问小徐。为何工地有食堂还要自己做饭?小徐说,尽管工地有食堂,但收入低经常性吃也吃不起。只有自己买点菜回来烧能省点钱。
出路:为建筑工地打造“防火网”
为进一步素净和优化全市建筑工地消防安全环境,今年来,杭州消防部门持续开展了全市所有在建建筑工程施工工地消防安全集中整治行动。
杭州各地联合当地建设、安监等部门召开在建工程消防安全整治活动部署会议,并联合下发整治文件,通过当地政府内部办公系统,互通信息,并根据各自部门工作职责,及时收集当地建设工程施工工地名册。各地纷纷组成多个检查小组,深入大型商住开发楼盘、改建工程工地等,对施工现场消防安全责任制度落实、消防车通道、消防水源、消防设施、灭火器材等方面进行检查。
根据今年5月出台的新《消防法》新规定,对于临时建筑,消防部门不进行行政许可。杭州支队及时调整和明确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程序,连续下发了《关于明确杭州市建设工程消防监督管理若干事宜的通知》以及补充具体实施办法文件,从贴近杭州经济社会生活发展的实际需要,本着便民、为民、利民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全市建设工程行政许可工作,完善建设工程消防设计、验收备案制度,从源头上保证建设工程施工工地消防监管环节不出纰漏。
针对工地工人普遍消防安全意识薄弱、火灾逃生自救能力不强的实际,摆脱以往单一发放宣传资料的方式进行宣传。特别是余杭区消防大队利用全区移动短信平台,连续向辖区建设工地安全监管人、部分工人发送工地防火、灭火、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提醒类短信。上城区消防大队以“消防文艺送工地”的方式,为在建建筑工地农民兄弟送去围绕工地安全生产、日常消防安全的小品、说唱、独舞、越剧等文艺节目。桐庐县消防大队除了组织辖区60余家建设、监理单位讲授消防安全常识课外,还连续巡回组织工地民工进行灭火演练,演练部位集中在工棚、脚手架等,使演练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此次,杭州支队借助专业媒体力量发布警示新闻,广泛呼吁了广大建筑工程建设、监理单位从自身做起,强化消防安全责任链,强化日常监管手段,强化建筑工人灭火逃生技能,有利地推动建筑工地从防控“盲区”转变为防控“严区”。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