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战士小韩和他的“深井救人器”两年多于绝境中捡回25条人命的“土发明”,究竟有啥玄机?
深井救人,让人揪心。因为环境特殊,要么挖沟旁救、事倍功半,要么缚身下井、倒挂金钟,但往往是被救者生还希望渺茫,施救者也险象环生。
如今,鹤壁市一名身经百余次深井救人实战的消防战士,历经一年多摸索试验,发明出一种便捷实用的“深井救人器”。这种工具由战士在井上操作,加快了救人速度,通常情况下亦无需战士冒险下井。据不完全统计,从2007年4月到现在,这种神奇的“深井救人器”已经使25名受困者从绝境中安全脱险。
眼下,这种“深井救人器”已被一家企业相中,有希望规模化生产,在更大范围内造福社会。
今年31岁的韩全利(又名韩权利)看起来憨厚朴实。他来自安阳县安丰乡一个小山村,1997年入伍,现任浚县消防大队中队长助理。
9月14日,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显得有些拘谨,不苟言笑。可是一旦说起“深井救人器”,这个入伍12年的战士顿时变得眉飞色舞,说起话来滔滔不绝。
深井救人难咋才能安全高效救人?
“它的外形酷似一把大剪刀,方便而简单,可用起来快速又实用。这个发明有着沉重的背景和很多无奈啊!”小韩眉头一皱,陷入了凝重的沉思中。
占据鹤壁市总人口“半壁江山”,拥有60余万人口的浚县是农业大县,农村灌溉机井比较多,且井深、井口细小。据不完全统计,仅浚县境内就有1000余口深机井,全市的数据更大,全省可谓不计其数,这些“陷阱”让人防不胜防。
“在工作期间,每年深井救人的情况要有十多起,尤其是夏秋两季,草木疯长,井口隐蔽,到处都是吃人的黑洞。”韩全利说,不少机井直径只有30-40厘米,而正常人的肩膀为40-60厘米宽。如果有人不慎落入井内,传统的救援方式都是“倒挂金钟”,把救援人员头朝下用救生绳吊到井下救人,由于井下缺氧,环境复杂,人长时间倒挂呼吸不畅,血脉逆行,这种方法也很危险。
此外就是用大型机械在机井旁挖坑施救,弊端是费时耗力,等一切到位了,坠井者往往凶多吉少。
韩全利最难忘的是2006年的那次悲剧。那年1月18日晚,浚县县城一对第二天就要结婚办喜事的年轻男女发生口角,准新郎一气之下跳进一口40米深的机井。韩全利和战友们在现场施救3个多小时,小伙子被打捞出来时已经没了呼吸,而准新娘多次哭得昏死过去。
被救者没有生还,下井救人、身材瘦小敏捷的战士赵建虎因缺氧昏倒,并落下了头晕、风湿病等后遗症。几天后,战友黄文因为下井救一个小孩子,三次昏厥,至今仍病根难除。
遇到诸如此类的情况,能不能用工具加快救人速度,并且代替战士下井打捞受害人?韩全利绞尽脑汁,决意琢磨出点东西来。
这种工具要安全、快捷、操作方便,又能免去消防人员下井救人的危险,还需要一种机关能把受害人轻易地通过它拉上井来!这种“新玩意儿”该会是啥模样呢?
发明的灵感源自“白须大侠”提醒
2007年2月的一天,韩全利看到一部武打电视剧,里面一位白须大侠在决斗时用了一种兵器叫“抓钩”,只要抓住人的一点衣服,就能把人拉到自己面前。韩全利从这里找到了灵感,于是四处购买有关“抓钩器”的武打书籍,潜心研究,苦苦琢磨。
构思形成后,韩全利便马不停蹄地动手制作,用一个月的津贴换来了一块厚厚的钢板,跑到大队驻地附近的一个电焊门市部,把自己的思路一句句说给老师傅听,但他比划了半天,老师傅不知所云。于是,他又用“三合板”做了一个模型,人家才比葫芦画瓢给他做出来个样品,这个新东西就是“小韩1号救人器”的雏形。
但是这个抓钩不好设计,更不好操作,尤其是放入井下时,很容易钩挂住被困人员的头部。
一天早上,小韩到县城办事,看到环卫工人在用大剪刀修整花草,他又有所悟了:“是不是可以设计一对像剪刀一样的‘防滑爪’,让它能合拢并有力夹住东西?”
小韩让电焊铺的老师傅炮制出一种兼具“抓钩”和“剪子”功能的“新玩意儿”,同时把“防滑爪”改善为“弧形爪”,这样受害人被往上提时不容易受伤。这个新东西就成了“小韩2号救人器”的前身。
为确保新发明的实用性,韩全利和战友们来到建筑工地上给人家做“义工”,通过免费帮建筑队往楼上吊水泥袋来体验“深井救人器”的效果。
人命关天,救人器具容不得一丝误差和瑕疵。为保证生死关头的万无一失,他和几个战友一起轮流当“受害人”,用自己的新发明反反复复地将他们缓缓向上拉起又放下。试验枯燥而乏味,20次成功!50次成功!100次成功!2007年4月15日,当这个浸透决心和汗水的试验达到如此纪录时,韩全利和战友紧紧相拥,每个人露出了灿烂的微笑。
实战显神功两年多捡回25条生命
其实,小韩的神奇发明并不复杂。他向记者介绍,整个“深井救人器”是由厚钢板做成,长约1米,重约5公斤。结构很简单,一是力杆装置,包括主力杆、弧形爪、防滑爪三部分;二是操作系统,包括控制绳和提升绳,来控制深井打捞时器具的开与合。“小韩1号救人器”配置“防滑爪”,对于尸体打捞很管用,“小韩2号救人器”配置“弧形爪”,对人体伤害很小,主要用于救人时用。
韩全利向记者介绍,他自制的救生工具最大的好处在于,只要消防官兵将工具抛向井底,被困者很容易就可将“剪刀状”和“弧形爪”的救生器材系在自己身上,然后把提升绳环与三角架上的钢丝绳连接,救援者再利用井上设置的三角架,迅速地将被困者从井底拉出地面。
今年9月2日,鹤壁市浚县黎阳镇桑庄村一名中年农妇不慎坠入玉米地机井内,情况十分危急。消防官兵赶到现场后,利用“小韩2号救人器”施救。根据消防官兵的指示,井下农妇迅速将两个“剪刀状”的环形卡扣在腋下,将圆形的铁环系在腰间。“往上拉!”井上的消防官兵迅速摇动三角架。1米、2米、10米……农妇被成功救出,仅耗时20分钟。
鹤壁消防支队宣传报道员邓良告诉记者,据不完全统计,自2007年4月这种新发明投入使用以来,先后有25名受害人从绝境中安全脱险。
目前,韩全利正在鹤壁消防支队领导支持下,对自己的新发明作进一步完善和改进,并且国家专利机关已经接受了他的发明专利申请。郑州一家机械制造大型企业在看到本报先前的报道后,已有意购买小韩的技术,将这种“深井救人器”统一标准,实现规模生产。
鹤壁消防支队政委张政表示,他们将在最短时间内集中人力、物力,与相关模具企业结合,让这个新发明变得更实用、更便捷、更人性化,同时向省消防总队进行汇报,让这一发明在更大范围内发挥作用和造福社会。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