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党和国家、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消防部队建设十分重视,大量消防器材装备配备到消防部队。但由于生产厂家众多,短时间内涌入众多品种,基层消防部队缺乏与厂家沟通,在使用这些装备时,往往感到不配套、不方便,迫切需要革新和改进。有些基层部队自己动手进行配套和革新,使装备更能适应灭火救援现场实际需要,但限于技术,难以达到良好效果。这里举几个例子,谈谈自己对人与装备如何有机结合的一些体会和想法,不足之处,敬请专家指正。
△排烟机
火场烟气主要是由建筑物上方门窗、孔洞排出的。而排烟机高度不足一米,此高度空间的烟气很少,所以排烟效果差。只有在地下建筑火灾中,排烟机才能发挥应有作用。建议生产厂家加以改进,考虑增加升降装备,排烟机启动后升至适当高度,从而达到良好的排烟效果。
△泡沫液补充保障
有些泡沫消防车带有自吸泡沫泵,但速度较慢,难以达到大规模石油化工火灾灭火准备时间的需要。从泡沫车顶加灌泡沫液,泡沫液桶一重二没有把手,抬运的官兵是既辛苦,效率又不高,严重时甚至影响战机。建议泡沫液生产厂家,将泡沫液桶至少安装两个把手,方便装运。泡沫消防车生产厂家如果解决不好自吸泵速度问题,应考虑在泡沫车车顶安装一个泡沫液桶提升装置。消防部队战勤保障部门,战勤保障队在泡沫液保障库、保障车应配备一定数量的手推车,组织保障官兵将日常的泡沫液补充当作实战训练来计时完成,加强泡沫液补充保障训练。
△各类重型装备
发电机、液压泵、机动泵、浮艇泵等重型消防装备应考虑火灾事故现场长途运送问题。汶川地震,多动能液压钳都要两名队员去抬。高速公路救援,前方堵车,必须尽快将各类破拆工具运到现场。农村火灾,消防车进入不了的地方,必须要将机动泵、浮艇泵抬至火场,有时要抬好几里路,又沉又重,官兵苦不堪言。这些重装备,长途运送靠官兵手抬肩扛,既消耗体力,也浪费宝贵的灭火救援时间,从而贻误灭火救援最佳时机。建议生产厂家和消防部队共同研究,根据各地道路地形特点,生产几种不同规格的多轮或独轮推车,同时方便在消防车上安装定位,解决好重型装备迅速到达现场的问题。
△带电设备
热成像仪、测温仪、通信设备、摄像器材等带电设备要充分考虑火灾事故现场防爆问题。易燃易爆气体火灾或泄漏事故,要一律禁止使用这些非防爆带电设备。易燃易爆液体泄漏事故也要禁止使用。易燃易爆液体已发生火灾,有些侦检设备可以考虑不在危险区域开启关闭的情况下,慎重选用。2006年1月20日,安庆石化储运部108号储罐发生爆炸起火,罐顶被撕裂,经泡沫压制,火势得到控制,但火势仍在罐体内部燃烧。侦检人员在厂区外启动热像仪侦测到起火部位,指导移动泡沫炮对准起火位置喷射,一举扑灭火灾。如何解决好这些带电设备的防爆问题,科研人员、生产厂家,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应优先予以攻关解决。
△空气呼吸器
碳纤维瓶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比传统的呼吸器性能优良得多。但出厂的钢瓶只有理论使用时间数据,事实上每一个钢瓶的实际使用时间、报警后可供撤离时间、不同阶段使用时间都是不同的。消防部队应将每具空气呼吸器和备用钢瓶定人使用,既是使用者也是维护保养人。消防官兵要像爱护自己眼睛一样,在日常训练和灭火救援后,精心维护保养好空气呼吸器。为加强空气呼吸器管理,执勤中队应统一制作空气呼吸器标牌,固定在背带上,注明使用人、贮气量、可用时间等内容,战斗员应每日、每次训练后、每战后检查自己的呼吸器,用铅笔填写检查时间、贮气量等情况。进入火灾事故现场前将标牌交指挥员。浓烟、有毒气体泄漏等复杂情况灭火救援现场,指挥部应设立专勤指挥架,将进入前线队员的空气呼吸器标牌悬挂在计时区,登记进入前线队员相关情况,及时通知进入前线队员撤离或组织备用力量替换。
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还有很多。消防部队面对的灭火救援现场在变,“急难险重”真正摆在各级指挥员面前。消防装备的革新也必须紧紧跟上,真正实现人与装备的有机结合。建议消防主管部门组织生产厂家、科研人员深入一线部队调研,从科学化、实战化出发,形成科研→生产→使用→再科研→再生产→再投放使用的良性循环,跟踪问效,真正达到消防官兵与消防装备有机结合,科研机构、生产厂家与一线部队有机结合,消防装备与火灾事故现场实际需要有机结合,发挥出消防装备最大的灭火救援效能。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