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

我国古代城市建筑防止火灾的主要措施

慧聪消防网 https://fire.hczyw.com 2008-05-28 08:14 出处: 亿房网 编辑:@iCMS
频道推荐: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聚焦消防:首届十大评选报名火热进行中>>

频道推荐: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我国古代城市建筑防止火灾的主要措施

聚焦消防:首届十大评选报名火热进行中>>

据史料记载,我国消防的历史几乎与种族文明同步。最早的时候是用涂泥沫灰的方法,覆盖草、木等易燃物表面,对新石器时代遗址的考古发掘就发现这一点,《墨子》、《左传》等著述中均有记述。继之而起的是夯土筑墙使用砖石,用墙体隔火一直延续下来,北宋还有《营建法式》,可谓古代消防标准专著,其对防火建筑有专门规定的尺寸标准。现在保存完好的北京紫禁城内銮仪卫仓库,主要是保存皇帝、皇后的銮驾仪仗,每隔7间就空出一间,用三合土填实,直至房顶,形成一堵5米厚的隔火墙;后宫有“三宫六院”之分,主要目的出于防火。古代建筑风格保存较好的安徽徽州民居,用于防火的马头墙高出房顶,成为一大特色,现在该地农民建房仍是如此。中国古建筑中的柱础石既是为了防潮,又是为了减震防火。宫中多用楠木等为主构架,也是出于防蛀防火等目的。

在古建筑群和城市中建立防火安全间距、消防通道,也是我国古代城市防火的重要手段。西汉时的长安,建城有消防规划;唐明长安城,从现在的遗址实测看,主街道宽都在40~75米,宫城前横街宽达220米。明代宫中有三大殿曾发生三次被烧的情况,最后还是用加大间距的办法来防火。

在古代建筑的屋顶、飞檐上还雕有像龙一样的小动物,称“正吻”。人们以为是一种图腾。科学家研究发现,它不仅是克火神灵的象征,还是防止雷电火的实用工具,作用相当于现代的避雷针。故宫中就发生18次因雷电引起的火灾。《明史?五行志?雷震》一文记载,“正吻”被雷击而没有引起火灾的就有6起。

春秋时,城池中就专门备有装水的大缸,准备扑火用;汉武帝修建上林苑,在苑中开挖20公里长的昆明池;后代建都,莫不如此,故宫消防设计最为典型:宫外有金水河、护城河,宫内有河道弯曲穿过,除此之外还打了80多口水井。在三大殿后各有两座古亭,亭中各放一块大石,大石下也是水井。故宫最有特色的是太平缸,为金属铸成的储水大缸,因忌讳水、火二字,故称“太平缸”,或“吉祥缸”。紫禁城内共有此类大缸308口,太和殿、保和殿前各4口,重达3000多公斤,可容水2000升,比一辆水车还能装。对这些水缸,有严格的管理制度,每天由太监一担担挑满。冬天防冻,用炭火在缸下烘烤。按明宫规定,冬天皇子皇孙每月供炭7.5公斤,公主为15公斤,“太平缸”与公主同等待遇。我国古代还把吸水筒作消防用,形状、原理都如同现在的注射器。宋代开始广泛使用,清雍正年间,还从西方进口活塞式消防吸筒,这可能是我国最早从西方进口消防设备与技术。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