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推荐:众志成城抗震救灾>>
聚焦消防:首届十大评选报名火热启动>>
急行军19小时抢赴汶川映秀镇,奋战8小时救出被困102小时的董凤强,苦干7个多小时解救被埋145.5小时的沈培云,震灾区搜救面积12800平方米,援救被困人员21人,其间经历山体滑坡48次,大小余震上千次……
一连串数字记录了江西公安消防总队九江支队40名官兵赴川抗震救灾期间紧张艰苦、不眠不休的日日夜夜。九江支队政委陈志强说:“我们在履行一个承诺:有险必救,有难必帮!”
日前,在九江见到了这些刚刚返家的消防硬汉,听他们用依旧沙哑的嗓音讲述在前方灾区经历的艰险与感动。
19小时,60公里,勇闯“死亡之路”
14日下午,刚到都江堰的200名江西公安消防官兵受命前往震中汶川县映秀镇救援。18点40分,车行至岷江上游的紫坪埔水库大坝受阻,战士们需徒步走完剩下的路程。
尽管大坝到映秀镇直线距离仅60公里,但山路崎岖,平常也要走上两天;震后泥石流封路,山石滚落,路途艰险可想而知。
然而,“死之路”却是映秀镇的“生之门”。江西公安消防总队参谋长宋学泉一声令下:“带好装备连夜进山,到明天就是爬也要爬到映秀镇!”
生命探测仪、液压扩张器、机动链锯……一件件三、四十公斤重的"铁疙瘩"卸下汽车,攀上战士们的肩头。
捡起路旁的粗木棍做“担子”,一人扛、两人抬,消防战士们人均负重逾四十公斤,艰难而坚定地向目标挺进。
三级士官彭和平是个小个子,出发时岳父患癌症在南昌住院。一路上,他一人挑100多斤的担子,很少休息,“不敢歇,歇了就怕起不来。”彭和平说。
宋学泉感慨地说:“小彭啊,挑担子挑得眼睛都突出来了……”
一路上险情不断。15日凌晨4点30分,支队副参谋长石凯正指挥队伍通过一处道路狭窄乱石岗,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深不见底的水库。
突然,一阵强烈余震袭来,山顶石块如“石雹”般飞掷而下。“幸亏大家躲避及时,不然后果不堪设想。”石凯至今仍心有余悸。
没有退缩,毫无怨言,大家心里只有一个愿望:早一分钟到达灾区,多挽救一条生命。
15日15点30分,队伍终于抵达震中映秀镇。19小时的急行军,消防战士们几乎粒米未进。
8小时,十几双手,打通“生命之门”
进入映秀镇,消防战士们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满目疮痍,看不到一栋完整的房子。
搜救工作立即展开。不抛弃不放弃,消防战士为每一分生的希望付出百分百的努力。
成功营救映秀湾电厂36岁职工董凤强是大家共同的骄傲。“我们在16日上午10点接到报告,电厂家属区仍有被困人员存活,就马上赶了过去。”石凯说。
现场情况之复杂让十几名经验丰富的消防战士不禁倒吸一口冷气:6层大楼整体坍塌,董凤强被困在2层,背部上方有多层倒塌的预制板,左方和前方被墙体封死。
“露在外面的洞口就是一个纸巾盒子大小,只看得到董凤强的肩部。”石凯回忆说。
施救困难大、危险系数高,但战士们却没有丝毫迟疑。“有险必救!沿途已经看到那么多遇难者,这次人是活的,一定要救出来!”支队副政委罗启龙斩钉截铁地说。
战士们经侦察判定,从内部下手行不通,必须依靠外部突破。“依常规从正面钻洞,一定会造成被困人员死亡,我们决定冒险从承重墙打洞。”石凯说。
众所周知,承重墙是承受主要荷载的墙体,在承重墙上凿洞,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坍塌,夺取被困和救援双方人员的性命。
随后5个多小时的工作,被石凯形容为"在米粒上雕花"。按捺住心中的焦急,于文海、崔义飞、彭和平、杨松等多名战士先后进入仅能容纳一人半的空间里,利用腰斧,一点点开凿出一条“生命之门”。
“有时就用手挖,一点一点的,稍有大意就全完了。”彭和平认真地说。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十几个人,十几双手,有的早已血肉模糊,消防战士们以生命作赌注,甘冒余震风险,在窄小空间内连续作业,终于在18时05分将董凤强救出。
成功了!石凯一屁股坐在地上,摊成一个“大”字,长时间精神高度紧张让他再也没有一分多余的力气。
“5月16日是我的第二个生日。”董凤强在送往急救中心途中高喊:“消防万岁!”
40个人,一颗心,执着于一个承诺
灾区生活之艰苦难于言表。四五天仅以少量饼干充饥,累极了才找块空地躺一会儿。副政委罗启龙笑言:“睡着了连6级余震都没感觉。”
17日晚,暴雨倾盆。消防战士们利用木头、纸板搭建的“帐篷”经不起狂风疾雨,纷纷倒塌。罗启龙无奈之下,带队在映秀镇一所中学的校门下躲了一晚。
就是在这么恶劣的条件下,消防官兵共救出被困人员21人。
19日,队伍拉回都江堰。战士们又立即掏尽身上所剩无几的现金,共捐款1600多元,“连买包烟的钱都没剩下。”副参谋长石凯说。
20日,突击队中三名年轻战士因表现出色,在成都火线入党。
“和许多百姓相比,我们称不上英雄。”石凯坦言:“四十个人,一颗心,我们只是执着于一个承诺,抗灾救人,我们随时待命!”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