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快注册!免费参加开业典礼
发明的这个“警套”已经做过700多次试验,两秒就能套住人的头部。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日前,惠州市区东江沙公园上演了一场“市民2秒擒贼”的好戏:一名市民拿着一个黑色的布袋,迅速套在一名男子的头上并快速地将手铐铐住了该名男子,前后仅花了2秒钟,其精彩的表演赢得了围观市民的喝彩。
据了解,手拿布袋的市民叫赵喜昌,虽然只有高中文凭,但他发明了警套、便携式点滴架、逃生空气袋和雪地滑行鞋等物品,并取得国家级专利证书,但可惜的是这些发明目前未能投入使用。
凭着兴趣摸索,发明四项国家专利
赵喜昌今年53岁,祖籍山东,3年前来到惠州市。只有高中文凭的他性格开朗,喜欢接触新事物,平日的生活多姿多彩。“凭着兴趣自己摸索,到目前为止,我已拥有4项国家级专利。”赵喜昌对记者说。为了让更好地了解他的发明,他把相关证书和发明样品拿出来放在桌子上,一一介绍。
警套出其不意两秒可擒贼
说起当初发明“警套”的原由,赵喜昌告诉记者,以前在东北的时候,他的一名朋友经常在一条偏僻的路上遭遇交警的罚款。让他的朋友觉得疑惑的是,这个有着1.8米身高、戴着墨镜处罚他的交警,每次执法都是单独行动,这明显和国家规定执法人员必须要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在场才合法的规定不符。于是,朋友便怀疑这个交警是冒牌货,找到赵喜昌商量如何把“假交警”抓住,送到派出所。当时,赵喜昌听了,不断思量着,万一这个交警是真的,岂不是惹了大麻烦?最后,他决定调查一番。
赵喜昌说,他和朋友再次开车来到该路段,果然路上还是那名“交警”在罚款。赵喜昌下车后接受此人的盘问,期间,他留意到这名交警的警车车牌号尾数是“224”。回去后,他找到交通总支队查询有关警车车牌号尾数是“224”的相关记录,结果没有发现这样的警车车牌号码,也没有相关的执勤备案。
“我当时就肯定这个‘交警’是冒牌的。”赵喜昌说,但这名假交警身高体壮,两三个人也很难把他逮住,最好有一人抱着他,另一人从背后用一块布蒙住他的眼睛,这样“假交警”就跑不了了。赵喜昌想了几天,经过几次改良,终于发明了这个两秒钟就能抓住歹徒的“警套”。不过后来,他多次经过该路段也没遇着“假交警”,他辛苦发明的“警套”最终没有派上用场。
“现在警察抓歹徒用的都是蛮力,在搏斗中,很容易被歹徒的利器所伤。”赵喜昌分析,这个“警套”能帮助警察快速抓住歹徒,同时减少受伤的几率。记者注意到,该“警套”用黑色的伞布逢制成袋状,远远看去就像是一把伞。伞布的开口连着一条特制的皮带,拉缩皮带套紧头部,可防止歹徒挣脱。
“我已经在警察的身上做过700多次试验,两秒就能套住人的头部,他们都说很实用。我还在警套上面挖了几个洞,让被抓的歹徒可以看着走路。”赵喜昌笑呵呵地说。
便携式点滴架病人边打点滴边干活
07年5月16日拿到专利证书的便携式点滴架,其创作灵感来源于病重的父亲。
“我看到父亲要花很长时间打点滴,而且只能在那坐着,想上洗手间也不方便走动。最后,我就想,是否能设计一个随身携带的点滴架,让病人能在打点滴的时候也能干别的事情呢?”赵喜昌当时就这么想,最后设计出一个便携式点滴架。
看到赵喜昌带过来的简单模型,这个便携式点滴架包括一枝悬挂掉瓶的支撑杆,支撑杆由2至5节套管套接而成。赵喜昌说,这种便携式点滴架重量轻,易携带,底部套管下端固定有捆绑带,既可以通过捆绑带直接捆绑于患者或者看护者身体或者其他物体上,也可以通过挂钩悬挂于病床或者其他物体上,使用非常灵活方便,增加了患者的可活动空间,可有效提高患者在输液过程中的生活自理能力,增加其舒适程度。
逃生空气袋凭一袋空气逃离火场
“我看电视时曾看到这样一个情节:一个人利用一袋空气从火场中逃生。我受到很大的启发,就设计了逃生空气袋。”赵喜昌说,火灾产生很大的浓烟,即使用湿布捂住鼻子,在逃生的过程中也难免会吸入部分浓烟。而这个逃生空气袋只需拿出来,往外一抖,袋里面就能装满空气,逃生者用夹子夹住鼻子,将嘴放到袋体上安装的一根呼吸软管上,用嘴吸气吐气,就能避免吸入浓烟,在没有较大火源的情况下,逃生者可以安全地逃离火灾现场。
同时,为了便于空气快速进入袋体中,赵喜昌在袋体上设置了一密封拉锁,而且准备在呼吸软管设置一微型电动吸风机。赵喜昌说,逃生空气袋必须用防火材料制造,袋里面的空气足够让逃生者从20层楼高的地方开始慢慢撤离火场。在专利说明书上看到,因为它体积小、重量轻,适用于水灾、火灾等危险场合救生逃生之用。
雪地滑行鞋雪地滑行不担心跌倒
“我还有一项国家级专利‘雪地滑行鞋’,现在已经授权,证书近两个月能拿到。”介绍完有证书的3项国家级专利后,赵喜昌又迫不及待地推出了他的第4项国家级专利。
“这个雪地滑行鞋,我有两种样品。”随即,赵喜昌打电话叫他女儿把雪地滑行鞋送了过来。雪地滑行鞋原来是添加特制铁板的普通鞋子。
“在北方,软雪上可以用滑雪翘,硬雪上就要用冰刀,但相互替换很麻烦,雪地滑行鞋集中了它们的优点。”赵喜昌介绍说,他发明的一种雪地滑行鞋鞋头有三个小弯钩,起暂停的作用,鞋底部有两条雪刃,在雪地滑行的时候能保持平衡,不会跌到;另一种雪地滑行鞋底部就是一块比较平滑的铁板,更适合在冰上滑行。“我在老家试着叫一鞋厂加工,生产了十多双,很快就卖完了。生产一双这样的雪地滑行鞋要90元,我自己没有太多的本钱投入生产。”赵喜昌说。
遗憾之处专利未能投入使用
“发明出来的产品,很想把它们投入到生活当中,让它们发挥自己的价值,但联系了很多厂家,都没有谈成,有的厂家对产品很感兴趣,但却因为资金不足,计划只能搁浅。”赵喜昌遗憾地说。他尝试联系不同的厂家,但进展很不顺利,这让他很苦恼。
谈起自己的“不务正业”,赵喜昌坦言,家里人也很反对他把过多的精力放在这些发明创造上。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每个发明的产品获得国家级专利,连审带批,要花费3000多元,加起别的通讯费和车费,总共要花1.5万元。对于每个月只有几百元工伤补贴的他来说,无疑是笔沉重的花销。
专利发挥价值就是最好回报
赵喜昌的女儿赵环宇曾说,父亲是“没事就爱瞎折腾”,他在家里也不帮忙干一些家务活,平日就爱搞些发明创造。
“本来他去联系广州一厂家的时候,厂家愿意出50万来买警套的专利,他也不肯卖,是因为他想参与设计制作。家人都有点埋怨父亲死心眼,不善于经营。”赵环宇有点心疼地说,父亲情愿把专利免费贡献出去,只希望给社会带来作用,但这样却很费精力。
赵喜昌曾多次提到,如果警套能够抓住歹徒的话,他将“一分钱不收”贡献专利。的确,对于他来说,能看到自己辛苦发明的产品派上用场,就是一种最好的回报。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