耸立在拉萨红山上的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是西藏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宫堡群建筑。它不仅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瑰宝,而且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1994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布达拉宫的消防安全,1984年6月28日,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前身——布达拉宫消防班正式组建。
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官兵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官兵每天24小时巡逻在布达拉宫的每一个大殿、每一座经堂
长期以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公安机关的具体指导下,布达拉宫公安消防大队全体官兵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大力弘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按照“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的总体要求,认真履行消防部队的神圣使命和职责,取得了布达拉宫23年未发生一起火灾的显著成绩,为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就在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刚成立不久,公安部消防局政委陈家强少将视察了大队驻地。当了解到大队为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做出的突出贡献,看到干警们素质良好、警容端正、士气饱满,他欣然挥毫题词:“圣宫卫士”。
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忠诚卫士交响曲里的响亮音符
依山叠建的布达拉宫,占地面积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主楼红宫就有13层;宫殿相对标高115.7余米,东西长370余米,南北宽100余米,为土木石碉楼结构,属耐火等级较低的超高层建筑。殿内共有房屋2000余间,使用和存放着大量木材、织物、经书等易燃可燃物,火灾载荷大,防火难度高,救火环境十分特殊……面对严峻的形势,如何确保布达拉宫的消防安全?
进驻布达拉宫之初的消防班,是由当时的武警拉萨消防局所属城区消防中队抽调精干力量临时组建的。考虑到布达拉宫无与伦比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纷繁复杂的火灾隐患,拉萨市消防分局选派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身体好的藏族战士琼达为负责人。消防班的每个战士,也都是经过数次理论和业务考试,优中选强、百里挑一的。随着消防任务的不断加重,2003年7月,布达拉宫消防中队成立;2005年7月,组建布达拉宫消防大队。
“做世界文化遗产的忠诚卫士,树先进消防大队良好形象”的建队理念,是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干警的永恒誓言。大队每一届党支部都是一个坚强有力的堡垒,每一位干部都是一根作风过硬的标杆,每一名战士都是恪尽职守的模范,每一个普通哨位上都镌刻着神圣的使命。从消防班到消防中队,再到消防大队,他们的使命就是确保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单位的消防安全。
消防班进驻布达拉宫后,就多次与布达拉宫管理处工作人员一道,全面检查了22个宫殿和重点部位的通道。
检查结果令人触目惊心:
酥油灯、香炉、焚香台的明火点众多,布达拉宫现存吐蕃王朝时期仅有的两处建筑之一的帕巴拉康殿所点千盏酥油灯,火灾隐患尤为突出;
许多朝佛信众,手持点燃的酥油灯出入宗教活动场所;
整个宫殿使用双电源供电手动切换,不符合《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无专职消防人员,自防自救能力差,无消防自动灭火设施;
消火栓系统不完备,供水延迟达12分钟,且供水量不足……
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
检查中,他们发现,信教群众手持点燃的酥油灯出入殿堂,既是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又是千百年来形成和沿袭的传统习惯。针对这一实际,他们采用“多为信教群众考虑,多为信教群众服务,多与信教群众沟通”的工作方法,先把繁琐、复杂的检查作扎实,再简洁明了地向文物单位和寺庙反映存在的具体消防安全隐患及解决对策,最后耐心细致地做僧俗和信教群众的工作。为了让信教群众更快、更好地接受防火措施,担任消防班长的洛泽登与战友找来有关布达拉宫防火、防盗方面的史料,向大家讲解。据洛泽登介绍,公元十七世纪时,布达拉宫就有“主供殿(帕巴拉康)夜间只点一盏大酥油灯且须专人看护”的防火规定。他们用这些文字记载苦口婆心地做信教群众的思想工作,效果明显。很多朝拜者说,每天那么多人拿着明火朝拜,确实容易着火,不利于文物安全的朝拜习惯应该马上改掉。
与此同时,根据有关消防规定和检查结果,消防班制定了内部管理制度和午间、下午18时每日两次的巡查制度及详细的防火灭火方案,会同布达拉宫管理处,建立健全了布达拉宫管理领域的消防安全保卫制度。他们及时为布达拉宫添置了22个消火栓、425个大型灭火器、497具小型灭火器,在防火重点部位添置了20支水枪、24盘水带。干警们极端负责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使布达拉宫的僧人们深受感动,主动要求学习消防知识,参与防火。根据消防工作的需要,消防班从布达拉宫僧人中挑选6名素质较高的灯香师,经过消防常识和消防器材使用等技术培训,作为义务消防员。每季度,不定期举行一次由消防班干警和义务消防员共同参与的灭火演练。
“苦练过硬本领,争创一流业绩。”这是洛泽登担任大队长后钢铁般的誓言。1986年10月,在昌都地区八宿县养护段工作的洛泽登光荣地成为一名消防战士,跻身于赴汤蹈火保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行列。直爽、热情、豪放,甚至有些倔强的康巴汉子洛泽登,浑身透着一股干劲。他常说:“对于用秒来计算时间的消防岗位来讲,没有过硬的基本功是绝对不行的。”洛泽登总是拼命训练,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水。他以顽强的毅力,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练就了一身好功夫,很快当上了新兵班班长。从踏进警营的第一天起,在紧张的训练之余,洛泽登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化知识。
为使全体干警更好地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大队队部、大队党支部领导班子坚持做到“四在前、五同、六到位”,即:学习工作走在前、思想工作做在前、脏活累活干在前、危险时刻冲在前;与战士同吃、同住、同操课、同劳动、同娱乐;保证早操、操课集合、执勤、班组活动、点名、查铺到位。
大队领导和战士们一起创新思路,及时改变训练方法和组训形式,探索出“官教兵、兵教官”的新方法。在领导的带动下,全班上下迅速掀起奋发向上、争当尖兵的训练热潮。新兵朱方文取腿长之长、补身体单薄之短,勤学苦练,攻克难关,创造了12分钟从营地登上布达拉宫金顶的记录。为进一步提高现有装备的战斗力,他们每天坚持车辆、器材交接班制度,实现了保证所有装备处于最佳状态和人与装备的最佳结合。
洛泽登的家就在离布达拉宫不到一公里的拉萨雪城。可是,为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全,他一直住在消防班里。令他十分不安的是,由于时间紧、责任重、岗位离不开,当初与妻子结婚时,在家只呆了两天就急匆匆回到班上住,而妻子临产时,也因工作太忙,没能陪上妻子。在紧张忙碌中,洛泽登已多年没顾得上休假,经常是连续数月没空回家看看妻子、孩子。有一次,是个星期六的早晨。天下着雨,洛泽登正在营地给刚入伍的战士讲述消防安全知识,突然,电话铃响了。原来妻子达瓦从邻居家打来电话,说大儿子晋扎发高烧,须马上送医院。而此刻,洛泽登正要给来藏检查古建筑防火安全工作的兄弟省市消防部队的同志介绍布达拉宫消防安全措施和消防装备设施等重要情况。这是一项别人无法代替的工作。一想到消防工作责任重于泰山,洛泽登狠下心,拿着电话对妻子说:“现在我有紧急任务,脱不了身,孩子你就费心了。”后来,在一篇作文里他看到儿子晋扎写的题目竟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当时,他的心酸了。深深为自己没有尽到做父亲的责任而自责。“我只有用工作成绩和世界文化遗产单位的消防安全来回报家人。”洛泽登说。
2004年5月,时任指导员的杨成献的妻子临产,打电话让杨成献立即回成都。可当时杨成献公务在身,没能去。到年底,他本想借出差之机看一下妻子和孩子,却又接到紧急任务,只好让妻子把才几个月的女儿抱到成都火车站,见了一面。在火车站,他抱着女儿呆了近一个小时。当杨成献登上火车时,他和妻子都哭了。
琼达和罗桑念扎父子两代都是布达拉宫消防干警。1965年入伍并成为消防战士的琼达,就是在1984年6月17日强巴佛殿火灾第二天进驻布达拉宫并在灭火战斗中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琼达虽然在布达拉宫消防班只干了一年,但转业后到布达拉宫管理处任副处长,一直关心、重视世界文化遗产的消防安全。如今,他的儿子罗桑念扎从廊坊武警学院毕业后又加入到布达拉宫消防大队这个光荣的集体,为保卫这一世界文化遗产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谈及消防干警,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不无感触:“布达拉宫面积大,火灾隐患多。做好消防工作,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责任心。驻布达拉宫的消防官兵,都很有责任心,做了大量工作,确保了世界文化遗产的消防安全。”大昭寺民管会副主任曲扎说:“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工作方式方法科学,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仪轨。每逢藏传佛教传统节日--燃灯节,执勤干警在大昭寺坚守岗位至深夜,我们很感动,也很感谢!”
消防干警们就是这样牢记使命,恪尽职守,确保了世界文化遗产的安全。现在布达拉宫22个开放的宫殿里安装了感温、感烟报警器等完备的早期防火预警系统,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内看不到手持明火的朝拜者,各个殿堂的酥油灯、香炉、焚香台数量严格控制,摆放井然有序,管理井井有条。千盏酥油供灯,也早已迁至安全地带,严加看管。
吃苦奉献,甘于寂寞,忠诚卫士平凡岗位上的闪光足迹
采访布达拉宫消防大队,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在日复一日单调、寂寞却又紧张、忙碌的消防值勤岗位上,23年如一日,“守住清贫、耐住寂寞、抗住诱惑、保住平安”,是多么不容易。
从布达拉宫消防官兵营地向外望去,眼前就是车流如织、繁华热闹的布达拉宫广场。而消防驻地条件与城市中心景象形成巨大反差。建队初期,干警们住的是土坯房,墙面大面积剥落;夏季,屋顶漏雨,屋内常是湿漉漉的;到冬季,寒风裹着沙土从窗缝往屋内钻。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隐患,干警宿舍冬天不生火,连电热毯也不用。任何时候严禁吸烟。而拉萨的冬天,夜晚气温常常降至零下十几度、几十度。常年在昼夜温差大、较为潮湿的地面来回走动,益西次仁等许多干警都患上了关节炎、痛风等疾病,洛泽登的脚底起了点点水泡。而干警们用的生活物资全是靠人力从红山下一趟趟往上背的。由于人手少,执勤、巡查几乎成了消防干警工作、生活不变的、也是全部的内容。一年四季,每天天不亮干警们就起床,打扫庭院;等朝佛信众上来了,又忙着协助维持秩序,查看是否携带火种;早饭后,等观光游客又上来,就开始一天的巡查、执勤。在执行任务时,每一名干警要时刻绷紧每一根神经,决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小的火险隐患,每天雷打不动地进行不少于两次的防火巡查。宫殿关闭后,还要对用火用电、防雷防盗等情况作细致检查。干警们细致入微的工作和难以想像的劳累,使常住布达拉宫的灯香师深受感动。40岁的殿堂管理员洛桑顿珠每每谈及消防干警,总是感慨万千。他说:“消防官兵们真是太辛苦了。就说傍晚的巡查,熄了酥油灯,若是灯芯有烟,得掐灭;用手触摸香炉内、焚香台上的香灰,要是有余热,得浇熄;电灯未关,得断电。消防官兵们的工作细致到不放过每一根灯蕊,不放过每一截残余的香头。长年累月,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干警们都是一身汗、一身灰。”
布达拉宫历经千年的多次扩建、维修和改造,内部通道十分复杂,游客们一进宫中,一般都辨不清方向。整个宫内,从底层到顶部,除了刚进门处的石阶就是只能容纳一两个人的木头梯子,陡而光滑,稍不小心就会掉下来。晚上,走廊、大厅和殿堂内,只有用来照明的微弱灯光,行走期间和登楼梯,必须全神贯注。白天,朝拜信众和游客云集,通道内拥挤不堪,楼梯口难上难下。驻守在布达拉宫的消防干警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每天数次爬楼梯、穿回廊、绕小道、钻房间、查器材、登金顶,一次巡查完毕,无不腰酸背痛,腿脚发软。有人曾测算过,20多年来,干警们巡查走过的路,加起来可以绕地球两圈半。仅2005年秋,庆祝自治区成立40周年活动前的十几天里,大队就开展消防安全检查45次,排查并督促整改隐患100多处,组织培训10余次,进行联合实战演练8次。从2006年到今年前5个月,该大队共对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抽查70多次,消除隐患100多处。
据统计,自消防干警进驻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以来,共有效消除各类隐患1000多处。其中的例子不胜枚举。2005年5月的一天,大队长洛泽登在全神贯注地检查布达拉宫金顶消防安全时,忽然,闻到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异味。“不好,有险情!”凭着对布达拉宫设施的熟悉和多年消防经验的直觉,洛泽登知道是电线短路了,便火速朝气味的方向跑去。不到一分钟,找到了冒着青烟的电线。他果断而迅速地扳下电源开关,熟练地掐断电源。一场险些酿成火灾的险情,就这样在瞬间排除了。熟悉内情的人说:“没有十年磨一剑的功夫,很难做到如此准确、利落。”
2001年7月29日晚十点左右,随着暴雨中一声巨响,建于布达拉宫白宫顶部一角的一座五彩宝幢突遭雷击。正在德阳夏大院值班室的洛泽登和战士们听到雷声和阿嘎土块掉落的声音后,立即与在场的僧人一起赶到现场查看。为防漏雨和再遭雷击,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雷雨交加中用塑料薄膜将残损的宝幢包严包实。为再防意外,消防干警们穿着单薄的雨衣,在风雨交加的夜晚守了6个多小时,直至雨住风停,东方露出了鱼肚白。从那以后,每当听到雷声,干警们便条件反射似的进入紧急状态。
针对布达拉宫特殊条件下的消防工作,杨成献在带好队伍、完成好巡查、检查等任务的同时,发挥专长,潜心钻研消防理论,千方百计地寻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他撰写的论文《建筑火灾中烟雾的危害与逃生方法分析》,深刻阐述了火灾中烟雾的产生及危害,通过对烟雾流动规律的深入分析,给求生者提供了特殊条件下的几种逃生方法,并就如何及时处置建筑火灾,提出了有价值的建议。
“严禁烟火”、“布达拉宫消防疏散图”……这样的消防警示标牌在布达拉宫各主要通道、走廊随处可见。布达拉宫消防大队以扑救古建筑火灾为主,针对宫殿内的重点部位,大队精心设计了一整套应急预案,每个月进行不少于三次的演练,分别从文物和受困人员、地形、火势大小等不同情况,作出有效处理。
关键时刻,实战演练的成果派上用场。2005年1月27日15时08分,正在集中学习的布达拉宫消防干警接到支队119指挥中心出警命令:布达拉宫停车场附近西山坡发生火灾,立即处置。接警后,干警们迅速携带干粉灭火器,两分钟内首先赶到现场。此时,风助火势,后山坡的枯草烧到山腰。班长益西次仁顾不上山势陡峭和个人安危,第一个拿起灭火器,从山上沿着峭壁爬下去。紧接着,战士们一个接一个地爬了下去,有的用灭火器,有的用扫帚,有的用拖把,迅速扑打着正在肆虐的大火。益西次仁的脸被树枝划破了,战士达瓦平措的脚扭伤了,战士格桑平措的腰受伤了,但他们仍然坚持着……经过警民奋力扑救,不到半个小时大火被扑灭。当有人问益西次仁,在艰险、寂寞的布达拉宫消防岗位上,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忍受着孤独,奉献着青春,值不值得?腼腆的他只有一句:“只要确保了布达拉宫的消防安全,守护好了世界文化遗产,我就感到无比自豪,就永远无怨、无悔、无愧!”
目前,布达拉宫消防大队辖一个中队,共28人。因干警需要每半个月定期轮换执勤一次,设有两个消防班。作为班长之一的蒋朝辛,工作成绩突出,业务素质较强,曾被推荐到南京消防士官学校就读。学习期间,他能够迅速掌握和运用所涉及到的理论知识并在灭火战术、作战指挥、装备操作等科目上狠下功夫。2006年9月,他又被选派至河北正定参加消防业务培训,取得优异成绩。在平时的执勤工作中,他对布达拉宫消防安全保卫工作了解全面。现在,他认识宫殿里面几乎所有的灯香师,掌握每一个殿堂的历史,了解每一具灭火器的具体摆放方位,熟悉所有消火栓的分布和每一条消防应急通道的走向。
循着这些平凡、真实、感人的事例和干警们成长、成才、成功的轨迹,我们清晰地看到布达拉宫消防大队闪光而稳健的足迹。
对宫内每个通道、安全出口、消防栓的了如指掌,对20多个殿堂内酥油灯、香炉、焚香台、照明器材、电源电线等的24小时专人监视和巡查,使世界文化遗产消防安全做到万无一失。截止到2007年上半年,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创造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23年未发生一起火灾的显著成绩。
我国消防干警在“世界屋脊”守护世界文化遗产所取得的成绩,也得到国际有识之士的认可。2006年11月9日上午,西藏一家旅行社受美国快乐世界旅游总公司委托,特意为大队执勤官兵送来一面锦旗,祝大队官兵在本职岗位上再创佳绩。最近,来访的日本消防协会理事长秋本敏文参观了布达拉宫和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装备、训练场景后表示:布达拉宫海拔高、气候干燥,用水灭火不现实,现在消防战士和僧俗管理人员采取的注重使用灭火器、灭火粉的做法是切实可行的。
立警为公,竭诚为民,忠诚卫士拥政爱民中的动人故事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消防官兵始终把立警为公、竭诚为民,作为履行好确保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大昭寺消防安全职责的重要法宝,坚持深入各族各界人士中,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挂在心上,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警民关系。
在僧俗群众心里,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官兵们不仅是本领过硬、铁骨铮铮的好汉子,更是体贴入微、细心周到的好儿郎。洛泽登,还是这位铁塔般的汉子,多年来,在工作之余,他总爱对僧人们嘘寒问暖。哪位僧人身体不适了,他马上联系治疗或买来药品;哪位僧人胃口不好了,他买来点心、营养品。丹增赤列这位出家人,就是在洛泽登和他的战友们那里,感受到了巨大的关爱和温暖。23年来,从组建消防班到成立消防大队,消防官兵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让布达拉宫的僧人和上山朝佛的群众对他们从不甚理解到大力支持,从渐渐接受到水乳交融,从袖手旁观到积极配合。这期间,消防官兵们洒下的是汗水,付出的是真情。
在最初的几次巡查中,干警们发现每天都有一些人从布达拉宫门前的石梯上扔下不少杂物。这既不卫生,也影响了游览、朝佛环境。于是,在时任班长洛泽登的倡议下,全班每天提前一个小时起床,一条石梯一条石梯地清扫。经常来布达拉宫的不少老年朝拜者感动地赞扬消防干警是自己的贴心人。在给布达拉宫旅游、朝佛线路创造舒心、清洁环境的同时,消防班主动承担了葛阳厦大院的清扫工作。每年冬季来临之际,还义务清除后山杂草和垃圾。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了解布达拉宫,了解西藏悠久的历史文化,他们义务当起“业余导游”。从班长洛泽登到普通战士,利用休息时间自学了《布达拉宫简史》、《吐蕃历史传》等有关书籍,还不时向管理处专家、专职导游和僧人请教。现在,他们说起布达拉宫的历史和文物,头头是道。
大队长洛泽登和战友们与70多岁的拉萨市城关区雪居委会五保户老人德吉亲如一家的故事,早已在布达拉宫上下传为佳话。2001年6月的一个星期天,居委会干部领着消防班干警,来到德吉老阿妈家,劈柴、提水、打扫房子。此后,消防班干警们与德吉老阿妈结下母子般的深厚情谊。每逢星期天,干警们都会到老阿妈家,送米送菜,提水劈柴,打扫卫生。逢年过节还给老阿妈送去酥油、水果。老人生病卧床时,干警们一次又一次买药送去。有时间,还帮老阿妈洗手洗脸、端屎倒尿……后来,德吉老人逢人就说:“布达拉宫上住着一群菩萨兵”。
2002年12月的一天,一位朝佛群众在登到布达拉宫德阳夏后因突发心肌梗塞而不幸去世。洛泽登迅速与有关部门联系,并把遗体背到东大门。当了解到死者在拉萨没有亲友后,他和家人商量从拮据的日常支出中拿出费用,租来车子,按传统风俗请来天葬师,为这位素不相识的普通群众送葬。
2002年,布达拉宫公安消防大队与拉萨市彩泉福利学校结成共建单位。2003年,当时还是布达拉宫中队的官兵们积极为拉萨市社会福利院残疾儿童捐款3000元,设立“爱心基金”。
青藏铁路全线运营通车后,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不断增多。洛泽登、杨成献等大队负责人立足本职,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开展拥政爱民活动的新载体。他们带领干警不定期地在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单位周边设立“爱心驿站”,给年迈体弱的朝佛群众免费提供休息场所和茶水,为过往人员展出图文并茂的宣传板、张贴消防宣传画、发放古建筑防火小常识,播放藏汉语的古建筑消防安全知识。在“爱心驿站”前,人们总是可以看到,人来人往,欢声笑语,一派警民和谐共处、互敬互爱的温馨、祥和景象。到现在,他们设立的“爱心驿站”共50多个,吸引数万名信教群众和游客,收到良好效果。
雄关如铁,流年似歌。为表彰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在保护世界文化遗产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最近,自治区人民政府对布达拉宫消防大队记集体一等功一次。此前,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先后荣立集体二等功一次、集体三等功三次,十三次被评为先进集体;大队曾被自治区党委、政府评为“西藏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被自治区政府、西藏军区评为“拥政爱民模范单位”;荣获“全国公安先进基层单位”、“公安消防部队先进基层建设单位”、“公安消防部队英模群体”等荣誉称号。洛泽登个人荣立二等功两次,三等功三次;2000年、2002年被授予“全国优秀人民警察”荣誉称号,2004年被授予西藏“民族团结先进个人”;2006年任拉萨市公安消防支队副支队长。
“牢记使命、恪尽职守,吃苦奉献、甘于寂寞,立警为公、竭诚为民”这一叫得响的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精神是布达拉宫消防大队的立警之魂。正如自治区党委常委、自治区常务副主席白玛赤林所评价的那样:“布达拉宫不仅是西藏具有象征意义的标志性建筑,而且是举世闻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消防大队多年来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谱写了雪域消防卫士的英雄赞歌!”
23年风雨历程,日夜守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布达拉宫消防大队,情系人类文明,铸就热血警魂,无愧于世界文化遗产忠诚卫士的称号!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