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战训事业 永葆尖兵本色
--记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公安消防支队警训科科长王景辉同志投身岗位练兵事迹
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公安消防支队警训科科长王景辉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草原辽阔,是骏马驰骋的天地。天空高远,是鸟儿翱翔的空间。有着“大熔炉”之称的军营,是有志之士成功的起点,也是好男儿奉献的家园。
王景辉,1969年5月出生,1987年入伍,199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武警呼和浩特市指挥学校,同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代理副中队长、副中队长、中队长、指导员、支队警训科参谋、副科长职务,现任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公安消防支队司令部警训科科长,先后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党员,荣立个人三等功二次,荣立集体三等功一次,2006年又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全国公安消防部队执勤岗位练兵“十佳训练尖兵”,同时荣记个人二等功一次。这位二十年军龄的老兵真正理解 “大熔炉”的含意,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区“奉献”的乐章。
献身警营 无怨无悔
入伍二十年来,王景辉同志从一名普通的士兵逐步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消防战士,从一名普通警官成长为一名训练尖兵,他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辱使命,认真履行一名消防兵的神圣职责,参加大小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达1500余次,次次都以优异的表现为党和人民交上了满意的答卷。无论是从事中队的灭火指挥工作还是支队警训工作,他无时不在为提高部队战斗力、打造尖兵队伍努力着、奉献着。在基层工作的八年时间里,他深知建立一支素质过硬队伍的重要性。在中队任职期间,他从苦练基本功开始,狠抓中队的体能和技能训练工作,并在训练中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为给大家做出样子,手臂出血了,脚掌磨破了,大大小小的伤痕见证了他对训练的刻苦与付出。在他的带动下,中队的业务成绩始终名列前茅,并在支队两届比武竞赛中均获得了第一名,所在中队第一批进入全国落实基层建设纲要达标先进单位行列。
2000年4月,由于工作成绩出色,他被提任呼伦贝尔市消防支队司令部警训科副科长,2002年7月晋升为科长。在警训科长的岗位上,他更加努力工作,呼伦贝尔市面积25.3万平方公里,基层部队高度分散,执勤力量不足,管理、训练和互相增援难度大,最远的执勤中队距支队机关700多公里,遇上雨雪雾天,开车要走十几个小时。在对基层部队的指导方面,他主动克服各种不利因素,力求各地训练工作的平衡开展。下基层检查、指导工作和业务考核,一走就是十几天,甚至二十几天,每年他都要下基层七、八次,足迹踏遍了全市的每片土地。此外,为了有效组织部队应付各种突发事件,保障人民正常的生活、工作环境,维护地方经济的稳定发展,他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组织科内人员结合辖区和部队实际,研发了执勤力量分布系统软件,大大提高了部队对各类火灾事故的应急反应能力,为呼伦贝尔地区经济发展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
卧薪尝胆 苦练精兵
工作中,王景辉同志积极探索部队执勤训练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部队管理和灭火救援工作的需要,他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刻苦钻研本职工作,积极创新思路,大胆改革,科学制定练兵方案,推动了全市消防部队岗位练兵的扎实、深入、有效开展。2001年,全国消防部队开展执勤岗位练兵活动以来,他不断探索新形势下训练工作的新路子、新方法,根据灭火救援实战需要,不断拓展训练内容,创新训练方法,改进组训方式,强化训练保障,努力缩短练与战的距离,使训练逐渐从操场向辖区延伸,形成了比较适合呼伦贝尔地区实际的训练模式。同时,积极推动装备技术革新活动,成立了科技创新领导小组,组织部队官兵研发适合本地区灭火实战需要和训练的器材34项,其中12项在总队评比中获奖。同时在执勤岗位练兵考核中不断改革和创新,完善考核方法,考核中对各类人员采取现场提问、实地操作、抽考、答卷、设置虚拟火场、想定作业等方法,对官兵的体能、技能、应知应会、业务理论、战术训练、辖区和重点单位“六熟悉”以及器材装备熟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验收,通过考核验收,总结部队在执勤岗位练兵中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真实地查找工作中薄弱环节,不断完善训练机制。2005年内蒙古消防总队举办了“全区消防部队执勤岗位练兵比武竞赛大会”,他担任支队集训队的教练,并带队参加了竞赛大会,取得了总分全区第二名的历史最好成绩,为呼伦贝尔消防部队赢得了荣誉。此外,他以身作则,率先投身于岗位练兵活动中,无论刮风下雨,无论数九寒冬,他都亲自组织机关官兵开展训练、定期学习业务知识并进行考核,多年的战训工作也给他的腰腿留下了伤病的困扰,即使这样,他也没叫过一声苦,没喊过一声累,常年奔波在部队管理、灭火救援的第一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总说:“我的工作还能干得更好”。 2006年,他又以个人全优的成绩为全市官兵做出了表率,在他的带领下,全市官兵积极投身到岗位练兵活动中,涌现出一大批业务骨干和训练能手,有的士官因业务成绩突出已被保送指挥学校深造。
勇斗火魔 建立奇功
2006年5月16日,呼伦贝尔市境内红花尔基原始森林发生重大森林火灾,前线告急,王景辉同志奉命进行力量调集和部分力量的组织指挥,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调集公安消防队、企事业专职消防队、多种形式消防队伍共16台消防车、150名指战员及时赶到火灾现场,出色地完成了此次森林火灾消防力量调集和部分火场力量组织指挥任务。2006年5月30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新林林场又发生特大森林火灾,支队所属鄂伦春旗消防大队和大兴安岭林业消防支队三个大队已奉命前往增援,王景辉同志再次奉命火速前往火灾现场负责协调、部署、组织和指挥全体消防增援力量实施灭火战斗。为了尽快到达现场,他昼夜兼程,历时9小时行程700余公里,抵达了新林林业局防火指挥部,接受命令后又不顾旅途疲劳,立即奔赴前线火场,在总长60余公里的战线上部署力量设防。由于火场面积大、防线长,前线指挥部会根据火势发展,随时下达作战任务,每一次任务下达后,他都会根据任务轻重,结合参战人员、车辆、器材情况,适时协调、调动、组织指挥参战官兵坚决完成战斗任务。任务繁重时,为了全面了解掌握各战斗小组的任务完成情况,他不分昼夜,驱车往返于各个战斗小组之间,详细询问火情、鼓励士气、提出灭火战斗中注意事项,并不断总结战斗经验教训。此次灭火战斗行动,是一次跨省市、跨军(兵)种,与森林警察部队、武警部队、林业公安消防队、林业局快速扑火队等多种形式队伍的联合作战。在这次灭火战斗行动中,他组织指挥各参战力量密切配合,协同作战,不负领导和家乡人民的重托,风餐露宿、精诚团结、英勇顽强、连续奋战100余个小时,出色地完成了指挥部交给的战斗任务。灭火作战期间,黑龙江省委领导、大兴安岭行署领导和黑龙江省消防总队领导等专程看望和慰问了参战队员,对增援力量在灭火战斗中吃苦耐劳精神,连续作战、勇敢顽强、能打硬仗的战斗作风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赞扬,为保卫国家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支队因此受到了国务院、国家林业局、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公安部、消防局、黑龙江省委、自治区消防总队的高度赞誉,公安部周永康部长签署命令为支队荣记集体三等功一次。
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对有些人来说,时间可能意味着身份、财富和地位,而对于军人来讲就只有责任和奉献。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二十年的军旅生涯,二十年的风雨兼程,王景辉同志用辛勤的汗水表达着对消防事业无限地忠诚与热爱,把自己的青春和精力献给了部队的战训事业,他用辛勤的汗水换来一块块闪光的奖牌和勋章的同时,也用新时期消防官兵无私无畏、敢打敢拼的尖兵本色铸造了训练工作的辉煌成就,将一片挚情融入永恒的消防事业,为保卫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无私地奉献着。
二十年青春献消防 无私奉献屡立奇功
——记全国消防部队十佳训练尖兵玄龙海
全国消防部队十佳训练尖兵玄龙海
俯瞰大海方知海之浩淼深邃,登临五岳乃觉山之雄拔伟岸。他只是普通的一名消防战士,但是当你像阳光穿行万物一般地走近他的内心,就会强烈的感受到他的每一滴血,每一颗汗都有着青春的色泽和金属的质感,流淌着的都是忠诚。他没有豪言壮语,但在近20年的部队生活中,他的名字却和5150余次灭火战斗、抢险救援连在一起,和从高空、水中、井下、高速公路等各种灾害现场救出的60多名群众连在一起。在一次次生与死的考验面前,他经受住了血与火的洗礼,用行动诠释了当代军人“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英雄本色。他就是哈尔滨市消防支队道里中队抢险救援班班长——玄龙海。
给他一只水枪,他能降伏火魔;给他一座云梯,他能救民于水火之间
2002年1月,哈尔滨市道里区经纬街一栋三层老式居民楼发生火灾,楼下是堆满了杂物的木棚,消防车根本无法靠近,楼上被浓烟熏呛的居民站在二楼和三楼的窗口处不断的挥动着双手呼喊救命,有的居民忍受不住浓烟的熏呛甚至要从楼上跳下去。情况万分危急,玄龙海立即背起呼吸器进入火场,在三楼他先后救出两名儿童和一名老人。当他再次进入二楼一个满是浓烟的房间时,火已经蔓延到走廊,他发现一名六七岁的男孩躺在床上,被浓烟呛得已经奄奄一息,玄龙海立即把空气呼吸器面罩摘下来给男孩戴上,将男孩抱在怀里从浓烟中冲了出来。当孩子的父母接过安然无恙的孩子时,激动得拉住玄龙海的手不住地感谢,而他只是握住孩子父母的手微笑着点了点头,便又转身冲进火海,投入到灭火战斗中。
这仅仅是玄龙海灭火、救人中的一个普通场面。
36岁的玄龙海1990年12月入伍,现任哈尔滨市消防支队道里中队抢险救援班班长。入伍18年来,玄龙海参加灭火战斗达5000多次。玄龙海凭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忠于一名消防战士的职守,在一次次血与火、生与死的考验中,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份满意的答卷。
1993年,道里区一家大型商场的地下鞋城突然起火,当时正在八区体育场里训练的玄龙海得知火警后立刻飞身跳上水罐车直奔火场。战士们找了半天一直没找到起火点。最后玄龙海戴上呼吸器进入火场查找起火点。地下仓库没有一点光线,还不断冒出滚滚黑烟,玄龙海的眼前一片漆黑,他摸索着一点一点地前进。呼吸器已过了能维持的有效时间,可玄龙海还没出来,战士们都捏了一把汗。很快,玄龙海摸到了一个发热的大门,他判断火点一定在这里,打开门果然是7号仓库里着了火。信息反馈出去,后面的战士们冲了进来,大火很快被扑灭了。
1998年8月道里区地德里小区一八楼住户家里发生火灾,而该居民家中只有一位瘫痪在床的老人。由于该住户家防盗门异常坚固,一时打不开,房间内的火势已经突破窗户,老人的生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危机关头,玄龙海突然发现走廊的窗户与阳台距离很近,而走廊里正好有一根5厘米见方的木方,他急中生智,用木方捅碎了阳台玻璃,把木方斜担在走廊窗户与阳台中间,在没有实施任何保护的情况下,在八楼与八楼之间,他凭借坚强的意志和过人的体力,沿着木方一点一点地爬了过去,领导和战友们都替他捏了一把汗,这是在八楼高空之上,一旦发生意外,后果将不堪设想。最终玄龙海成功的进入到居民家中,打开了防盗门,同战友们一同消灭了火灾,救出了老人。
2006年9月24日,道里区石头道街华联商厦发生大面积火灾。玄龙海和战友们第一时间赶到了现场,到达后发现三楼和四楼已经处在猛烈燃烧阶段,如不及时控制火势,一楼和二楼的大量财产将毁于一旦。玄龙海在大火面前毫无畏惧,他手持一支水枪,带领战斗小组冲进了火场。由于火势较大,浓烟高温致使火场内部情况十分复杂,玄龙海凭借多年的战斗经验,紧握着水枪与战友们一次又一次把火魔压了回去,冒着楼层随时可能坍塌的危险,玄龙海在火场楼内整整苦战了三个多小时。他带领战友们从二楼战斗到三楼,再从三楼战斗到四楼,凭着自己顽强的战斗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战斗作风,终于降伏了火魔,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火场不是他的唯一战场,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消防官兵的战场不仅仅是火场,哪里有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安全受到威胁、哪里有险情,消防官兵就应该出现在哪里。玄龙海不但在灭火战斗中冲锋在前,而且在完成抢险救援任务中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2004年1月,哈西地区一个建筑工地一名30多岁的男子爬到56米高的塔吊,扬言要跳塔。他和战友们到达现场时,发现该男子在零下20度的低温下,在塔上呆了3个多小时,身体被冻得已经无法活动。在这种情况下,玄龙海只身背着两根安全绳爬上了塔吊。塔吊横在空中50多米长,在风中不停的摇晃。玄龙海深知抢险救援不同于灭火战斗,尤其是面对那些轻生者,首先要做的就是与他们沟通。因此,玄龙海在离轻生者四五米的地方停下来,采取心理战术,和轻生者沟通。经过半个小时的谈话,他得到了轻生者的信任,在营救过程中他将安全绳一端系在轻生者的腋下,将绳索盘绕在塔吊的横柱上,手脚配合将轻生者成功的送到了地面。而此时的玄龙海被冻得几乎僵硬了。
2006年3月7日,一名男子从松花江公路大桥上纵身跳下,坠落在冰面,生死未卜。接到报警后,玄龙海和战士们迅速赶到现场。由于天气变暖,江面已经开始融化,从江面无法直接实施救援。玄龙海立即配合中队领导根据现场情况研究制定了一套救援方案,并自告奋勇担当此重任。他佩带两根安全绳利用缓降器从近30米高的桥上下到江面实施悬空救援,用安全绳将该男子捆住,再由桥上的队员们拉到桥上,整个施救过程相当的困难和危险。玄龙海敬业的精神与其大胆的作风深深征服了在场群众的心,赢得了阵阵掌声与赞誉声。
18年来,玄龙海共参加过150多次抢险救援任务,从危难中解救群众60多人。他曾经在轻生少女就要跳楼的一刹那,冒着自己被带下去的危险,抱住了少女的双脚,使一个年轻的生命得到了挽救;他曾经用半个小时的耐心,用特制的工具,一点一点地发力,将卷入绞面机女工的手,轻轻地拽出,避免了骨折,保住了手臂。一次次的舍己救人,一回回的面临危险,在群众千恩万谢的时候,他总是谦虚的说,这是我应该做的。
危难时他英勇无畏、挺身而出 源于平日勤学苦练、不断积累
当兵习武,只有本领过硬,才能更好地为国家服务,为人民化解危机。从穿上橄榄绿军装的那一天起,玄龙海就深深知道,为了战胜无情的火魔,必须练就一身过硬的基本功。
1990年12月玄龙海刚刚入伍,正赶上部队大比武。当时玄龙海的身体十分单薄,在训练中时常感到力不从心,训练成绩一直落后,拖大家的后腿。部队的领导为他着急,玄龙海更着急。怎么办? 生性要强的玄龙海决心以超常的毅力挑战自己的身体极限。当时只有20岁的他使出了“笨功夫”,别人练一次,他就练10次;别人休息,他继续练,早晚没人时他偷着练。流了多少汗不知道,摔伤了多少次也无法计算,有一次,玄龙海在攀爬训练时从高空掉下来,摔得很重,可他并没有在意,仅仅休息两天后,就又回到了训练场上。但他却因此落下了严重的腰间盘突出,可这丝毫没有影响玄龙海的训练。
1993年,玄龙海已经成为道里消防中队的业务尖子,代表支队参加黑龙江省消防业务大比武。可是,就在即将比赛的前两天,一封电报递到了他的手上;“母病危,速归”。晚上,玄龙海手里拿着电报,这个刚强的汉子流泪了。因为他知道,父亲抗美援朝时在战场上受过伤,自6年前去世后,是有严重性风湿病的母亲供养他和弟弟长大,是母亲支持他参军,也是母亲的爱给了他强大的精神支柱,他真想立刻见到母亲。领导听说此事后,给了他假,战友们也张罗着送他回家。但他考虑到比赛是一个集体项目,缺一个人就会给支队的集体成绩带来影响,因为有的考核科目是多人合成项目,玄龙海还是强忍急切的探母之情,留了下来。在大比武上,他不负众望,取得了全省挂钩梯第一名的好成绩。可是,当他匆匆赶到家时,母亲已永远地离开了他。
多年来玄龙海一支奉行着“特别能奉献、特别懂专业”的原则。在训练场上,他一遍又一遍的体会每一个动作要领,有时不小心把腿磕伤了,手磨破了他全然不顾,以顽强的毅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他的腿上和手上留下的块块疤痕和厚厚的老茧,是他苦练消防业务的最好见证。现在,已经37岁的玄龙海仍然坚持在训练场上。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协调性差了,只有刻苦训练,才能弥补身体上的欠缺,因此每天他都是第一个到训练场,最后一个离开训练场,在训练场上同其它人一样摸爬滚打,直至达到标准为止。
在加强训练的同时,身为抢险救援班班长的玄龙海,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灭火救援的需要,更加强了对特勤理论的学习和战术的训练,为此他放弃了大部分休息时间,反复对高层、地下、石油化工等特殊火灾情况进行的揣摩、分析,并对新的装备、新器材进行反复操作,达到熟知熟会,就是凭借着这种精神,玄龙海在多次的抢险救援任务中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发挥老班长的作用,当好最基层的带兵人
玄龙海是多年的战斗班长,用他自己的话说是最基层的带兵人。带兵,首先就要使自己成为一个好兵,然后才能带出一批好兵。他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事事干在前面。多年来,他带的班是优秀班,班中的战士都这样称赞他,玄班长和蔼可亲、军事过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玄龙海带班多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素质过硬的骨干,他带的班先后有35名战士加入中国共产党,10名战士考入了警校,他以情带兵,身先士卒,做好战士的表率。他们班一直保持着卫生先进班,业务先进班等荣誉。
玄龙海还是哈尔滨市的“活地图”。入伍多年来,为了熟悉本市的街道状况,他走遍了大街小巷,一街一道的走访,熟知了本区及市区的重点保卫单位。特别是三年后他拿到了车辆驾驶证后,成了既当消防员又当驾驶员的“双料”战士,他的责任心大大地增加了。他所负责驾驶的特种器材车,共有32种特种工具,他样样熟练,使起来得心应手,在多次抢险救援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他对哈尔滨的各类街道分布烂熟于心,只要你说出地名,他立即能找到,极大地提高了火场出车的速度和准确率。多年来,他在驾驶车辆中从未出现任何车辆事故,同时在对特种车辆的保养维护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被称为消防警营中的“多面手”。
玄龙海不但在训练,灭火上是英雄,而在做好人好事上也是大家的楷模。纯朴憨厚,心地善良的他始终把事业的爱融入爱民助民的警民共建共育活动中。十六年来,玄龙海义务为居民取钥匙300多次。玄龙海多年来还积极参加警民共建共育活动,2001年11月份,道里中队与工程第二小学进行联谊活动,玄龙海主动担任学生们的校外辅导员,他深入学生中给他们讲预防火灾的意义,怎样防火,还教小学生从小就锻炼意志从小就有爱人民、爱消防,爱祖国的理想。玄龙海为民做好事的同时,还积极为中队做好各项工作,道里中队重新组建时,中队面貌破烂不堪,他经常帮助队里修理桌椅,看到训练器材坏了,就利用休息时间把它修好。在几年的时间里,共为中队节省资金两万多元。多次受到中队领导和战友们的好评。
从军18年来,玄龙海曾荣获二等功二次、三等功六次、优秀共产党员六次、优秀班长五次,还先后被总队和公安部评为:“省十佳消防卫士和全国优秀人民警察”,2005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士官”,连续三年被哈尔滨市道里区评为综合治理先进个人,他的事迹曾多次在省市各大报纸刊登。 面对所取得的成绩,玄龙海并没有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他一如既往地在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消防事业中,体现着新时期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他始终牢记党和军队的性质、宗旨,牢记军人的使命,用无私奉献的实际行动履行了他追求信念的铮铮誓言,为消防工作和部队建设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青春无悔献红门
—福建省公安消防总队厦门支队郑英国先进事迹
福建省公安消防总队厦门支队郑英国
在厦门支队,郑英国这个名字,被誉为特区消防的一面旗帜。翻开他的军人档案,在他11年的红门生涯中,写满了一串串闪光的经历——1995年12月入伍,先后担任班长、代理排长,现任厦门市消防支队特勤二中队副中队长,中共党员。期间,荣立二等功二次、三等功五次,两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获各级嘉奖14次,2001年被评为全国“十佳训练标兵”荣誉称号,2002年被福建省消防总队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一、 当兵就要当最好的兵
1995年,郑英国参军入伍,离开家乡前,军人出身的父亲殷殷叮嘱:“英国啊,到了部队就要好好干,不能为家里丢脸”。父亲的话如重锤一般敲打在心里,郑英国暗下决心:当兵就要当最好的兵。来到消防部队后,他刻苦训练。为了增强体质,郑英国每天练负重、练长跑,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很快在中队成为业务尖子,短短一年时间,郑英国就在支队、总队的业务考核比赛上连连折桂,先后在全省消防业务比武中,获得3000米第二名,二节拉梯第三名,烟热室作业第二名和特勤对抗赛优胜奖的好成绩。
训练场上争第一,在灭火救援战斗中,郑英国每次更是冲锋在前,不落人后。在1998年“1.28”解救人质战斗中,郑英国冲锋在前,用切割机切开铁门,为公安武警击毙歹徒创造了条件;2000年6月27日,在高塔解救轻生男子救援行动中,郑英国临危不惧、英勇救人事迹被厦门市民传为佳话。
2000年,郑英国由于过渡疲劳,导致左腿膝盖关节破骨肿瘤,病情十分严重,医生要求立即住院手术治疗。但郑英国不听医生叮嘱,依然带伤训练,直到腿膝盖关节肿大如拳,才被战友抬进医院。在支队、大队领导的关心下,郑英国的手术成功施行。尽管身在病床,郑英国依然心系训练场,央求医生让他早日重返训练场。医生规劝他必需经过一年以上的修养,才能恢复训练,但郑英国仅过了一个月时间,就瞒着医生下地锻炼,每次锻炼下来,郑英国都疼痛钻心、虚汗淋漓,同病房的病友被他坚强的意志感动得连连感叹:真是一个铁人啊!手术半年后,医生在为郑英国做身体检查时,惊讶地发现他的伤病恢复情况超乎想像。医生说:“像膝盖关节破骨肿瘤这种伤病,没有一年的治疗加一年的修养,是难以恢复的,没有想到,这个小伙子竟然能够不到半年就恢复了”。凭着超乎寻常的意志,郑英国奇迹般地战胜了病魔。2001年2月,郑英国伤愈归队,并于3月参加了支队执勤岗位练兵誓师大会。重返训练场,郑英国斗志昂扬,他每天强化体能锻炼,身体状态很快恢复如初,并迅速投入全国特勤训练夺标比赛中,在中队预定参赛的二十个项目中,他一人承担了九个项目的训练工作。那一段时间,郑英国将所有的能量都迸发出来,每天都活跃在练兵场上。在比赛中,郑英国以高标准的规范动作,激昂奋发的精神风貌,展示了厦门特勤队伍的风采,赢得了各级领导和组织的一致好评。2001年,由于他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业务技能,被公安部消防局评为当年“十佳训练标兵”。
二、练兵就要练出最优秀的兵
2004年6月,郑英国从昆明指挥学校毕业后,回到厦门支队特勤大队二中队担任副中队长,主抓中队训练工作。作为副中队长,郑英国政治思想坚定,作风扎实,训练场上,他总是率先垂范,身体力行带头训练,努力做好“传帮带”,当好中队的领头雁.在他的带领下,特勤二中队业务成绩几年来始终名列支队前茅。
郑英国始终把当好消防兵,掌握过硬本领,关键时刻能攻得上,打得赢,圆满完成每项灭火救援和服务社会任务,作为实践“立警为公、执法为民”的最好体现。凭着多年苦练的扎实基本功,他在训练中注重从基础做起、逐步提高,结合在学校的学习所获,郑英国总结出了“严格要求,科学训练”八字诀。严字当头,在训练中,小到一个手脚的动作,大到一套操法的完成,在郑英国那里,都成了一种规范。这样的规范表面看来是呆板的,但是却收效明显,战士通过平时规范训练养成的习惯,在实战中保持了稳固的心理定势。而严格要求的另一方面,则是保持了训练的强度,使得战士的技能和素质在时间的累积中得到提高。
严格要求是基础,而科学训练,则是提高练兵效果的保证。在训练实践中,郑英国善于开动脑筋,能够从训练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并加以总结。在执勤岗位练兵过程中,郑英国对中队官兵队伍现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出了“分项重点训练法”:新战士刚进队,注重体能、基本操法训练;班干士官注重装备器材熟练使用训练;中队干部突出现场组织指挥训练。这种既注重全面、又有所突出的组训方法,在实践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把握“练为战”的指导思想,郑英国十分注重训练与实战的衔接。他瞄准现代火场的需求,努力探索高科技器材装备与人结合并发挥最佳效果的有效途径。通过器材与人的结合训练,使器材的效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同时避免了事故的发生。
郑英国坚持从实战中查找问题并解决问题,缩短训练和实战的距离,中队每战必评。在训练中善于从实战的角度模拟和营造实战气氛。期间,他运用自己的特长,亲自动手制作了模拟破拆的卷帘门、铁栅栏、撑顶框架运用于训练,并在训练中通过声、光等手段模拟现场的紧张气氛。为提高战士的心理素质,郑英国还运用“狭小空间救援”、“黑暗环境救援”等训练方法,锻炼战士们在特殊环境下的心理素质。如今,这些训练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特勤大队的日常训练中。
在消防装备日新月异的今天,中队虽然配备了不少高科技器材,仍有一些特殊场合的灭火救援使这些装备无法施展。郑英国在经历过无数次实战总结后,创造性地发明了三角架井坑救人装备、电梯开门器、三节拉梯架设移动水炮装置,解决了中队在特殊环境、狭小空间区域内展开灭火救援行动的难题。在高空横渡救人训练科目中,郑英国结合自创的楼层救援操,在模拟高楼的楼梯口被封堵的情景下,利用射绳枪由上而下救援被困人员,取得了较理想的训练效果。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05年,在厦门市首届消防运动会上,郑英国带领二中队一举夺得公安代表队团体总分第一,五个分项小组赛第一、两项第二的好成绩,郑英国本人也获得最佳教练员奖杯。由于其出色的表现和优异的成绩,荣立三等功一次,中队被总队评为先进中队。
三、迎考就要考出最好成绩
2006年,根据部局、总队的统一部署,厦门支队上下掀起了新一轮执勤岗位练兵的热潮。按照支队安排,郑英国主动承担了中队练兵和大队迎考的组训任务。
开训之初,郑英国花了整整10个夜晚,查找了大量资料,对每一个训练科目进行科学提炼,对每一个细节,都亲身进行反复对照操作。经过反复的琢磨,郑英国确立了从体能训练入手,强化基础训练;从专勤训练入手,强化技能训练;从组织指挥入手,强化战术训练的组训思路,规范了每个项目的动作要求。对每一套看似简单的训练操,都要求做到“整体的队列动作、班长的指挥口令、个人的精神面貌、动作的协调娴熟”四个到位,提高了训练项目的连贯性和完整性。这种由内到外、由表及里的练兵方式,使参训官兵在短短数月训练中业务技能水平突飞猛进。
善用人者用其强。粗中有细的郑英国能充分发挥班长的骨干作用,提高训练和管理的水平。在今年的岗位练兵活动中,郑英国首先对班干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进行测试,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个基础上,结合分组训练法,发挥班长的业务特长,让班长担当教练的角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日常管理中,郑英国以班为单位,实行班长负责制,无论是执勤训练还是学习教育,班长的作用都得到了充分发挥。
在历时两个月的训练中,郑英国每天都和战士们摸爬滚打在训练场上。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在11月1日由公安部消防局、福建总队组织的执勤岗位练兵考核中,以郑英国领衔的厦门支队特勤二中队官兵表演了一点吊救助操、坐式悬垂下降操等科目。在郑英国的组织指挥下,队员们精湛的业务技能、良好的精神面貌、过硬的军事素质得到了充分的展现,赢得了部局考核组成员的高度评价。
四、本色就要保持到永远
担任副中队长以后,郑英国爱岗敬业的本色不变、痴心不改,他从不因为自己的荣誉而自满,依然兢兢业业工作,奋战于灭火救援一线。
2006年9月6日,距在厦门市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仅2天,厦门市湖里区青升冷冻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氨气泄漏爆炸事故,两名如果群众吸入高浓度的氨气瞬间倒地,事故现场200余名群众的生命受到威胁。危急时刻,郑英国率特勤二中队官兵第一时间赶到事故现场,迅速疏散了周围的200余名群众,在后援力量未到场的情况下,郑英国果断决定带领两名战士深入现场侦察。爆炸使现场的照明设备受到破坏,现场一片漆黑,搜救工作变得十分困难。郑英国指挥官兵们利用强光手电,经过现场一遍一遍地搜索,确认没有人员被困,并找到了氨气管道阀门,迅速进行关闭处理,防止氨气继续泄露,为成功排除险情奠定了基础。在这起战斗中,由于战术得当,处置及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了最低程度,郑英国被支队荣记个人三等功一次。
11月6日,厦门湖里区马垅创新城“安诺佳”工厂6楼发生火灾,郑英国率中队官兵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并迅速进行战斗展开。为探明火情,郑英国率3名战士深入火场,顶着灼热的浓烟深入火场内部进行侦查。由于火灾现场存放了数百公斤危险化学品,现场弥漫着大量毒气,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郑英国不畏艰险,深入险境,深入现场查找火点,为灭火救援提供了保证。战斗过程中,郑英国3次亲率特勤队员深入火场,坚持在灭火一线。面对复杂的战斗场面,郑英国临危不乱、指挥有序、战术得当;在危险面前,身先士卒、奋不顾身、英勇顽强,为取得最后扑灭大火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从军12年,郑英国始终扎根基层,无怨无悔。期间,参加灭火抢险救援战斗800余起,从火灾现场、事故险境中救助群众36人,一串闪光的军旅足迹,就是最好的见证。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