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讯 2022消防品牌盛会20强入围名单 CFIC2021 第十四届消防品牌盛会 易招通牛企榜
对照“全灾种、大应急”职能任务要求,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消防救援支队坚持逢战必保,战保同步,按照“平时战时相结合、自保联保相统筹、物保技保相配套、保障管理相协调”的原则,全面推进战勤保障提速强能,为圆满完成灭火和抢险救援任务提供有力保障。
快速反应,提升预案保障能力。从救援最困难、最复杂、最急需的条件出发,结合全市季节特点和重大安保任务,对战勤保障任务、对象、时限、环境等进行评估论证,分灾种、依规模制定冰冻、严寒、雨雪等特殊天气下地震、洪涝、公路救援、森林火灾、公共卫生事件处置等战勤保障预案,明确指挥机构、力量编成、联动机制、保障方式等工作要求,确保战勤保障组织有力、反应迅速、保障到位。根据区域内各种相关情况变化发展,及时修订完善保障预案,确保以最快的速度调集战勤力量,不失时机地保障前线需要。针对全市建成区面积不断拓展的实际,制定完善装备物资、运输、生活、卫勤、社会联勤、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装备巡检与维修、物资配发、社会联勤资源管理等职责规范,明确各级各类人员职责,实行24小时执勤备战,建成以训练基地为中心、各县(市、区)保障为支撑的全市战勤保障网络,全天候提供遂行作战保障。
快速调集,提升物资保障能力。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重视支持,推动战勤保障建设纳入政府工程,合理划分执勤备战区、办公区、生活区、仓储区、装备器材维修区等功能区域,基本形成集战勤保障、物资仓储、执勤训练、装备维修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战勤保障体系。按照“基本物资齐装满配、特殊装备物资按需选配”的原则科学配置,确保达到防护装备以及消耗性救援器材、灭火药剂等储备物资满足本地区同时发生2次较大灾害的储备要求。加强运行、携行、后留装备规范管理,对装备入库、调运、使用、报废全过程实施动态管理,全面打造配备、储备、运输和投送全链条保障模式。根据不同救援任务需要和道路交通条件,推行新购装备“模块化”仓储,采用便携式电动叉车、手推车等多种运输手段,实现装备标准化储备、多元化运输,提高救援现场“最后一公里”保障能力。
快速实施,提升技术保障能力。结合全市重大危险源分布情况,制定大型机械破拆、灭火救援器材供应、现场饮食保障、快速供气保障、灭火药剂保障、现场轮胎抢修保障、现场轮休保障等技术保障措施,通过岗位轮训、班组专训、实战模拟训练等方式,深化技战术训练,不断提升战时保障能力。结合作战需要,成立战时技术保障组,负责战时器材运输、灭火药剂运输、器材维修、车辆维修、加油供气、人员运输、战地用餐、紧急医疗等技术保障工作。从探索平战结合的保障体系出发,科学制定演练计划,组织开展合成作战演练,随机、随时、随地变换灾情预设,从灾情设定、力量调集、组织指挥、作战行动、勤务保障、注意事项、信息支撑等方面分析研判,确保战时技术保障人员准确掌握岗位职责和工作分工,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提供快速有效的技术保障。
快速联动,提升社会保障能力。建立由政府领导,社会有关部门参加的战勤保障指挥体系,确保在最短时间内形成社会联勤应急救援实体。建立与交通、铁路、气象、电力、通信、医疗、防疫等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并与物流、汽修、超市、快餐等企业签订协议,明确联动单位相关物资日常储备量,实现应急保障物资24小时快速保障。建立与气象、环保等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预警机制,结合预警情况对保障所需的专业力量和装备物资、运输、技术支持等提前进行部署,确保实现先行保障、主动保障和集中保障。同时,组织开展“高、地、大、化、洪”等灾害事故应急保障演练,回访踏查社会联勤单位人员值班、物资储备、运输车辆等情况,全面提高社会联勤联动保障能力,确保实现战时各类物资技术保障无缝对接、分工明确、迅速到位。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