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

企业信息化转型需要五个方面思想解放

慧聪消防网 https://fire.hczyw.com 2021-04-09 10:36 出处: 互联网周刊 编辑:@iCMS
企业信息化转型提了多年,虽有一些具体进展,但在总的方向上,并没有取得明确共识。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是脱离生产方式转变这一核心理解转型。信息化转型实质是一种生产方式上革命,即,从工业生产方式,转向信息生产

企业信息化转型提了多年,虽有一些具体进展,但在总的方向上,并没有取得明确共识。一个带有共性的问题是脱离生产方式转变这一核心理解转型。信息化转型实质是一种生产方式上革命,即,从工业生产方式,转向信息生产方式。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拓展认识。

一、从技术革命角度认识转型的效率内涵

现在搞企业信息化的人一说到信息化提高什么效率,往往就会列举,如降低库存、节省物料等。这些都是效率,但都是专业化效率。是工业化生产方式意义上的效率,是应用信息技术所提高的工业化的效率,而不是信息化本身的效率。那什么是信息化特有的效率呢?这样的效率我们称之为多样性效率。这是对质量和创新的效率的抽象概括。美国经济学会会长鲍莫尔称之为“音乐四重奏的效率”,意思是对质敏感而非对量敏感的效率。信息化转型应是指从专业化效率为主,转向以多样化效率为主。这个意思在企业信息化转型中很少被体现出来。

二、从经济效益角度认识转型的效益内涵

转型相对于不转型带来什么样的特殊效益?这一点也是不容易说清的。有的企业笼统地理解为是提高利润。却没有区分是什么利润,比如是会计利润,还是经济利润。没有区分出应用与转型在效益上有什么不同。央企信息化提出了做优,这一点在理念上难得地领先于民企。优是指高附加值,必须通过高质量发展和创新驱动实现。高附加值就是指正经济利润,它来自于多样化效率提高。而转型之前的利润,由于无差异竞争,只是零经济利润,其正会计利润部分是不可持续的,会在全局抵消为0。这样一看,转型的效益实质是从零利润(P=MC)向正利润(AC-MC)的转变。

三、从产业组织主导逻辑角度认识转型的发展方式内涵

正如谢伏瞻先生所指出,“进入互联网时代,范围经济取代规模经济成为产业组织的主导逻辑。”同是获得利润,规模经济是通过做大而做强;范围经济则是通过做优而做强。信息化引发产业组织转型,从企业为基础的旧业态,向平台企业与应用企业双层经营的新业态转变。范围经济表现为平台企业一次性固定资产投资由应用企业多次复用平台数据资产,均摊固定成本实现范围报酬递增。企业信息化转型在此的重心应是转型企业,而不是企业转型。现在一般都理解反了。

四、从要素供给方式角度认识转型的资产内涵

对转型不到位的理解,往往把转型与资本的关系,理解为利用信息化为资本增值更好地服务;13部委提出“创造生产要素供给新方式”这种转型,要求的是通过信息化直接倍增资本。提倡通过对实物生产资料进行数字化,在轻重资产分离业态中,推进数字化生产资料有偿共享复用,以此倍增生产资料。通过转型增进资本充裕性,提供发展新动能,可以使信息化在一把手那里的角色从帮闲变为帮忙。

五、从产权角度认识转型的制度内涵

现有转型理念只要求在企业内部转,下一步要在利益共同体这个范围内转,为此要从对现代产权制度(所有权与使用权合一)的模仿,转向“现代之后”的产权制度(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创新。企业信息化转型需要生产关系保障,关键在于建立与完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的生产资料管理新制度,处理好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利益关系,通过提供生产资料有偿共享与普惠开放的机会公平,进一步解放数据生产力。

以上五个方面思想不解放,企业信息化转型就会停留在1.0阶段,成为以工业化生产方式为体,信息技术为用的新洋务运动;只有实现这五个方面的思想解放,企业信息化转型才会迈过生产方式从工业化转型为信息化这道质变门槛,而进入2.0阶段。

一切都不是为了企业信息化转型,而是为了最根本性的成功。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