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

发挥群测群防优势 推动科技赋能预警

慧聪消防网 https://fire.hczyw.com 2020-05-29 09:59 出处:中国安全生产网 编辑:@iCMS
慧聪消防网讯 欧普消防智能疏散经典案例CFIC20192020消防品牌申报进行时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

慧聪消防网讯 欧普消防智能疏散经典案例CFIC20192020消防品牌申报进行时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表示,只有发挥好基层群测群防的优势,推动科技赋能灾害预警,联合基层各方力量,才能有效发动群众,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强化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

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的主题为“提升基层应急能力,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此次将“基层”“人民”作为重要关键词,表明防灾减灾救灾的实质并不是事不关己的“宏大叙事”,而是同广大人民群众紧密相关的“安全宝典”。

“当前正值汛期,各地的灾害信息员一定正奔波在城乡社区、风雨一线,履行着灾害‘吹哨人’的职责。”全国政协委员、防灾科技学院副校长刘春平表示,目前我国各地有近70万名灾害信息员,他们承担着查灾、核灾的重要工作。灾害发生后,他们以最快速度上报灾情,为及时救灾提供决策支持,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基层力量。

基层应急能力建设是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基础。2019年,在各级灾害信息员的共同努力下,全国累计接收自然灾害灾情信息8.2万条,较近5年均值增加了23.4%,灾情报送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新的提高。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崔鹏认为,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是近年来全国应急管理系统推进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一个缩影。如何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重要作用,是我们需要共同关注的问题。“群测群防在我国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老百姓掌握了基本的防灾减灾知识,及早发现灾害隐患,及早应对,就会大大减少人员和财产的损失。”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六盘水市市长李刚表示,2019年8月以来,该市按照“一体五位”标准,配备灾害隐患点监测力量。

“保障每个隐患点落实1名乡镇负责人、1名国土资源所工作人员、1名村组干部、1名专业技术人员和至少1名专职监测员。目前,全市共有938名灾害监测员。”李刚说。

日前,湖北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多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强全省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0年底,建立覆盖该省所有城乡社区、总计3.2万人的灾害信息员队伍,确保每个村和社区至少有1名灾害信息员。刘春平认为,这一举措是推动灾害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有益尝试。

刘春平认为,应积极探索将社会力量纳入灾害信息员队伍,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设置公益性岗位等手段,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灾情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对于社会组织、志愿者队伍基础较好的地区,应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基层群众和企事业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的作用,与基层灾害信息员形成合力。

推动科技赋能灾害预警

上医治未病。着眼中国特色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新实践,习近平总书记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要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刘春平认为,应采用平时靠技防,特殊时期靠人防的策略有效预防灾害发生。“我国灾害常表现出种类多、区域性特征明显、季节性和阶段性特征突出等特点。如在汛期,台风、暴雨容易引发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这个时候可以发挥我们的人防优势;而在灾害少发的季节,可更多依靠科技手段实现灾害监测、预警,从而大大节省人力和物力成本。”

全国政协委员、成都理工大学副校长许强认为,目前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各种地面和地下传感装置以及物联网、无线通信、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迅猛发展,为自然灾害风险源的早期识别、提前发现,以及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处置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撑,并使提前主动防范灾害成为可能。

“我国在相关领域已开展了大量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尤其在气象预警、地质灾害预警等方面,都已建立起相关监测预警系统,并逐渐实现业务化运行,在单一灾种的防灾减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许强看来,目前常规的灾害预警技术已经成熟,但相关体制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理顺。为此,他建议由应急管理部门牵头,统一规划布局,汇聚和整合相关力量,开展多灾种综合防控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应用。同时,将多灾种联合监测与预警纳入我国“十四五”防灾减灾救灾规划,设立相关专项。

“利用现有的灾害监测预警技术手段,可以有效减小基层灾害信息员的工作强度。他们不用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在现场,而是可以通过移动终端,清晰监测灾害点情况。同时,在日常巡查中,如果发现有什么隐患问题,他们可以拍照上传到地质灾害实时预警软件中,从而有效弥补卫星遥感等技术设备的缺陷。”许强说。

李刚表示,防灾减灾工作需要人防和技防相结合。今年以来,六盘水市已启动367处自动化监测点建设,完成645处一般隐患点滑坡伸缩仪安装,未来还会将200处适宜自动化监测的隐患点全部纳入自动化监测点建设计划,实现隐患点24小时全天候监控,提高科技防灾能力。

基层防灾减灾之路任重道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坚持社会共治,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支持引导社区居民开展风险隐患排查和治理,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各级政府应坚持‘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做好地质灾害责任认定及风险评估,对因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政府应主动承担责任,多渠道筹措资金,及时开展治理;对因采矿、道路工程建设等工程活动诱发的隐患,则应督促责任单位做好群众搬迁避让及工程治理等工作。”李刚表示,在灾害治理过程中,只有政府和企业携手共治,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灾害风险。

不少代表委员认为,防灾减灾的重心在基层、在乡村、在社区,想要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水平,必须要从教育、培训入手,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这样的方式,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我建议从幼儿园阶段开始开展灾难教育,并将其作为中小学的必修课,同时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成长规律,从价值理念、目标、内容、实施等方面形成前后衔接的课程体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柳茹认为,要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维度定位灾难教育的目标,同时融合生活化理念,引导学生在“做”中学,通过实践体验、探究学习、角色模拟等方式,培养儿童自助、互助的能力。

许强建议,国家应大力开展科普教育,提高全社会对于自然灾害的认知水平。要重点解决“如何主动防范自然灾害”“收到预警之后怎么办”等问题,使公众进一步了解灾害预警相关常识及关键设备的操作方法,并在灾害多发地区开展有针对性地灾害避险科普教育和应急演练。

崔鹏指出,要向多灾地区村民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培训,向当地政府推广一些好的防灾减灾经验,带动他们一起编制、执行防灾减灾预案。未来,他希望能在灾害多发地区构建一套社区灾害风险管理体系。“让社区的每个人都积极参与到防灾减灾工作中,大家的防灾减灾意识增强了,参与防灾减灾活动的主动性提高了,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便不是梦。”崔鹏说。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南阳防爆电气研究所国际部主任张丽晓认为,在缺乏系统风险评估的情况下,风险防范工作的业绩是无法衡量的,属于典型的治理失灵问题。要通过建立健全重大灾害评估机制,将调查重点推进到关注风险、政策、制度、标准、技术、能力建设等深层次问题上,把事后学习的经验教训反馈到事前的风险防范中去,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整体水平。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