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

做强“总枢纽” 建好“大联盟” 争做“总参谋”

慧聪消防网 https://fire.hczyw.com 2020-01-07 10:02 出处:中国应急管理报 编辑:@iCMS
慧聪消防网讯CFIC2019中国消防安全产业大会现场直击消防十大品牌榜单揭晓 发挥以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为龙头、各专项应急指挥部为支撑的北京市应急体系化组织优势,修订议事规则,强化市应急办的枢纽作用,通过制

慧聪消防网讯CFIC2019中国消防安全产业大会现场直击消防十大品牌榜单揭晓

发挥以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为龙头、各专项应急指挥部为支撑的北京市应急体系化组织优势,修订议事规则,强化市应急办的枢纽作用,通过制度化设计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牵头引领作用。

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等高等院校、机构组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政策理论研究、专业人才培养、高新技术运用、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合作,以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共融共享。

建设“随时可看、随处可看、看得清楚”的应急指挥调度音视频融合平台;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力促应急卫星通信应用、大数据支撑平台、应急管理“一张图”系统落地应用,一体化推进首都应急管理智能化建设水平。

当前,应急管理机构改革工作已迈入新的一年。为适应新目标、新任务、新要求,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坚持开拓创新,发挥应急统筹牵头作用,构建广域综合的应急组织体系,着力形成全覆盖、大应急的工作格局,为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积累了经验。

超前布局,破解当下改革难题

机构改革后,如何以平行部门的身份统筹调度其他兄弟部门,是摆在北京市应急管理局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该局将“北京市政府总值班室”的牌子争取了下来。

“总值班室的职能对于我们总协调、总枢纽、总调度的角色定位是一个极大的加成。”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树森说,当应对突发事件力量不足时,该局可直接向市领导反映情况,迅速协调各方力量提供支援。

与此同时,该局发挥以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委员会为龙头、各专项应急指挥部为支撑的北京市应急体系化组织优势,修订议事规则,强化市应急办的枢纽作用,通过制度化设计最大限度发挥自身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牵头引领作用。

“根据机构改革的设计,虽然‘防’与‘救’职责边界比较清晰,但在实际运行中又很难切分清楚,这是我们面临的又一道难题。”张树森说。

为破解这一难题,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主动向前一步,同各部门进行协商,平时多沟通,遇事多商量,顺利完成了2019年的防汛、森林防灭火工作。

再比如,机构改革后,北京市各级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部门秉持兄弟关系,在涉及招录、调兵、晋衔等需要相互配合的事宜上,加强沟通衔接;涉及自主业务职责的,双方也能各履其职、互不干涉。

“今年以来,我们已经和消防部门共同开展了两轮消防员招录工作,双方合作得非常愉快!”该局救援队伍建设处处长李怀冰说,“任务领下来是大家的事。只有一心向着应急管理事业,同心勠力,才能让工作开展得更加顺利。”

精准发力,以绣花功夫应对突发事件

“北京作为首都的政治地位,决定了为党中央站好岗、为人民群众守好夜是北京应急管理工作的第一政治任务,也决定了我们的工作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张树森说。

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充分利用市应急指挥中心的资源,组建视频图像调用专班,反复演练,确保在各种状态下能及时调用全市两万多路视频图像。

“消防单兵设备是火场上最锐利的眼。通过它,火灾现场的图像信息可实时传输到后方应急指挥中心,对火场研判和制定灭火方案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边说着,北京市应急管理局信息中心的欧阳雁南一边通过应急指挥中心的消防图像平台打开了一路测试信号。记者看到,信号终端以消防中队为单位,平时不上线显示为灰色;但遇到火情时,信号终端图标就会变成蓝色。只需用鼠标一点,即可看到现场流畅清晰的视频图像。

当然,有效应对突发事件,仅凭借现场视频图像还远远不够。北京市应急管理局研究制定了《北京市突发事件应急指挥与处置管理办法》,针对应急部门定位不明确、综合协调力度不够的问题,明确北京市应急委的领导作用和市应急指挥中心的中枢作用;针对应急指挥处置流程不顺畅的问题,一一明确信息获悉、上报、先期处置、区级响应、市区联动、市级响应、善后和恢复等环节的工作;针对应急指挥与处置现场缺乏统筹管理的问题,明确现场指挥部编组设置、职责划分、工作程序和标准要求等。

广结良友,构建资源共享“大联盟”

实践证明,应急管理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打造一支既熟悉业务需要、熟知监管需求、了解基层实际,又能长期稳定支撑全局工作的技术团队至关重要。

为此,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将直属事业单位北京市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研究院定位为局内重点业务的总技术支撑单位。用足政策,采取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引进海外留学人员、成立法人登记事业单位等多种举措,打造了一支拥有12名博士、14名海外留学人员、若干专业技术人员的近百人技术团队,使之成为支撑全局重点业务工作的强大生力军。

此外,该局充分发挥北京市安全生产联合会的枢纽作用,引导应急科技、安全文化等6家局属社团和其他若干社会组织建立应急管理社会治理服务体系,在人员配备、管理制度、工作机制和具体业务方面实现统筹管理、规范发展。紧紧抓住社会组织专业性、独立性、服务性、灵活性的特点,承担行业自律、标准化评定、出版物编纂、检验检测、宣传教育等工作,有效提供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社会领域的公共服务,成为推进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支撑力量。

整合、吸纳全社会的资源是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保障。北京市应急管理局充分发挥首都资源优势,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应急管理学会、中国消防救援学院等高等院校、机构组织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政策理论研究、专业人才培养、高新技术运用、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深度合作,以实现资源互联互通、共融共享。该局积极探索政校合作新机制,鼓励协调高等院校开设防灾减灾、应急管理等专业学历教育,从更宽的视野打牢应急管理人才培养基础,提升社会认知度。除此之外,该局还千方百计争取共青团、妇联、工会、科协等群团组织的资源支持,最大限度扩大应急管理事业的“朋友圈”。

拥抱科技,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

该局适应科技信息化发展趋势,以智能化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建设“随时可看、随处可看、看得清楚”的应急指挥调度音视频融合平台;综合运用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力促应急卫星通信应用、大数据支撑平台、应急管理“一张图”系统落地应用,一体化推进首都应急管理智能化建设水平。

在救援协调与预案管理方面,针对主责部门对应急救援职责认识不清、应急指挥智能化水平不高、应急预案内容可操作性不强等问题,今后将着力在明晰预案职责、提升装备水平、建设数字智能预案方面抓总抓统,强化应急指挥“中枢神经”建设,形成具有首都特色的“市区同步响应、分级处置”“市为主导、区为先锋”的应急指挥体系。

“未来,首都应急事业将聚焦信息化建设、应急指挥体系、应急预案等重点工作,向科技要创造力,向应急指挥要战斗力,向产业发展要防御力。”张树森说。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