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

您最关心的是什么?新时代 新发展 建筑业改革大家谈!!!

慧聪消防网 https://fire.hczyw.com 2018-04-18 09:41 出处:中国建设报 编辑:@iCMS
慧聪消防网讯CFIC2018中国消防安全产业大会注册报名开始消防品牌荣耀直击 今年的“两会”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的第一次“两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后的第一次“两会”,也是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翘

慧聪消防网讯CFIC2018中国消防安全产业大会注册报名开始消防品牌荣耀直击

今年的“两会”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的第一次“两会”,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后的第一次“两会”,也是新时代全国各族人民翘首期待的“两会”。对于建筑业而言,今年的“两会”,也是2017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发布、行业支柱产业地位获认可后的首个“两会”,会上的诸多决策,将深入影响建筑业未来改革形势。

在“两会”召开之际,本报赴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等地调研,并通过代表专访、定向约稿等形式听取行业、企业关于新时代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建议,总结改革开放40周年建筑业及其企业改革发展的典型经验,以期为“两会”的顺利召开献计献策,推动建筑业在新时代继续发挥支柱产业作用。

新时代建筑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吴慧娟 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能的攻关期。上世纪80年代,建筑业作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率先走向市场,并在过去的30多年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取得了高速增长。然而,中国建筑业目前仍然大而不强,在新形势下,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其就业范围广、体量大,依靠规模快速扩张的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工业化和信息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

近年来,信息产业的发展和新技术的不断涌现,给各个工业行业的生产运营带来了根本性的变革。我国建筑业相比其他工业门类发展缓慢,工业化、信息化程度较低,存在生产方式粗放、劳动效率低下、高耗能高污染等问题。但也表明,建筑业通过技术进步提升生产效率转型升级的发展空间巨大。这要求建筑业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进一步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主要途径包括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推动建造方式创新;加快推进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和互联网技术为主的集成应用,实现项目全生命周期数据共享和信息化管理;加快先进建造设备、智能设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提升完善工程建设标准,加强科技研发与标准制定的沟通结合,与国际先进标准衔接。

人口和社会结构变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

我国建筑业一直以来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而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建筑业的“招工难”、“用工荒”现象已经出现,并且仍在不断加剧。除此之外,建筑业长期以来低水平低效率的粗放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导致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尤其是生产一线的农民工一直以无序的、散乱的、体制外的状态存在,技能水平不高等问题突出。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改革生产方式,通过建筑工业化大幅提高劳动者的生产效率,另一方面要改革建筑用工制度,使企业有用工的自主权,农民工可自行组建小微专业作业企业,达到专业化、组织化。要建立学校和企业的技术人才培养机制,推出体现技工价值的薪酬荣誉制度,推进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型。同时利用好我国新一代年轻劳动者素质提升、整体劳动者年限延长和就业结构优化等人口新红利,加快培养高素质建筑人才。

政府监管方式和职能转变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政府职能转变,进行“放管服”改革。对建筑业管理实行简政放权,包括优化资质资格管理,缩小必须招标的工程建设项目范围;优化建筑市场环境,健全建筑市场信用体系;试点放宽承揽业务范围限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这意味着给企业释放活力,政府在减少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信用体系、工程担保及个人执业资格等相关配套制度将加快推行,打破传统禁锢,只要有资金、技术、信用和担保,企业也可以试点突破资质要求投标承揽工程。这就要求企业由原先的资质战略转向市场化的优胜劣汰,市场竞争力才是企业生存制胜的根本,良好的市场信誉将为企业带来实质性的利益,而失信的企业将寸步难行。因而,企业只有切实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管理能力,以诚信为本,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才能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的发展。

工程建设组织模式变革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

受之前分割管理体制的影响,我国工程建设环节碎片化,分割极为严重,尤其是工程总承包推广缓慢,全过程工程咨询几乎没有,建筑企业多集中于建筑业价值链的低端,在附加值高的融资建设、建筑设计顾问专业咨询等方面仍落后于发达国家。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完善优化工程建设组织模式进一步提升生产力,带动我国建筑企业从低端走向高端市场,提升整体竞争力。这包括构建三足鼎立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明晰工程建设各方的权责利,强化建设单位的首要责任;加快推行工程总承包,促进设计施工深度融合,由分割管理转向集成化管理;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尤其要发挥建筑师的主导作用,由碎片化转向全过程。同时,市场主力应两头发展,龙头企业即总承包企业和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在国内外市场做优做强,而大量的专业企业在细分市场中做专做精做细。

建筑行业应该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新机遇新挑战,进行创新和自我变革。只有这样,我国才能更优更强,从建筑大国转向建筑强国。

用科学技术提升建筑业势在必行

马智亮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建筑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到目前为止,我国能建世界上最高的坝、最长的桥、最高的楼,而且往往建得又快又好。这是否意味着我国建筑业的竞争力世界第一,可以高枕无忧了?答案是否定的。相反,我们的建筑业和国外先进水平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而最要紧的是,我们迄今的发展不可持续。

为什么这么说?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首先,我国建筑业的发展得益于巨大的建设规模和不成熟的市场。这样一来,企业只要能接到项目,就能够生存。可是,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建筑市场逐步成熟,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其次,得益于我国的劳动力红利。特别是市场上存在广大的、廉价的农民工,满足了行业人力资源的需求。这种情况也在变化。据统计,目前,建筑工地工人平均年龄已超过40岁,年轻一代不愿意进入条件艰苦的建筑业。可以预测,照目前情况发展下去,10年以后,建筑业的用工将成为一个大问题。最后,建筑业现场管理人员及普通工人日复一日的长时间工作是常态,一周甚至休息不上一天。为赶工期,经常加班加点。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家对美好生活更加向往,这样的状况必然不可继续下去。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答案是,充分利用科学技术,走创新发展之路。虽然这些年我国建筑业已经开始重视应用新技术,但发展潜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例,目前,信息技术已经深度渗透到各行各业。进入本世纪以来,建筑业信息技术应用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信息化管理,另一方面是BIM技术的应用。就前一方面而言,前几年,我国建设主管部门规定对总承包特级资质企业——建筑业最骨干的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达标的实行一票否决,超过200家特级企业被迫进行信息化建设,并通过了验收。但是时至今日,这些企业中,还在进行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据称不超过20%。本来,信息化管理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必要条件,而实际上,行业最骨干的企业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的不到20%,这充分反映出建筑业企业的管理水平还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绝大多数企业还是实行“以包代管”,甚至没有达到现代企业的起码水准。

那么,用科学技术提升建筑业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笔者认为,有3个方面。第一,应提升建筑业行业管理及企业管理的信息化水平。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相关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智能化等技术,使行业和企业具备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提高行业和企业的管理水平,向管理要效益。第二,应该扎扎实实地推进信息技术在建筑业技术方面的应用。当前,特别需要抓好BIM技术的应用以及BIM技术与互联网+相关技术的集成应用。BIM技术从开始应用到现在时间还不长,还在发展过程中,恐怕还有10~20年的路要走。目前,行业内的不少单位只是建立了BIM模型,就号称应用了BIM技术,而不考虑应用效益。只是为了应用而应用,这样的应用,不可能带来应有的效益。前两个方面可以解决提高行业和企业竞争力的问题。第三,应发展和应用自动化和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在用工无法确保的前提下,这可以降低劳动力需求,同时可以改善工人的工作环境,从而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用工难的问题。事实上,发达国家的建筑业早已这样做了。

当然,要落到实处,需要政府加以引导、企业给予重视,要以市场为导向,让科学技术在行业和企业中的应用带来效益,从而真正提升建筑业竞争力,使之成为一个同样拥有美好生活的行业。

加快转型升级全力推动建筑业跨越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2017年11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全区建筑业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3个方面32项内容。《实施意见》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区建筑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政策性依据。

《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区建筑业改革发展的3个阶段目标——

到2018年底,全面建立健全信用信息体系,实现企业、人员、项目和诚信数据的共享。全面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行工程建设资质资格“一张网”审批。全区建筑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实现全过程电子化和网上异地评标。每个盟市至少建成1个自治区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初步推广建设工程招标电子化、工程总承包、装配式施工及信息化管理、BIM的运用。

到2020年底,全区特级和一级施工总承包企业以及甲级勘察、设计、监理等类别企业全面推开BIM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全过程的集成应用。以国有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项目等集成应用BIM的比率达到60%。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签约项目达到当年签约项目的50%以上,新建建筑实行装配式的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0%以上。

到2025年底,全区建筑业转型升级取得显著成效,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市场竞争力明显提升,自治区内企业完成建筑业产值总量明显上升。政府投资工程全部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力争达到30%。BIM技术得到普遍应用,全面建成全区BIM信息系统,50%以上的工程建设企业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区建筑业改革发展的10项主要任务——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企业跨省(区、市)、跨地区联营,通过引进、吸收、合并、重组等方式,扩大企业规模,吸纳高端人才,提高技术和装备水平。大力发展工程总承包企业,支持专业承包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鼓励劳务班组向专业作业企业发展。

发展装配式建筑。大力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等装配式建筑。加快编制装配式建筑地方标准和实施规划,建立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基地。抓好示范项目和试行地区的试点工作。

推进BIM应用。加快推进BIM在全区工程项目规划、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等各阶段的应用和普及,实现建筑全生命期各参与方在同一多维建筑信息模型基础上的数据共享。制定BIM应用发展规划、阶段目标、实施方案和技术标准。制定BIM应用配套激励政策和措施,研究适合BIM应用的质量监督和档案管理模式。

此外,全区还将着力完成强化质量管理和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改革招标发包和劳务用工制度、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提高建筑业信息化水平等主要任务,推动全区建筑业转型升级。

《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区建筑业改革发展的19项保障措施——

放宽企业资质准入条件。初次申请施工资质的企业,注册人员、有职称人员、现场管理人员及技术工人数量达到相应资质等级标准70%的,可予以受理审批。具有总承包二级以上资质的施工企业,可直接申请同等级相近类别的专业承包资质(需报请住房城乡建设部审批的除外)。2018年3月1日,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出台配套文件《关于建筑业企业资质申报审核有关问题的通知》,切实执行本轮建筑业改革发展“放宽企业资质准入条件”的要求。

实施项目优惠政策。自治区级装配式建筑示范项目,免征自治区批准设立的相关建设类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中央允许地方减免的政府性基金。将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园区)纳入自治区重点示范园区范围,享受新型工业化示范园区相关政策。对申请建造装配式部品部件生产基地的企业,应提供用地支持;列入自治区和盟市级先行试点的企业,应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适度降低保证金等取费标准。投标保证金不得超过招标项目估算价的2%;工程质量保证金总预留比例按照合同价格的2%计取,上限不得高于工程价款结算总额的3%;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实行差异化缴存办法,对连续3年未发生工资拖欠的企业,实行减免措施。工程检测费按照原标准的70%收取。企业发生的职工教育培训经费不超过薪金总额2.5%的部分,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年度扣除。

此外,全区还将从优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流程、强化工程造价管理、加强招标投标管理、鼓励建造优质工程、全面推行保函和诚信担保、及时返还应返各类工程保证经费、清理偿还拖欠工程款、维护工人合法权益、提升一线从业人员素质和专业技能、提高建筑行业装备水平、加快建筑市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建筑类人才成长创业的环境、把中小建筑企业纳入金融支持范围、有效降低企业成本以及培育壮大龙头企业、鼓励企业“走出去”发展等方面强化保障措施,坚持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扎实推进全区建筑业转型升级,为“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贡献力量。

紧跟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奋力推进浙江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朱永斌 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党组成员 浙江省建筑业管理局局长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我省将持续推进建筑业高质量发展,推进政府监管和服务方式转变,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和“走出去”步伐,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努力打造“中国建造”的浙江品牌、浙江标杆。

构建“四大体系”

一是构建指标体系。修订完善建筑强省和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细化人才队伍、技术创新、产值活力、转型升级和改革成效等方面指标。

二是构建政策体系。制定出台相应政策制度,加大扶持力度,综合发挥土地、财政、税收、金融等政策支持,为行业发展提供保障。

三是构建标准体系。制定和完善百年工程(住宅)标准体系,建立强制性标准与企业标准相结合的标准供给体制;加强标准引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国际化水平。

四是构建考评体系。建立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编制综合考核评价指数,全面综合考核评价建筑业行业改革创新和完善制度环境,推动我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

抓好“三个发展”

着力抓好创新发展。一是加快“最多跑一次”改革。加快打破信息孤岛,推进所有涉“跑”事项数据共享;完善施工许可和竣工验收备案网上工作流程,实现施工许可和质安监手续一站式办理,推进建筑业“最多跑一次”改革。二是大力推进工程总承包。落实工程总承包单位在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控制、成本管理等方面责任,研究制订工程总承包项目招投标指导意见;总结推广试点企业和试点项目经验做法,提升工程总承包社会认知度。三是积极培育全过程工程咨询。开展试点工作,对试点企业和试点项目,加强跟踪调研,研究解决试点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健全工程建设管理制度,提高全过程服务能力和水平。

着力抓好绿色发展。一是落实绿色建筑专项规划。监督指导各地严格落实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将专项规划确定的绿色建筑等级、建筑装配式建造和住宅全装修等控制性指标落实到土地出让环节;大力发展高星级绿色建筑,进一步提升我省建筑品质,改善居住条件。二是进一步抓好建筑工业化。加快项目落地,按照绿色建筑专项规划要求,明确建筑工业化推进目标和区域;加强部门联动,着力把好土地出让、图审、施工许可等环节,依法推进装配式建筑。加快设计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大宣传推广力度,营造建筑工业化发展氛围。三是大力推进住宅全装修。提高住宅全装修覆盖面,鼓励新建住宅率先推行装配式装修;推广百年住宅体系,积极应用整体集成式绿色厨房和卫生间。

着力抓好转型发展。一是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引导骨干建筑业企业向基础设施领域拓展,大力扶持钢结构等专业承包企业发展。二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鼓励组建区域性的产业联盟,抱团发展;鼓励骨干企业组建总承包的产业联盟,优化整合各方资源,提升市场竞争力;鼓励民营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合作,组成混合经济体,共同拓展“一带一路”国内外市场。三是加强技术引领。统筹推进建筑工业化等重点领域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发、制造和推广应用;加强技术创新,研发技术含量大、应用价值高的专有技术、工法和标准。

守住“三条底线”

守住安全生产底线。一是落实安全生产责任。着力构建长效机制,树立“安全就是责任、安全就是质量、安全就是进度”的观念,全面落实各方安全责任,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二是强化风险管理。建立健全危险性较大工程、重大技术方案专家论证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风险源的辨识、分级管理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从源头上防范安全。三是严格监督检查执法。严格按照“三个必须”原则真正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强化责任担当,一级抓一级,把安全生产责任一贯到底,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守住民工保障底线。一是推进建筑业“无欠薪”行动。完善防范处置建筑业企业欠薪长效机制,落实建设工资保证金差异化缴纳、人工费分账管理、银行代发工资等制度。加大欠薪处置力度,确保重大案件在短时间内得到妥善处置。二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建立欠薪预警监控机制,对日常管理薄弱、工程款支付不及时等有可能发生欠薪的建筑业企业或工程项目,要列为重点监控对象,把欠薪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健全工程担保制度。推进建设工程综合保险工作,总结试点地区经验和做法;完善企业信用与综合保险的受理、费率等相结合机制,通过保险制度来减轻建筑企业负担。

3.守住廉政自律底线。一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加强教育和制度规范,夯实党风廉政建设个体的主体责任,防范廉政风险转化为违纪案件。二是进一步抓好队伍建设。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干部的精气神,激发干部勇于创新、敢于担责的工作干劲和热情。三是进一步增强法制意识。加强学法执法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严守党纪国法,努力打造一支政治站位高、业务素质强的工程卫士。

实现“四个转变”推动建筑产业实现现代化

纪迅 江苏省建筑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

建筑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也是重要的传统产业、基础产业和富民产业,对于城乡建设、民生改善和经济社会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历经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建筑业由弱到强,施工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建造能力不断向世界先进水平迈进,但中国建筑业要实现现代化,当前还要着力抓好“四个转变”。

从粗放施工向精益建造转变

改革开放40年中,中华大地建筑物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楼变高了、路变宽了,标志性建筑比比皆是,但施工方式仍处于粗放阶段。随着信息技术在工程建设领域的运用,特别是BIM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化,标准化管理和精益建造已成为可能。所谓精益建造,就是推动工程建设向信息化、集成化、智能化发展,来实现建造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精益建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BIM技术对设计图纸进行优化设计和深化设计。优化设计即通过建筑三维信息模型,把土建、安装、装饰工程在电脑中进行合成,合成过程中找到不合理部分,并进行优化修改。优化设计改变了传统在实际施工中发现问题,然后回到设计院修改的状况,减少了材料浪费和窝工。深化设计即把优化设计好的图纸与时间、进度、材料以及所需工人班组相结合,什么时间需要什么样的建筑材料、什么样的建筑工人都进行了设计安排,可真正做到施工现场“零距离沟通、零现场堆放、零交接窝工、零质量缺陷、零安全事故、零进度障碍”。在进行深化设计时,可对施工中需要的工法、新工艺、材料都提前做好具体安排。精益建造的实施,使科学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迈上了新台阶。现在,江苏武进建工和浙江中天集团已有了很多成功案例。

从重速度向重质量转变

改革开放40年中,中国建筑数量之多、速度之快是史无前例的。回顾这40年的发展,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解决群众住房等迫切问题,我国低质量、高速度地建了一大批住宅,现在大部分处于待拆迁之中,很多建筑使用寿命不到40年就被拆除,这是社会财富的极大浪费。党的十九大作出了“我国经济已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建筑业也要建造高质量的产品。要建传世建筑、百年建筑,必须改变过去一味强调的最低价中标等做法,坚持优质优价。在市场经济中,优质优价是被公众所认可的法则,优质低价的做法是在扼杀“优质”,但建筑行业的优质优价在机制方面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从施工总承包向工程总承包全过程服务转变

由于相关法律法规和招投标制度的影响,之前,建筑业的设计和施工一直处于“分治”状态,往往是先设计,然后再招投标,因此,建筑企业总包工程的模式实际上是施工总承包。这不利于设计与施工的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更不利于集成科技、节约材料、提高效率。所以,当前改革的第一步是要修改相关法律法规和招投标制度,让设计施工一体化的工程总承包模式得以推行。

纵观当今世界知名建筑企业,他们都实现了对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管理,包括前期的融资策划、中期工程总承包、后期的运营维护,且前期融资策划的效益远远高于工程总承包,后期的运营维护也有很稳定的收入来源。中国的龙头骨干企业应该在工程总承包的基础上向两头延伸,积极实施工程全生命周期服务。同时,行业主管部门也要打破招投标代理、造价咨询、监理各管一段的做法,要鼓励他们和有设计能力的企业整合形成咨询公司,从而在组织上完善对工程总承包项目的全方位服务和全过程管理。

从传统建筑向绿色建筑转变

传统建筑注重牢固、适用、美观,但对节能环保的重视不够,特别是一些重装修的房屋,室内污染严重,易给人体造成伤害。绿色建筑不论在施工过程中,还是在建成之后,始终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筑产品节能、宜居、环保。

江苏省是第一个为绿色建筑立法的省份。2015年,江苏省人大审议通过了《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并把绿色建筑分为一星、二星、三星,由省财政对绿色建筑实行补助,一星每平方米15元、二星每平方米20元、三星每平方米25元。2016年,全省要求所有建筑必须达到一星;2017年,全省建筑业改革发展工作会议提出,从2018年开始,全省所有建筑必须达到绿色建筑二星标准。

现在,全国正在掀起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的热潮,很多省份出台了扶持政策,这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之所以要发展装配式建筑,其核心是装配式施工能有效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效率和安全水平,概括地说,就是有利于绿色施工和绿色建筑的建造。因此,绿色建筑作为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装配式建筑、数字建造等都是实现绿色建筑的手段。所以,我们应当反对盲目追求装配率,而要以绿色建筑标准引导建筑业的未来发展趋势。

加强交流合作助力转型升级

江西省建筑业协会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2018年,建筑业也进入改革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在“两会”召开之际,为使建筑业改革顺利推进,江西建筑业召开座谈会,积极为建筑业转型发展建言献策。

中国工商联中非商会副会长、中阳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陈胜德表示,随着“走出去”战略的持续推进,中国建筑企业在海外特别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开拓力度不断加大、影响力不断提升,获奖工程的数量不断增加,“中国建造”品牌效应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响亮。江西昌南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聂顺金分析称,面对传统业务、传统市场的激烈竞争,越来越多的建筑企业选择“走出去”。但在“走出去”过程中,因地域、环境不同,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加强风险防控。中恒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聂吉利建议政府加强政策引导和扶持,跟踪资金使用用途,适度放松资金管制,给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同时,政府鼓励建筑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应在税收返还奖励和国际物流运输上给予保障,对企业的投资与工程回款、人员安全给予保障。聂顺金表示,昌南建设已经迈出了走向国际市场的第一步,建立了海外办事处,中标了商务部援建项目。根据既定发展目标,昌南建设将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对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企业优势产能出海,加大境外投资、跨国并购力度,加快将企业培育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工程承包商。

在装配式建筑方面,聂顺金提出,建筑市场竞争十分残酷,未来,用工成本会不断增加,建筑业不能再走粗放型发展老路,要走绿色环保之路,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大趋势。聂吉利认为,政府部门需要尽快出台装配式建筑相应政策和规范,逐步建立完善覆盖设计、生产、施工和使用维护全过程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体系,促进装配式建筑的落地;应积极引导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合理布局,推广标准化、集成化、模块化的产品部品部件,发挥规模优势,解决产品供应半径问题;应对装配式建筑的人才培训给予政策支持,鼓励企业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现场施工作业队伍,研发应用与装配式施工相适应的技术、设备和机具,提升施工现场装配化的能力和效率。

在加强合作方面,陈胜德认为,要以弘扬工匠精神为核心,形成“中国建造”品牌优势。要在各级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强强联合、抱团出海,并积极扎根目标市场,与目标国当地企业、政府建立良好的关系,探索以融投资带动总承包等经营模式,努力争取赢得参与更多项目合作的机会。聂顺金说,实行强强联合、抱团经营,加强战略合作,可促进企业双方品牌影响力和核心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共同为经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工程总承包模式是建筑业发展的大趋势,聂吉利分析说,政府主导的工程要积极推动工程总承包模式,涉及施工质量的结构性材料和重要的功能性材料、设备由总承包单位采购,降低承包商的资金风险。同时,应从法律上明确带资工程最低利息和偿还期限,形成有利于承包商开展融资的市场环境。要借鉴FIDIC条款,制定统一、符合我国国情的工程总承包项目合同条款规范,使承发包单位都有法可查,使造价计费统一,以稳定市场。陈胜德认为,要适应国际通行的工程总承包建设管理模式,加大国际工程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培养力度,打造从立项、规划、设计到投融资、施工建造,再到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项目建设管理能力。

在“营改增”方面,聂吉利认为,“营改增”落地后,建筑企业的实际税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主要表现在地材、水电零星材料等方面的票据难以获取。他建议对类似情况进行一定额度或按比例的无票抵扣,对难以获取票据的部分不进行发票抵扣约束,以降低税负。

南通建筑铁军:新时代再创新辉煌

南通市建筑工程管理局

建筑业是江苏省南通市的传统支柱产业、富民产业和优势产业,“南通建筑铁军”已成为闻名全国的一张闪亮名片。近年来,南通将现代建筑产业培育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抓手,以抓政策落地、促体制机制健全为主线,以试点示范为突破口,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以推进,实现了全市建筑业的平稳增长。2017年,南通建筑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同比增长11%;施工面积7.84亿平方米,同比增长8.46%,继续保持江苏第一、全国领先的地位。

群星闪耀的“南通铁军”

经过近60年的发展,南通的建筑产业已形成高度集聚态势。目前,全市共有建筑企业2195家,其中特级资质企业20家、各类一级资质企业224家。全市建筑产业集中度不断提高,建筑经济总量的88%集中在特级及一级资质企业。20家特级企业占全市建筑业总产值的60%,有5家企业的年产值超过400亿元。截至目前,南通建筑企业共获“鲁班奖”100项,位居全省、全国地级市之首。8家企业入围“中国企业500强”,10家企业入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4家企业入围“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25家企业入选“江苏省百强企业”。

在铁军足迹遍布全国的同时,南通建筑企业对海外市场的拓展力度正不断加大。目前,南通建筑施工队伍遍布全国各地,84%的施工产值在市外产生、61%的施工产值在省外产生。境外市场的业务地域涉及40个国家和地区,去年产值达13.3亿美元,有对外经营签约权的建筑企业超过40家。南通三建集团与央企中信建设等国际承包商合作,在赞比亚、安哥拉等多个国家先后承揽各类大型工程20余项。南通二建获以色列建筑总承包最高资质,中标以色列住宅项目,成为了首家获得该资质的外国公司。2016年,中国-东盟建筑行业合作委员会中方秘书处在南通成立,标志着南通建筑业“走出去”有了新平台。同时,南通还倡导建筑业“走出去”综合授信签约,3家银行授信额度近200亿元人民币和10余亿美元。

与时俱进的活力军团

南通建筑业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政府的精准扶持。南通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建筑业转型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加大财政、金融等方面的扶持,为建筑业提供健康发展环境。《南通“十三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期间的发展任务和对策措施。2017年7月,南通建筑产业联盟成立,南通建筑业对接服务上海恳谈会成功召开,促进了企业与上海行业管理部门、上海开发企业的有效对接,提升了南通建筑品牌知名度。

南通建筑企业的资本运作和互联网经济发展崭露头角。南通三建集团正式获批新三板挂牌上市,中南集团旗下新能源板块江苏磐石新能源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新三板。此外,以南通建筑企业为主体打造的互联网建材交易平台“筑材网”、“筑集采”已步入发展快车道,平台集合材料供应商约3.3万家,累计交易额约380亿元。

在方兴未艾的装配式建筑发展方面,南通的发展基础同样良好。全市装配式施工面积突破100万平方米,形成了3个国家级住宅产业现代化基地、5个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示范基地。在建筑企业不断开拓市场的同时,地方政府的项目工程管理模式也在不断创新:采用公共工程项目招投标领域“2+1+2”模式,优化两大工作平台——项目代建与公共资源平台,形成“一套制度体系”,强化“两个层面监管”——纪检监察机关专责督察和行政主管部门、招投标行政主管部门的行业监管;建立“阳光+招标”制度体系;e联易审数字化审图系统调试上线,通过“互联网+图审”方式,构建不见面审图新模式。

喜中有忧谋突破

从总体上看,南通的建筑企业数量多、规模大、产值高,在全省一直处于“领跑”地位,但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建筑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行业内部看,“大而不强”是南通建筑业的致命弱点。南通的建筑企业基本上都是民营企业,与央企、地方大型国企相比,产业规模、技术装备水平、人才储备和融资能力等仍有不足。尤其是央企银行融资的成本远远低于民营企业,在“PPP”工程项目承接中,南通建筑民企不具备优势。

目前,江苏省在招投标管理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但部分省市还存在一定的地方保护意识,南通建筑企业很难进入这些地区,希望各方能搭建平台,加强各地的沟通、交流,帮助企业拓展市场,建立共赢的合作关系。在工程总承包方面,希望国家尽快出台EPC工程总承包招标办法。PPP模式也是当前国家大力推广的一种建造模式,但因为民营企业的身份,南通建筑企业在承接PPP项目时没有优势,较难进入这一领域,希望国家层面的扶持政策能够尽快出台,让南通的民营建筑企业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

目前,各地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都很重视,但在发展过程中,相关的技术标准和监督管理体系还未完善,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及时指导各地完善相关管理的细则和考核监督的标准。在南通装配式建筑发展过程中,希望政府部门能在人才引进、融资渠道、新技术运用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帮助南通创建国家“装配式建筑试点示范城市”。

谱写新时代中国建筑业发展新篇章

周文连 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作为中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建筑业,也历经了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性变革,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化,得到了快速发展,为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在新时代,既要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迫切需要中国建筑业创新思维、勇于挑战、奋力拼搏,为新时代谱写新的篇章。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应当重点关注12个“新”。

认识新时代提高新站位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将给中国建筑业战略任务、发展坐标和国际影响力带来的新变化、新挑战和新机遇。针对社会主要矛盾转化这一重要标志,中国建筑业将要承担为中国社会全面发展、中华民族复兴、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和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等一系列使命,并将持续承担国民经济支柱产业重任,在未来领跑世界建筑业快速发展。因此,可以说,在新时代,建筑业必须成为我国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有生力量。

迈向新征程规划新愿景

结合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个阶段”发展目标,中国建筑业应用超前意识进行远景规划,全面梳理行业发展构想。既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又要提早谋划未来“两个阶段”长远规划,这需要超前准备、超前研究、超前探讨,明确未来中国建筑业的总体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发展方略,明确中国建筑业未来的治理体系、治理能力建设,明确未来中国建筑业发展的品质、质量和标准,明确未来应集成研究的超前课题等。因此,可以说,为未来中国建筑业科学发展提供超前智慧研究、规划,时不我待。

重视新矛盾提升新质量

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分析入手,以问题为导向,中国建筑业应客观准确找出现在与未来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之所在。建筑业应当弄清短板、明确成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补强措施,着力提升发展质量、效益,着力提高建筑品质价值、性能,着力创造美好环境,持续解决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满足人民在各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

领会新思想践行新担当

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定中国建筑业作为“探路者”的使命担当。以更加坚定的政治自觉,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情、激情,不忘初心,大胆实践,在改革中不断推进中国建筑业的新实践、新探索,奋力续写中国建筑业深化改革新篇章。

把握新方略构建新体系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原则,加快中国建筑业转型升级步伐,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持续开展科技创新、技术进步,以市场化、国际化、现代化为基础,不断健全完善中国建筑业工程建设体系,与国际通行规则相适应,对标国际先进标准,积极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流建筑业企业,融入、引领世界建筑业发展。

抓住新机遇开拓新领域

紧紧围绕国家现代化建设新方向,在美丽中国、健康中国、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等新兴领域,投入力量、开展研究、积极跟进。结合未来中国现代化需求,在条件成熟领域,探讨建立新型“工程建设命运共同体模式”,促进投资、建造(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综合共享发展,努力开创中国建筑业发展新局面、创造新辉煌。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