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讯2017中国消防安全产业大会(CFIC2017)消防品牌荣耀直击
日前台大医院急诊大楼开刀房发生火灾,数百位病患及相关医事人员饱受惊吓和伤害,甚至造成死亡。医院本应为治病救命之公共场所,但由于其内部潜藏着各种危险因子,再加上医院病患较没有自我保护或逃生之能力,因此救命之所的医院,反成医事人员及病人的夺命之地。
即使新制医院评鉴已严格规定各医院应制订紧急灾难应变计划,但实际上却只有少数医院人员有实际灾难演练的机会,且演练场所之选择,往往为避免影响医疗业务执行,因此大多选择于门诊或一般病房中举行。结果是,平常疏于防灾演练的急症重、加护病房或开刀房,反成紧急灾难应变演习的死角。此事件暴露出未来医院在灾难应变计划流于应付,及实际演练执行上的不落实,结果是让医事人员及病人暴露在充满危险的环境下。
此外,本次事件也凸显医院安全意识不足的地方,目前许多医院急速扩建院区,为使空间得到最大利用,因此出现牺牲安全的空间规划利用现实。本次事件中,消防人员虽实时到达,但受限于医院各建筑物间紧邻,以及空间规划使用未能重视安全,以致出现大型消防车辆进入灌救困难,形成「远水救不了近火」的窘境。
另外,此事件也对近年来医院纷纷大型化的发展,不啻是当头棒喝。动辄数百床甚至千床的医疗机构,面对紧急灾难发生时,庞杂的人员与设备仪器病床等的搬动,与第一时间点的妥善安置等,都增加灾变因应处理上的困难度。
为了保障病患生命安全,医改会有以下三点呼吁,首先,新制医院评鉴制度要避免沦为形式上的审查,应深入探讨受评医院针对院内不同场所,是否皆有足够的灾害应变能力,院内24小时是否都有实际灾害演练经验之医事人员,协助病患家属逃生避难;其次,为使医事人员安心工作,不受突发意外之威胁,行政院应统合劳动及卫生主管机关,积极推动「医疗保健服务业安全卫生规则」,保障医事人员执业安全;第三,由于医院有照顾残弱且行动不便病人的特殊性,因此相关政府单位应对医院建筑物有更高于一般建物的安全及消防标准,同时也需对医院的空间规划利用予以积极监督,防止类似事件的再度发生。
注:本次事故所指为:2008年12月18日,台湾大学医院手术室发生火警,导致一名手术中被迫暂停的食道癌患者不治,患者的主刀医师也被呛伤。
无独有偶(中国同例事故)
当逃生遭遇道德--评“医跑跑”事件中的消防认识
作者:麻庭光先生(本文略有删减)
本文中事件指:2011年8月24日,上海宝山区宝钢医院手术室突发火灾,一名正在接受截肢手术的全身麻醉病人不幸身亡;
昨晚看到上海医院发生的病人牺牲之悲剧,当时就想写一份关于医院消防的科普博文,可以指出医院逃生的特殊因素,并深入认识上海医院导致伤亡原因的制度性认识。我们消防工作者需要站出来,指出其中的认识误区和消防不足,遂有此文。
1.生命道德本两难
当舆论把这一事件定性为“医跑跑”事件的时候,很自然是拿“范跑跑”事件作对比。后者的潜在含意是,老师命贱,地震该死;前者的未明说的前提是,医生该死,病人价高。两者都涉及一个危机时刻,谁更应该逃生的问题。以集体为本的认识是,老师该死,让学生逃生。以人为本的认识是,都应当逃生,允许有人犯错误。
我国人民是深受集体为本文化熏陶的一代人,从“草原英雄小姐妹”到“火场英雄小赖宁”,都是牺牲个人,成全集体,所以这是以集体为本的逃生观,以个体的牺牲换取群体的安全。但是群体未必有相当的认识,人人都帮助别人,造成火场伤亡率高,火场英雄比例高。因为人人都关注救人,而不是逃生,所以我国牺牲补偿一直提不上去,因为牺牲太多了,都忙着救人呢,反误了卿卿性命。我真的不知道应该如何缓解这个逃生困局,所以我一直在攻击以集体为本的伪善道德,因为这种道德观看上去好听,听起来舒服,但是其后果是火场伤亡高,危机牺牲大,没有以人为本。您怎么知道那些火场牺牲者是救人还是逃生?我国民众,“善良”得可怕,因为他们都是基于迷思和想像来看待逃生问题,认识有偏差而不自知,这是科普不足造成的后果。
2.医院逃生有特殊
在消防领域,医院的逃生设计和监狱的逃生设计一样,都是针对“Mobility-impaired”(行动能力受限)的一群人,因此他们不能像正常情况下那样按照先逃生后灭火的原则来处理。对此,一般采取的策略是“Defend-in-place”(就地保命)的逃生策略,为此需要采取特殊的消防设计。
上海医院的逃生设计,和普通场合下的逃生设计没有什么不同,因此上海医院的这一事故,是消防认识不足,逃生手段落后造成的,凸显了我国经济发展之后,消防管理水平严重落后、生命价格不足的困境。
首先从报警说起。看美剧中的医院场合下,报警既不是警铃,也不是让人明白的通知,而是“Dr.Red”,这一提法,是70年代几位心理学家的调查结果。他们比较了几种说法对病人的刺激程度之后,发现“红医生”对病人的影响最平和,也就是说,病人发生恐慌的可能性最低,所以得到普及。联想到国内辽源医院大火中,众多病人的跳楼牺牲,你也许会明白报警方式不当对病人产生的扰动和刺激,要远远超过正常人,因为他们的行动能力有限,而求生欲望并未减少,所以反应剧烈。
其次,美国医院的设计复杂,防火门特别多,这是为了阻挡火势蔓延,防止烟气伤害的被动防火措施。联想到辽源医院导致火灾迅速扩大的联通的病房走廊,这在美国绝对是不允许的。病房设计的第一原则,是隔离和分区,防止病菌和烟气顺利蔓延。门多了,就需要经常开关,所以培养了医生的彬彬有礼。再大的(人体)火气,通过几道防火门,都被消灭了,何况是一点烟气呢。
第三,美国的医生和护士,经常进行消防逃生演习,因此知道如何应急处理。他们的收入高,其中的一部分是责任,就是报警、自救、和转移。后者通常很少发生,因为病房的设计导致了火势发展不畅,所以可以就地待援。我说自救,很多人以为是逃生,其实,是采取合理的自救措施,包括关上门窗、电话报警、防护手段、组织逃生等行动,都可以看作是自救行动的一部分。而我国民众,都把逃生当自救了,这是认识和科普的不足。
第四,美国的医院设计,充分考虑了病床的可移动性,电梯纵深较长,这是为了活动病床的方便;等电梯的空间极为宽大,而且密封,那是逃生的AreaofRefuge(避难区),也是防止烟气沿着电梯通道蔓延的隔离环节。
老子云“无用之用”,如果你到美国医院,发现这样的“无用”空间,其功能,大抵与消防安全规定有关,是用“无用”,保安全。
第五,医院的收费高,闲杂人等,被高额的收费拒之门外。生个孩子,保险公司通常只付三天的住院费。如果医院没有那么多的“闲人”,那么人流管理就显得相当简单而方便了。从电影《教父》上的医院来看,美国50年代的医院和现在国内的医院设计差不多,而现在有很大的差别,这是LifeSafetyCode《生命安全规定》得到充实和普及的结果,也是消防标准和社会发展水平与时俱进的结果。
3.火场对策有讲究
一般而言,火场伤亡有三道关可以防止:被动阻火设计、主动控火措施和外来救援措施。
当三个环节都没有发挥原有的作用时,伤亡才有发生的可能。从报道中的医院表现来看,至少有下列环节的问题。
1.没有应急照明,手术室停电,没有应急灯;
2.没有隔离措施,烟气到处蔓延;
3.医护人员缺乏培训,不知道用灭火器控制火源;
4.缺乏喷淋设备,没有早期控制火源;(注:规范规定可不装)
5.缺乏报警设备,病人逃生是人工通知来完成的;
6.病人在病床上,还有30分钟的氧气,而30分钟之内,没有救援;
7.火势并不大,可是救援工作相当延误。
8.医院就没有转移病人的计划,缺乏应急管理的准备。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