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讯
诗人问:“是生存,还是死亡”哲人说:“艰难和困惑是生命的本身”是啊!有了安全,我们才有勇气活下去。安全扞卫着我们的生命,不被危险吞食我们的体魄。每当看见电视画面中一幕幕的惨祸惨景,都会让人倍感心痛,生命只有在安全中才能永葆活力。
红立方总经理苗军光
慧聪消防网:苗总您好,您创办红立方的初衷是什么?
苗军光:红立方是我一手创办的,我对这个品牌很有感情。红色就是生命,立方就是对生命立体式呵护、全方位保护。在我们生活当中经常会受到伤害,生命是至高无上的,第一时间以生命为中心使用我们的急救用品,这是我们企业成立的初衷。对于我们来说,我们的产品能辐射到我们生活中的每一处,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这就足够了。应急产品在国外,比如: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使用是很普遍的。而在中国,并没有全面覆盖。一方面是有关应急救援国家政策不健全,另一方面是中国人应急安全意识差。我们红立方想做的就是让中国人和外国人一样,把应急救援物品使用起来,减少突发事件的伤亡。我们研发、制造、生产符合国人的应急救援物品,以人的生命为中心。
慧聪消防网:红立方是做医疗的,为什么会延伸到应急救援这块呢?
苗军光:医疗器械是一个高标准行业,对于公司资质审核很高。经营需要有医疗经营许可证,生产需要有产品注册证、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等相关证件。而应急产品生产相对医疗门槛就要低很多,生产经营也不需要那么多证件。而我们红立方以医疗的高标准来做应急救援产品,这样就和我们的同行业完全拉开差距,形成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
慧聪消防网:目前,红立方主营产品有哪些?
苗军光:目前我们主营产品分为四大块:第一块医疗急救、第二块防灾减灾、第三块车载应急、第四块户外应急。这四大块产品不仅是医疗产品还涉及到救援、急救、应急、防护等产品。
慧聪消防网:目前推出了哪些新产品?
苗军光:我们新品研发有很多,并且很多新品正在申请专利。比如我们新推出的供氧器升级产品,供氧器主要是用于院前急救,产品升级后解决供养、心肺复苏、闭气、气道堵塞等问题。还有心肺复苏的器材,主要用于院前急救,在以前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时,都是徒手心肺按压,深度、力度都无法精准掌握。使用我们设备后,完全避免了这些问题。还有做人工呼吸的设备,在以前人工呼吸需要嘴对嘴去吹,用了我们产品以后就不用嘴对嘴了,在需要人工呼吸的时候接上我们的设备,直接自动给气就可以了,只需人工操作器材,这样做更加标准化,同时,也大大提高了救援能力。
慧聪消防网:您认为企业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苗军光:对于我们企业来讲,首先是参加行业展会,其次是通过互联网进行宣传实行全网覆盖,充分运用新闻、自媒体等渠道进行宣传。除此以外我们还组织相关专业人员给社区、学校做义务培训、赞助救援队等活动。作为企业来讲,给社区学校进行培训,赞助救援队,并不是我宣传的一部分。我认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我是有使命的,做一件事情之前不是想得到什么,而是想为别人付出什么,这和我创办红立方的初衷是一致的,“以人的生命为中心”。
慧聪消防网:未来想把红立方做成什么样子?
苗军光:从小的方面说,让我们的每一个中国人都用上应急医疗用品,其实这个真的很重要,比如,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去欧洲的时候看到路上有车祸发生,车后发生后第一时间司机及车内人员就会穿上反光衣,减少二次车祸的概率。而在中国遇到交通事故以后都是等交警来,在事故现场周围立三角牌,经常会有二次事故发生。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他们把生命看得至高无上,而中国这方面考虑的就比较少。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地震频发的国家,其实中国也是地震频发的国家,今年,中国到目前为止已经地震几万次了,其中新疆地震是最多的。在地震发生时,需不需要准备一些物资,吃、喝、医疗用品等?就像汶川地震,就出很多人,但由于没有医疗用品,伤者经常血流不止,导致有很多的破伤风、伤口感染等问题出现。地震后,政府会实施救援,由于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并不能保证每一个受灾地区、每一个受灾群众都能得到救援物资。如何自救成为关键问题,而我们的应急救援包里面的东西,既可以满足患者伤口的简单处理又可以保证一周内的基本生活。
201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也是我们工作的一部分。我们的企业使命就是“如何让生活更安全”。
慧聪消防网:您认为未来应急医疗市场是什么样子的?
苗军光:欧洲的中产阶级大约有两亿多人口。而中国有14亿人口,未来在2020年之前,中国的中产阶级能达到6到8亿人口。应急医疗主要的消费群体是中产阶级,近些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人民安全意识的提高,我相信应急医疗未来将会有很大的市场。
苗军光简历:
内蒙古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05年创立北京思美恒光企业形象策划有限公司,2011年创立北京思美恒商贸有限责任公司,现任北京红立方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国际应急学会培训班成员,北京市医疗器械工会委员。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