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

天津移动天线工程师:攀爬在铁塔上的蜘蛛人

慧聪消防网 https://fire.hczyw.com 2012-11-06 09:34 出处:北方网 作者:劳韵霏编辑:@iCMS
慧聪消防网讯 清晨,在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李恩树已经坐上了从市内开往蓟县的班车。

慧聪消防网讯 清晨,在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李恩树已经坐上了从市内开往蓟县的班车。

阳光透过车窗洒进车内,伴随着李恩树与同事们一路的欢声笑语,新一天的工作即将开始。

中等身材,黝黑的皮肤,诙谐幽默,热情健谈,一副标准“天津大叔”的样子。李恩树是天津移动的一名天线工程师,今年57岁的他已有了40多年的工龄,被同事亲切地称呼为“李师傅”。

天津移动天线工程师:攀爬在铁塔上的蜘蛛人

天津移动天线工程师

高空作业

蓟县盘山脚下的一个工作站。

苍绿的农田间,基站渐渐露出身影,像一座铁塔,孤零零地落在田间。

换上工作服,挎上工具包,像往常一样,李恩树开始工作。基站高70米,相当于20多层楼高,铁塔的一侧有窄窄的铁梯,直通向塔顶,也是通向塔顶的唯一通道。

靠着简单的安全带,李恩树开始爬铁塔,一边爬一边检修线路。正午的阳光灼热刺眼,伴着瑟瑟秋风,李恩树在缓缓攀爬,身影渐渐变小。

爬到塔顶工作了近一个小时后,李恩树倒退着身体返回。落地后,一脸疲惫的李恩树摘下安全帽,头发已经被汗水浸湿。

“这就感觉像从夏天过到冬天,又变回夏天。”老李憨憨地笑着。

爬上塔顶浑身是汗,塔顶风高,汗水被秋风吹干,瑟瑟发抖,返回地面又是一身的汗。塔顶的检修很危险,塔顶几乎没有人站立的空间,只能盘在铁塔的架子上作业。

这是李恩树所在的基站维护组的工作内容。李恩树是组长,工作组30多个成员,负责全市2800个基站的维护工作。虽然几近退休的年龄,李恩树还是亲力亲为,他要给员工们做个榜样。

“基站最高的有102米,最矮的也有60米,建立在天津各个地方,按照用户的集中程度覆盖分布。”李恩树告诉记者,“由于数量多,占地面积小,周围的安全措施就少,攀爬检修维护又是必不可少的,我们只能小心又小心。有的基站铁塔甚至没有梯子,只能在脚上挂上钩子,像蜘蛛人一样爬到高空工作。”

提到在移动这十余年的工作,李恩树有苦有乐。“2004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十点半,我正和家人看着春节联欢晚会,吃着年夜饭呢,就接到了经理的电话。最初我还以为肯定是拜年电话,没想到是宝坻黄庄的一处基站由于烟花迸溅着火了。”

阳光照在李恩树黝黑的皮肤上,李恩树边擦着脸上细密的汗珠边对记者说:“都连着电啊,在场的人也不敢轻易灭火怕出危险,只能给我们公司打电话。听到这事,我和同事马上赶了过去,大伙整整忙了一宿,才配合施工队和消防队把事故解决了。等工作结束已经是大年初一的早上了。”

30年的坚持

李恩树年轻时在津南下乡,1979年参加工作,最初在长途电信局从事短波无线电通讯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科技发展,“大哥大”“BP机”等新传播工具的诞生,李恩树开始转为移动电话的线路服务。

“1991年的天线班有20多人,那时候天津一共才有60多个基站。每个郊县1个,市区16个。我们这20多个人每天的工作就是围着全市这些基站转,确保基站能够正常工作,给用户提供信号支持。”李恩树一边收拾工具,一边对记者说。

“最初建造基站的那段日子最苦了。我们每天从早上8点一直工作到晚上6点,很多时候爬到塔上面一天都不能下来,午饭都吃不上,只能用小筐把蛋糕、饼干之类的简单食物吊到铁塔上面的工作区域,勉强吃几口。赶上大风天,在将近百米的露天高空,我们都是顶着四五级的大风一干就是一整天。”李恩树出神地说着,仿佛回到了过去和工友们一起奋斗的日子。“最开始,我们6个人干一周,才能建造好一个基站,到后来越来越熟练,改用8个人两天就能建成一个了,有的基站建在山头上,设备都是用人背,用马驮,不仅辛苦,山上建站更是危险重重。”

1998年,伴随着移动公司的成立,李恩树正式成了天津移动的一名技术人员。“这些年通讯的发展太快了。最早的‘大哥大’就像是一种身份的象征,而现在手机基本人手一个,而且功能越来越多,基站建得越来越多,我们的信号也越来越强。”李恩树自豪地说。

“近年,基站越来越多了,我们请了专业的代维公司来帮助我们对庞大数量的基站进行维护。我的工作也逐渐转移到了检查数据,核对数量型号等方面,体力工作减少了很多,但责任更重了。”

移动的基站

盘山脚下,一个大型新闻发布会正在筹备,移动基站已经待命。

基站的形式多样,或是设在高耸的铁塔,或是架在屋顶上、电线杆上。而移动基站建在一辆大型货车里,货舱被改造成简易的基站。移动基站由通讯应急组负责,组长张兴是李恩树的徒弟,1996年就参加工作的他经历也相当丰富。

“我们组的工作就是负责这些车辆,其实这就是流动的基站,工作性质和基站差不多。哪里有大型活动需要加强信号,我们就会出现在哪,达沃斯、大运会等重大活动,都少不了我们的工作。”刚刚调试电路归来的张兴对记者说。

“我们的流动车很多时候也负责抢险救援,而且不仅限于天津市。每当各地出现险情的时候,我们便会开着车前往事发地点。”提到自己这些年的工作经历,张兴打开了话匣子,“由于我们组经常跑外地,免不了磕磕碰碰,在野外工作车辆常常行进困难,有的时候甚至一天都吃不上饭。”

2008年汶川地震当天,张兴就接到了上级电话。他马上组织两辆应急车,第二天带着专业设备以及救援药品开往受灾地区。

回想在汶川的工作,张兴依然心有余悸。“我们在灾区吃的是自带的压缩食品,住的是随行带的简易帐篷。由于所在的地区属于重灾区,到了之后看到所有的房屋都是很大幅度地倾斜着。不时还经常有余震发生,前后共在灾区工作了20多天才回到天津,现在想想挺后怕的。不过能为灾区的老百姓出一份力,也是我们应急队应该做的。”

看着徒弟张兴的尽职尽责,李恩树既高兴又心疼,“这些孩子中很多人都是我的徒弟,带他们入行时,我给他们上的第一堂课就是如何保护自己。我们这行是高危行业,小伙子们都是出来挣钱养家糊口的,最重要的是保护好自己……”

半天的时间,两个基站的检修完成后,李恩树坐上车返回市里。车开出没多久,疲惫的他已沉沉入睡。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