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讯导语:“‘让领导先走’是媒体炮制的恶劣谣言”——近日染香质疑新疆克拉玛依大火的微博转发上万、引起热烈争议,而走访70多位遇难者及家属的纪录片《克拉玛依》导演徐辛却说“五毛党‘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不抓‘最主要问题’!克拉玛依大火是民族的悲剧,皆因国人对他人生命冷漠致中国没有希望。”
凤凰网文化:以下摘自1995年2月6日,国家教委转发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委《关于克拉玛依市“12·8”特大火灾事故的情况汇报》通知:“6点20分左右,有人发现舞台上‘特丽灵’天幕自上而下起火(事后查明为光柱灯烤燃纱幕所致)。当时火不大,师生开始较有秩序地顺剧场过道往外疏散,工作人员同时迅速跑出去报警。约一分钟后,剧场内突然断电,一片漆黑。紧接着一股大风自舞台刮向剧场正厅,将不少人刮倒在地,火势很快蔓延到场内,整个剧场浓烟弥漫,且为有毒气体,令人呼吸困难乃至窒息。危急关头,所有安全门全部关闭锁死,外出大门只留下一个出口,该出口的电动卷帘门因断电曾一度关闭。场内人员无处逃生,大批被烧或窒息,伤亡惨重。6点25分左右,市消防队、驻市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和公安干警迅速赶到现场,与群众一起扑火救人。7时25分,明火被扑灭,救出所有伤亡人员。8时20分,清理完现场。”
从你《克拉玛依》中记录的70多个大火遇难者及家属叙述的情况看,这场大火过程的核心事实究竟是怎样的?
徐辛:我片子里留存的都是从多方面渠道了解的,处理克拉玛依大火的消防副队长有一句话--“当时的处理不当”,他只用了“不当”一个词把这个事一略而过,为什么不当?怎么不当呢?
事故发生以后当地的电视台就采访了遇险的老师和学生:他们一开始甚至以为火星是做出来的什么舞台效果;意识到着火的时候,他们还以为能够把火扑灭;有的老师在认为可以灭火的情况下,把幕布拉上了;幕布被拉死,产生气压差,最后产生空爆、断电;后来整个幕布全部烧毁,火喷到舞台下面的人群,这就是整个全过程。有一个遇险者跟我讲:“从起火到停电混乱大概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
凤凰网文化:为什么有人把幕布拉上?
徐辛:这个很好理解。在火不大的情况下,当时领导也在,组织者觉得这种场面很难看,所以把幕布拉上,准备把火灭了再继续演出。
我的片子里就有一个家长专门分析了幕布这个事,他说如果当时不把幕布拉起来,也许火真能被扑灭,毕竟一开始火苗不是很大。但是幕布拉上以后,舞台里面和外面就产生了气压的反差,结果发生空爆,把幕布打下来,突然停电造成混乱。大多数的人其实是被烟熏死的。
凤凰网文化:从起火到停电混乱有十分钟这么长的时间?
徐辛:对,很多遇险者都有清楚的火灾过程描述,比如其中有一个逃生的体育老师,他是带着自己班的孩子们逃出来了,但是自己的孩子丧生了(因为他自己的孩子在另一个学校,没坐在他身边)。
凤凰网文化:能讲讲这个老师逃生的过程吗?
徐辛:他对着我的镜头是这样讲的:起火以后,同学们一下子都惊叫起来,都站起来了,有老师到舞台上扑火,但是灭不掉,又有人把幕布拉上了,在舞台下面的人还可以从幕布上面的缝隙里看到火光,这时候有人叫“同学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他是体育老师,“可能别人感觉我不是特别听话吧,我说不行,我就让我的学生都起来了,然后拉着两个小孩的手带着他们冲出来了。”
遇险者很明确记得有人说过“同学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
凤凰网文化:逃生出来的人很明确记得有人说过“同学们不要动,让领导先走”的话?
徐辛:很多人很明确地记得--可以参看我的电影《克拉玛依》。发生火灾之后,当时中央就派了一个调查组下去,火灾当时领导坐在什么位置,领导之间讲了什么话……都有备案,都有记录,但是消息没有公布出来。中央电视台的陈耀文当时也做了一个新闻调查,他也写道“有人说过这句话”,而且他当时这样写肯定有很大压力,他肯定知道到底是谁讲的,但是他不讲。
我觉得现在去揪到底是谁讲的这句话,把责任推到某一个人身上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现在要反思的是为什么会有人讲这句话?这不是一个个案,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而且这里还有很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比这句话严重得多。
凤凰网文化:当时讲这句话是在一个什么样的时间?现在染香(五毛党)质疑这话可能是演出之前“领导先走,同学们后走”简单顺序的误传。
徐辛:这怎么可能?五毛党“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他们根本不抓“最主要问题”!这句话不单单我的电影里面有,有很多的媒体报道里都提到这个:南方周末、东方卫视、香港的凤凰卫视……(《克拉玛依》里也有这些媒体报道实录。)
我不需要说其他的,只说一个就行了:克拉玛依的市委领导坐在第一排,逃生的门在最后面,离火最近离门最远,他们为什么一个人都没有死?
凤凰网文化:染香(五毛党)还质疑:如果真的让领导先走,为什么“25名教委领导中有17人死亡”?
徐辛:这在我的片子里面讲的非常清楚:当时有两批领导。一批是克拉玛依本市的领导,还有一批是乌鲁木齐自治区的领导,相当于省里的领导。克拉玛依市的领导一个都没有死亡;而乌鲁木齐的领导大部分死亡。
有一个家长分析了两个原因:一个就是说省里的领导对地形不熟悉,来不及跑;另外就是他们当时喝酒喝了太多,火灾发生时甚至有的领导完全是睡着的。
凤凰网文化:领导喝酒是怎么回事?
徐辛:这是火灾前面的情况,本来演出定在北京时间下午4点,也就是乌鲁木齐时间下午2点。但是市委领导陪省里领导去喝酒,拖到北京时间6点多,领导才摇摇晃晃、满脸通红地来了。我片子里记录到一个遇难者家属就是当天管领导的接待,在哪吃饭,喝的什么酒……都能一一指出。
而学生和老师们一点半(当地时间)就入场等候了,将近3个小时,灯一直烤着幕布,结果表演了大概两个节目以后,那个幕布就被烤着了。
凤凰网文化:求生是本能,事发突然,会不会事实上领导并没有先走成呢?
徐辛:是一开始火还没有燃得很大的时候,让小朋友坐下来领导先走的。有个大火受害者就讲到“学生还没有逃生,没有发生混乱的时候,看到领导已经走了。”而且有一些学生不听话,确实先跑掉了。就有一对兄弟俩,其中一个比较调皮、不听话,他就逃生了;还有一个老师不让走就没走,所以就丧生在里面。这样的情况是确实存在的。
凤凰网文化:为什么很多孩子都那么听话,不让走就不走?
徐辛:这里面的孩子都是每一个学校特意选出的,非常优秀、非常听话的孩子。这就是教育的问题:他所承认的优秀是“听话”--就像我片子里一对失去孩子的夫妇的感慨:“不听话的孩子都跑出来了。现在教育孩子,首先要保护好自己,能做的好事就做,不能做的一定不要做。”
救火的消防车没有水 克拉玛依7号接防火通告8号发生火灾
凤凰网文化:逃生的出口只有一个门吗?
徐辛:整个会场有十道门,只有一道门是开的。有一个家长就说“就这仅仅的一道门还只打开一半”。那是一个卷帘门,可能是为了防止外面的人随便跑入会场,只保留了一道门,而且拉得很低。
刚说的那个带着学生逃生的老师,他也说他跑出来的时候,就在那门口看到了领导,其他的出口全部是封死的。所以最后会场拿钥匙的人被判得最重,判了7年。
其他还有两个领导,一个人大常委会主任,一个副市长,一个堵在男厕所,一个堵在女厕所,把门锁上、一个人躲在里面。如果还有另外的门,他们也会走了。而且那个厕所有消防部队证实:能容纳150个人,一个大会场的厕所。那么你为什么把门锁上、一个人躲在里面呢?门口死了一堆孩子,他自己出来以后还讲逃生的技巧很高明。
所以后来有一个家长就讲了:“即使求生是本能,我们也承认你求生的本事,但是事后你为什么不好好去处置?你为什么不去把这个事件调查清楚?”
凤凰网文化:先逃生的人没有及时报警吗?
徐辛:马上就报警了,而且消防队离友谊馆只有500米,大概45分钟消防队才来了,但是消防车里面根本没有水,也没有拿工具--没有斧头劈门,也没有防毒面具进不去。
更可怕的是有一个要参加汇演的孩子,他爷爷或者他父亲,原来是消防队的政委,这个消防队的政委就提前叫他这个孩子请假、不要去。消防内部会知道这个隐患。
凤凰网文化:这个你的片子里也提到:很多家长之前就知道那个地方很危险?
徐辛:大家确实都知道这个地方很危险,因为克拉玛依市不大,友谊馆是克拉玛依一个很重要的会议中心,经常开大会或者办各种活动。
有一个家长在那天发生事件的时候,他一听到他的小孩在里面参加活动,一下子就瘫在地上了,他说“根本逃不出来”。他非常埋怨自己,因为他之前就觉得这个封闭的场馆有安全隐患,他说他应该早向上面汇报,非常后悔。
而且就在大火之前,辽宁抚顺已经发生了火灾,死了200多人,当时公安部等很多部门联合发了谨防公众场所火灾的紧急公告,克拉玛依7号接到这个通知,但是没有下发,8号就发生了这场大火。
凤凰网文化:在纪录的时候你真的被人警告:“老弟,小心点,我也不能跟你说太多,我还要在这里生活”?
徐辛:有一个母亲就这样说:“实在不好意思,我们也不敢跟你说太多,我还要在这里生活”。也有的家长就不怕,但是担心我的安全。还有的家长说“你如果想把这个事件真相交代清楚,我非常感激你;但如果说你是坏人,要利用这个给克拉玛依抹黑就不行。遇难者家属是各种各样的态度。
但是不管是谁,只要在镜头里面出现了,都非常勇敢。也是他们的勇敢激励我把这部作品完成,他们的勇敢也会激励更多的中国人。
凤凰网文化:为什么他们会有一个观点:“谁家孩子死了谁倒霉”?
徐辛:这不是一个观点,我认为这是中国人一个口头禅。好比说我丢了一个钱包,今天真倒霉--这是一个口头禅。这是影片里第一个去世小孩母亲讲得话,同时也是她对周围那些不理解她的人的埋怨。
克拉玛依大火这么大的事件,死了323人,小孩死了288人,288人当中最小的6岁,最大的14岁。死了这么多小孩,却没有一次组织悼念。从这个就可以看出来,这个城市对这些遇难家长们的态度。好比说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当地人也好、外地人也好,也会组织一个悼念或者点一支蜡烛,但是克拉玛依这个事件没有……
一场大火的悲剧是全中国弊病的缩影
凤凰网文化:你拍这个电影之前和之后有很大的变化吗?
徐辛:这个变化非常大。在《克拉玛依》拍摄之前,我之前听说这个事或者在网上查资料,我对它的认识就仅是“一个火灾”,但拍完这个片子以后,大吃一惊--它不仅仅是一场火灾了。我开始时觉得政府的处理非常愚蠢,再想想才发现这是他们的惯用做法。这场大火事件把中国这些弊病全部展现了一下,但是你一个一个看,发现其实到处都在发生这样的事情。只不过它们聚在一起,就发生了这么惨的悲剧。
凤凰网文化:《克拉玛依》在洛迦诺电影节(欧洲四大电影节之一)等的外国放映时人们什么反映?
徐辛:匪夷所思……他们觉得这种事情不可想象。《克拉玛依》在国外的报道、影评非常多:美国、法国、意大利……都是差不多的态度:不可想象。所以这个片子,这个事,并不仅仅是克拉玛依这个城市,也不仅仅是一场大火,它是中国的一个缩影。
凤凰网文化:就像有一个遇难者家属的话“这是一个民族的悲剧”?
徐辛:对,过去发生了,现在在发生,将来还会发生。我希望大家通过看这个片子能引起一些反思和思考。如果说我不是希望这个国家更好,我根本没有必要去拍这样的东西。
很多的事件发生都可以找到更深层次的原因,就像现在的郭美美事件也是一样的,背后的黑洞,你不可想象有多深。
凤凰网文化:会不会仅仅是公众一种情绪上的怀疑?
徐辛:当时在1994年的时候,老百姓对政府还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怀疑,如果这个事件发生在现在,不会是这种结果。--这场大火曝露出种种的问题:教育的问题,制度的问题,法律的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应该重新去思考。
凤凰网文化:你之前说过:“中国有很多人都是只有对自己的亲人和朋友才关心,对其他的生命很漠视”?
徐辛:这是中国人的“特性”--他只关心自己的生命和跟他最亲的人,其他人的生命他根本不会在意,对别人的生命非常冷漠。就像《克拉玛依》网络上就有,但是对于很多人,你给他看他也不会看--他认为这个事情关我什么事,大火又不会烧到我头上,我为什么要花6个小时看这样的电影呢?所以说人没有变化,还是冷漠的。
凤凰网文化:所以你说“没有幸福感”?
徐辛:没有幸福……
凤凰网文化:有没有一些家长小孩去世,但是已经没有生育能力?
徐辛:是有一些,那也没有办法;还有一些家长后来又生了小孩;一些家长抱养了小孩。从我所记录的家长反映来讲,后来再有小孩的,会把希望寄托给新的小孩。我这部电影结尾也落在新的小孩身上--小孩子弹琴,但是弹的还是《浏阳河》之类的,特别无奈。
《克拉玛依》最后就是2007年的12月8日,大火纪念日的晚上,不知道谁的家长悄悄放了一个蜡烛点在广场上(失火地点“友谊馆”后被改建成广场),几个10多岁的小孩在蜡烛旁边滑板,玩儿得很开心。
通过这起非常荒唐的事件……你觉得能有希望吗?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