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

美国货机坠毁引森林火灾 细说森火消防

慧聪消防网 https://fire.hczyw.com 2010-08-02 18:27 出处:慧聪消防网 作者:张旭编辑:@iCMS
【慧聪消防网】上月27日的美国加州森林山火的硝烟还没有散尽,今日(8月2日),据美联社消息,一架大型货机当地时间1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迪纳利国家公园坠毁,飞机燃起巨大火球,并引起森林火灾。

【慧聪消防网】上月27日的美国加州森林山火的硝烟还没有散尽,今日(8月2日),据美联社消息,一架大型货机当地时间1日在美国阿拉斯加州迪纳利国家公园坠毁,飞机燃起巨大火球,并引起森林火灾。

迪纳利国家公园发言人克里斯-菲斯特表示坠机造成人员伤亡,但具体情况不明,飞机已经解体。

一名叫乔治-克莱尔的目击者表示在飞机坠毁前看到飞机缓慢低飞,他原以为飞机将要在一个当地机场着陆,但几分钟后,有人跑来说飞机坠毁了。随后他看到现场升起浓烟。

克莱尔称飞机外观看上去像是一架军用飞机。但是美国军方表示并非美军飞机。

加州山火回顾

7月27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山区突然爆发山火,截至28日已经烧毁40所房屋,州长施瓦辛格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加州克恩镇消防队工程师安东尼·罗梅罗说,目前约200名消防队员以及一架洒水直升机在现场作业,但是由于自东南部吹来的山风很剧烈,因此无法控制火势。山区小镇“古典西部农场”的居民已被紧急疏散,此镇距离洛杉矶约70英里。

近期俄罗斯森林火灾情况

俄罗斯南部一座城市7月29日遭遇森林火灾,数以百计房屋焚毁,民众紧急疏散。至今为止俄境内森林大火已造成30人死亡,森林大火已造成1875座房屋受损,2210名俄罗斯人无家可归,86000名居民被疏散,俄境内已有27个联邦主体宣布进入紧急状态。与此同时,下诺夫哥罗德州、弗拉基米尔州、沃罗涅日州的居民点仍然受到森林大火的威胁。据俄新社统计,俄罗斯全国共有约24万人参加灭火。

森林火灾应急防护知识

一、扑救森林火灾危险三角

在扑救森林火灾过程中,扑火队员经常面临着高温烤灼、浓烟熏呛和精疲力竭的考验,即“扑火队员危险三角”。

(一)高温烤灼。

许多可燃物能产生高达200℃以上的地面温度,并能轻而易举地产生1000℃以上的空气温度,而人体在高于120℃的环境中就会丧失功能。

(二)精疲力竭。

扑火队员参加扑火经过长途跋涉、持续工作4—8小时是司空见惯的事,极度紧张和疲劳使他们极易受伤。

(三)浓烟熏呛。

浓烟更是致命的因素,它除了呛眼外,还含有大量的致命的一氧化碳,令人窒息。一氧化碳不同于其他共生气体,它无味、无色、无嗅。它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生成羧络血红蛋白(COHB),羧络血红蛋白会使人完全丧失行为能力。

二、危险环境

(一)恶劣的天气条件。

风,首先影响森林可燃物的含水量。当有风时,尤其产生大风时,可燃物很快被干燥,粗大的和高含水量的可燃物在短时间内也变成了有效可燃物。其次,影响有焰燃烧,使火焰发生倾斜,火焰由垂直发展而改变为水平发展,增强了辐射和对流传热作用,同时使燃着的余烬带到火焰前方而形成了新的火源,加快了林火的蔓延速度,常常引起极端的火行为。第三,影响无焰燃烧。风加快了无焰燃烧的速度,使林火强度剧增。

(二)不利的地形。

1、陡坡。

陡坡会自然地改变林火行为,尤其是林火的蔓延速度。若林火从平地向30%的坡地蔓延,即使风速和相对湿度都不变,林火的蔓延速度也会增加一倍。随着坡度的增加,火焰由垂直发展状态而转变成为水平发展状态,大大提高了辐射热能的传播。火焰上空形成对流柱,产生高温,使林冠层和空中可燃物预热,浓烟为受热气体上升到冠层提供了良好的通道。越过山顶直接扑救林火或沿山坡向上逃避林火,都是极其危险的。

2、窄谷、狭窄草塘沟、岩石裂缝会改变林火的行为。

窄谷、狭窄草塘沟和闭塞的山谷河道会增加热空气的传导速率,容易产生新火点和火暴。当窄谷通风状况不良,火势发展缓慢时,将产生大量烟雾并在谷内内转沉积,有大量一氧化碳形成。随着时间的推移,林火对两侧陡坡上的植被进行预热,可燃物燃点降低,热量再逐步的积累,预示着爆发火和火爆即将发生。一旦风势发生变化,烟雾内转消失,火势会突变而形成爆发火和火爆。此外,应引起我们高度重视的是,许多窄谷只有一个进出口,俗称“葫芦峪”,即三面环山。三面环山的作用如同排烟管道,为强烈的上升气流提供了通道,又为空气的补充创造了条件。

3、窄山脊线(拱脊)是很危险的地方。在那里往往产生热辐射和热传导,温度极高,人无法忍受。若山脊线附近着火,其林火行为瞬息万变,难以预测,是此类地形林火的典型特征。这是因为林火使空气升温沿坡上升到山顶,与背风坡吹来的冷空气相遇,而形成飘忽不定的阵风和空气乱流运动。

4、鞍状山谷是指两个高点之间的低洼区域,那里经常是温度极高和浓烟滚滚的险地。白天,山谷受热,产生上山火,逐步形成谷风;夜间,产生下山风,逐步形成山风。山坡中段,因受这种不定的谷风、山风循环变化的影响,风向不稳定,是林火行为不稳定而又十分活跃的地段。若主风方向与鞍状山谷平行,必将产生强度高、蔓延速度快的林火。是林火快速发展,而又没有阻力影响的十分危险地段。

5、具有破碎特征的地形,如凸起的山岩,由于其独特的地形条件,往往产生强烈的空气涡流。林火在涡流的作用下,容易产生许多分散的、方向飘忽不定的火头。因此,岩石裂缝、鞍状山谷和具有破碎特征的地形是林火蔓延阻力最小的通道,若三种地形条件和陡坡结合在一起,会使垂直方向的火焰向水平方向发展,导致热空气的传播速率大大增加,林火行为突变,易发生伤亡事故。

三、易燃的可燃物

火场周围可燃物水平和垂直分布状况影响着林火行为的变化。尤其是阳性杂草和易燃灌木地段,会突然增加林火蔓延速度,改变林火燃烧方向,产生高强度的林火。针叶幼林或可燃物垂直分布明显地段,地表火和树冠火同时发生,形成立体燃烧。

纵观1986年云南省安宁县发生的森林火灾、1987年5月6日大兴安岭森林火灾、1996年4月黑龙江省绥阳发生的森林火灾和1987年内蒙古库都尔发生的森林火灾,造成扑火队员重大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都是在阳性杂草和易燃灌木林地段直接扑救森林火灾造成的。

四、发生伤亡事故的原因

在扑救森林火灾过程中,发生伤亡事故的主要原因是:

(一)对林火行为的变化判断失误。由于林火行为受天气状况、地形条件和可燃物种类、分布状况和组成的影响,瞬间千变万化,一旦判断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二)顺风逃生。参加扑救森林火灾的扑火队员,一定要牢记,决不可顺风跑来避火。此时,人奔跑的速度绝对没有火的蔓延速度快。

(三)直接扑打火头。火头是火场中林火强度最高、火势蔓延速度最快的地方。只能采取间接的方法扑救林火火头。一般情况下只能采取间接灭火(如开挖防火隔离带),切不可直接扑打。

(四)在草甸、杂灌中避火。林火蔓延到草甸、杂灌地段时会产生极端的林火行为,发生爆发火和火爆。

(五)对地形条件认识不清,没有建立避火安全区。由于地形可以改变风速、风向,同时也可以产生涡流,所以扑火队员必须对所处的地形条件充分了解和掌握,才可以依据地形条件为线索来推测潜在的林火行为。陡坡、窄谷、鞍状山谷、岩石裂缝、窄山脊线(拱脊)、具有破碎特征的地形,无论扑救大火,还是扑救小火,首要任务是建立避火安全区,才能保证扑火队员的人身安全,这是扑救森林火灾至关重要的工作。

(六)浓烟熏呛和高温烤灼。一氧化碳是浓烟气体中的一种,对扑火队员身体危害极大。一氧化碳对人的影响主要是人体内血液中羧络血红蛋白浓度的含量过高,当人体血液中羧络血红蛋白浓度的含量在1%—2%时,出现一些影响人行为功能的症状;含量达到2%—5%时,影响人的中枢神经系统,出现视力减退和心理功能障碍等症状;含量达到5%—10%时,引起心、肺功能紊乱;含量达到10%—80%时,影响扑火队员的行为功能,使扑火队员组织疲劳、呼吸困难、头痛直至死亡。

当森林可燃物燃烧不完全时,会产生一氧化碳。产生不完全燃烧的情况有:

1、清晨发生的草甸火。这是因为,清晨易燃可燃物中水分含量大,大气相对湿度高,林火燃烧不完全。

2、发生在陡峭、闭塞谷地中的林火。因为谷地中的烟有逆转现象,风力极弱,几乎不能促进新鲜空气流通循环所致。

3、发生在防火期前后的林火。在防火期初期和末期,温度低,相对湿度高,起火地点可燃物的水分含量大。

4、通过粗大死地被物或腐烂物时的林火。粗大死地被物或腐烂物需要大量的氧气和更长的时间进行燃烧,在这种情况下,可燃物不能充分燃烧而产生一氧化碳。

5、在南方常绿植物类型中发生的林火。因常绿可燃物体内含有大量水分而导致燃烧不彻底。

许多可燃物能产生高达200℃以上的地面温度,并能轻而易举地产生1000℃以上的空气温度,而人体在高于120℃的环境中就会丧失功能。

(七)扑火队员过度疲劳。森林火灾一般发生在偏远的山区,扑火队员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火场,在高温、浓烟中扑救森林火灾,体力消耗极大,若不注意适时休整,必将造成扑火队员过度疲劳而发生伤亡事故。

(八)对小火掉以轻心。小火给人以错觉,扑火安全意识淡化,也不建立避火安全区,往往因掉以轻心而发生意外伤亡事故。

(九)对林火的极度恐惧,惊慌失措。没有接受扑火训练的扑火人员,因受到林火产生的轰鸣声和浓烟、高温的危害而引起极度恐惧,惊慌失措,失去统一指挥,乱跑乱串而发生伤亡事故。

(十)火烧木、乱石砸伤。处于陡坡或凸起山岩的扑火队员,时刻要注意上方火烧木、乱石滚落,以防砸伤。

五、火场自救的方法

(一)快速转移。

发现大火袭来,人力无法控制时,只要时间允许,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避免发生伤亡。

(二)点火解围。点烧出一块火烧迹地,进入火烧迹地就安全了。

(三)强行顶风,冲越火线。

当点火或其他条件不具备时,切忌顺风跑,要选择已经过火或杂草稀疏、地势平坦的地段,用湿衣服蒙住头部,快速逆风冲越火线,进入火烧迹地即可安全脱险。

(四)卧倒避烟(火)。

在点火解围来不及,就近有河流(河沟)、无植被或植被稀少的迎风平坦地段时,用水浸湿衣服蒙住头部,两手放在胸部,卧倒避烟(火)。卧倒避烟(火)时,为防止烟雾呛昏窒息,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扒一个土坑,紧贴湿土呼吸,可避免烟害。

六、扑火安全守则

(一)扑救森林火灾不得动员残疾人员、孕妇和儿童。(二)扑火队员必须接受扑火安全培训。

(三)遵守火场纪律,服从统一指挥和调度,严禁单独行动。

(四)时刻保持畅通的通讯联系。

(五)扑火队员需配备必要的装备,如头盔、防火服、防火手套、防火靴和扑火机具。

(六)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午后扑救森林火灾伤亡事故高发生时段的天气情况。

(七)密切注意观察火场可燃物种类及易燃程度,避免进入易燃区。

(八)注意火场地形条件。扑火队员不可进入三面环山、鞍状山谷、狭窄草塘沟、窄谷、向阳山坡等地段直接扑打火头。

(九)扑救林火时应事先选择好避火安全区和撤退路线,以防不测。一旦陷入危险环境,头脑要保持清醒,积极设法进行自救。扑救地下火时,一定要摸清火场范围,并进行标注,以免误入火区。

(十)扑火队员体力消耗极大,要适时休整,保持旺盛的体力。

七、扑火指挥员安全职责

(一)及时掌握火场天气情况。

(二)对林火行为的发展做出正确预测和判断。

(三)对火场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有充分的应急准备。

(四)事先安排好撤离火场的路线。

(五)密切注意可能发生危险的地段。

(六)时刻保持全方位的通讯联络畅通。

(七)及时掌握扑火队伍的行动和扑火进展情况。

八、作为一名扑火指挥员在扑救森林火灾过程中,必须时刻提醒扑火队员:

第一,一定要建立避火安全区;

第二,只有在可能的情况下才可以采用直接扑火方法;

第三,不打火头;

第四,在任何情况下,扑火队员决不可以存有侥幸心理。

总之,森林防火工作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立足“打早、打小、打了”,前提是一定要以人为本、安全扑救,确保扑火参战人员的安全。特别是在天干物燥、地形复杂、风向多变的情况下,扑火工作更要精心组织,讲究战术,以尽可能减少和避免人员伤亡。严禁指派缺乏扑火知识和经验的干部,特别是乡村干部到一线指挥扑火;严禁组织未经过防扑火知识训练、没有扑火经验的干部群众直接扑打火头;严禁组织老、弱、病、残、幼参加扑火。扑火工作一定要立足安全第一,坚持“三不三应”:夜间对火场原则上围而不打,应组织开设防火隔离带;扑打火头原则上不动用群众,应由专业半专业森林消防队员扑打;复杂危险的条件下,原则上不动用大兵团作战,应由精干的专业队实施突击。

0

精彩评论

暂无评论...
取 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