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聪消防网】“轰隆隆”两声炮响,干冰炮弹带着一股青烟直冲云霄,人工催雨淅沥落下。7月3日凌晨,坐镇人工降雨现场指挥的大兴安岭地区呼中林业局副局长吴炳岩接到“所有火点全被扑灭”的报告,悬着的心终于踏实了。
3日上午9时,国家森林防火指挥部确认,经过25000多人连续7昼夜的扑救,大兴安岭林区森林火灾被全线控制。
6月26日,极端高温天气产生雷击火引发内蒙古、黑龙江交界地带多处森林大火并迅速向呼中林区蔓延,经历了1987年大兴安岭火灾浩劫的人们神经再度紧张。
在呼中火点完全被扑灭后,现场参与扑火的漠河林业局相关负责人向晨报记者表示,此次森林火灾火点多达48个,完全扑灭历时超过一周,是1987年火灾后最大的一次火情。
“米-26”直升机在大兴安岭地区壮志林场运送武警黑龙江森林总队战士转战火场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火情·扑救]
数百米长火苗映红天际
大兴安岭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地跨内蒙古、黑龙江两省区,幅员辽阔。2日下午,晨报记者从漠河自北向南朝着呼中方向寻找火点。一路上,汽车在林区的沙石路上疾驰,两旁山峦叠嶂,苍茫的林海一望无垠。
大兴安岭地区纬度偏高,云层看上去非常低,好似挂在树梢。进入呼中境内小白山附近,只见一座山头被阴云笼罩,火红的颜色映红了天际,在周边白色云层的衬托下显得格外醒目,这或许这便是火点之一。
行驶几分钟后,只见公路边停靠着多辆消防装甲车,武警战士拉起一道警戒线封锁了公路通往火点的路线。隔着白桦树林,晨报记者通过高倍望远镜眺望林场火点,只见山顶布满红彤彤的火苗,延绵有数百米长,火苗借着风势蹿上半空,转瞬便从一座山头转移到另一座山头,腾起的烟雾宛如乌云。
在火场周围,一群穿着橙黄色防火服的消防战士正在扑火作业。几个小时过去了,火势逐渐停息,现场只留下黑乎乎突兀的树桩和大火肆虐之后满目疮痍的景象。
灭火初步成功,消防队员开始从火点撤到公路附近增加给养。来自哈尔滨消防局的消防战士张晓帆对晨报记者表示,28日接到上级命令后,他和战友约500人赶赴呼中火场支援灭火,已经连续工作了4个昼夜。
张晓帆介绍,火点现场树木繁密,外加风助火势,火焰直面扑火队员而来,以至于连防火帽前面的塑料板都烤软了。当时浓烟使得战士口鼻处满是烟尘,他们不少人出现了中暑症状。
2万余兵力投入扑灭火
在火点现场上方,不时有一架体型硕大的橘黄色直升机在上空盘旋。张晓帆介绍,这便是世界上最大的直升机“米-26”,在汶川大地震中曾牵引大型挖掘机处置堰塞湖。
几近周折,晨报记者联系上“米-26”机械师张树才。张树才告诉记者,6月29日,机组接到上级命令参与扑灭工作,6月30日凌晨4时便投入灭火。由于林区树林茂密,地形复杂,不少火点靠扑火队员步行无法穿越,需要直升机反复运送扑火队员。张晓帆介绍,在“米-26”直升机的运送下,1000多名扑火队员被运至呼中林区4号火点,对火点形成了合围,直至完全扑灭。
与1987年那场火灾浩劫始于林业工人违规吸烟和使用割灌机违规作业不同,此番森林火灾源于干雷暴天气,因此火点也变得飘忽不定,给灭火工作带来难度。
呼中林业局副局长吴炳岩介绍,自6月23日开始,大兴安岭地区出现了长时间罕见的高温天气,大兴安岭地区所有7个气象站点的最高气温皆超历史极值,极易发生森林火情。
6月26日,内蒙古、黑龙江大兴安岭交界处因雷击引发森林火灾,很快这一火情便被覆盖大兴安岭地区的红外线遥感扫描系统监控到,扑火力量迅速向火点内蒙古阿里河地区聚集。然而,短短几日,干雷暴天气制造了共约48处火点,火势异常凶猛,蔓延到黑龙江呼中、塔河等林区。
为了共同抗击火灾,内蒙古方面出动多架飞机在大兴安岭地区实施人工催雨作业,黑龙江方面迅速投入13000余名由消防战士和武警战士组成的扑火队,火势得以控制。
随后,火灾的重镇转移到黑龙江呼中林区,至7月1日上午便发现23个火点,扑灭9处,尚有10余处仍在扑打,火点易发、多发,分散没有规律。情况万分危急。鉴于灭火形势严峻,坐镇前线指挥的各级领导继续征调扑火力量,很快扑火人员便达到25000多人,同时大批灭火设备开赴前线。2日,黑龙江森林防火指挥部发布总攻令,要求在4日清晨之前必须扑灭所有火点,两百台推土机和消防车、十架直升机等一齐上阵扑向全部火场。整个大兴安岭地区灭火工作于3日上午提前完成。
[火情·反映]
忆当年火灾仍心存恐惧
在漠河这座中国最北的边陲小城,县城中心位置有一所标志性建筑,这便是大兴安岭“火灾纪念馆”。无论游客还是漠河市民,认识这所城市都从1987年大兴安岭大火开始。
从漠河到呼中一线,沿路电线杆上齐刷刷挂着“兴安风景美,防火第一位”的宣传牌。
此次火灾之于大兴安岭地区,就如同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图强镇,54岁的居民李保卫向晨报记者回忆起那场大火时,脸上浮现出恐惧的表情。当年5月7日下午狂风大作,漠河方向火光冲天,燃烧的树木发出如同鞭炮爆炸的声音。“火苗温度太高,树木中的水分瞬间蒸发,一下子变成火柴梗烧着了。”
在纪念馆二楼展厅,播放着一段事后还原的现场声,如今听起来仍觉得撕心裂肺、毛骨悚然。起初是男女的惊叫,现场一片嘈杂,奔跑求生声,瓦砾破碎声,紧接着是房屋由远及近倒塌的声音,最后人们在烈焰中煎熬挣扎至一片宁静。
纪念馆前言记载,1987年5月6日,漠河、塔河两县突发特大森林火灾,7日迅猛成灾,在5个小时内接连吞噬了西林吉、图强、阿木尔三个林业局和育英、盘中、马林等9个林场。
这场火灾持续28日,致使211人丧生,266人烧伤,同时造成巨大的林业生态灾难。
谈火灾如同在唐山谈地震
纪念馆讲解员李丽说,在大兴安岭谈火灾就如同在唐山谈地震,在纪念馆不仅了解一场灾难,同时也是生动的防火知识课。
吴炳岩对晨报记者表示,在大兴安岭地区重建过程中,森林防火被置于首要的决策议题。“只有经历过那次大火,才能理解防火的重要性。”
由于林区的特殊性,大兴安岭地区林业局既是职能部门同时也是政府机构,林业局局长同时也是行政负责人。“这样做最大的好处,便是林业局可以全力防火,无须地方行政干预。”一位观察人士表示。
据介绍,大兴安岭地区已建成全国一流的森林防火系统,通过高科技手段建成了预报网、通信网和了望网。同时,防火设备和兵力大大增强,形成了直升机、消防车、扑火队的立体灭火网络。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