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SE)是由美籍澳大利生物学家贝塔郎菲创立,近二三十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型管理学科。它是把对象—大到宇宙、国民经济、小到工厂、车间、产品,原子作为一个系统。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运用信息论,控制论,运筹学等理论和科学方法,以信息技术为工具,使系统的设计规划,经营管理,运行控制等都能达到最优,从而实现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的目的,它既是组织和管理各类系统的一种学科的管理技术,也是和新技术革命共生的一门关于组织领导的技术科学。目前,系统工程已广泛地应用于军事工程及民房工程设计,工农业生产规划,经营管理,交通运输,城市规划以及环保保护等各个方面,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就是运用系统工程而取得成功的范例。同样系统工程也完全适用于标准化,因此,钱学森认为“标准化也是一门系统工程,任务就是设计,组织,建立标准体系,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高速发展。并把标准系统工程作为尽早建立的14个系统工程之一。
一、系统工程在标准化工程中的应用
标准化是在经济,技术,科学及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通过制定标准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的管理活动。这种活动,目前已遍及世界各个角落,大到整个世界,小到每个企事业的标准化管理都形成了一个工程系统,即标准化工程。
标准化工程是一门系统工程,它客观上存在着同系统工程所研究的对象一样系统。比如,每个国家,每个行业,客观上都存在着符合系统特征的标准化体系和标准化系统,每个企业也有符合该企业系统特征的企业标准体系和企业标准化系统,标准体系的要素就是各种各样的标准。每个标准体系中标准之间是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的,它们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即标准体系,而标准体系正是标准化系统的重要基础。
标准化工程同其他任何系统一样具备以下五个特征:
1、集合性
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系统都是由两个以上的可以相互区别的单元有机地结合起来完成某一功能的综合体,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标准系统的集合性日益明显,任何一个孤立标准几乎很难独自发挥效应。
2、相关性
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系统内各单元相互联系而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又相互依赖,它们之间任何一个发生变化,其它有关单元都要作相应地调整和改变。
3、目的性
标准化系统具有明确的目的,就是取得最佳秩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果,对一个企业来说,就是要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消耗,合理发展产品品种,生产更多的满足市场需要的产品,同时得到较大的经济利益。
4、环境适应性
标准化系统存在于一定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之中,它必然要受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的影响,制约。因此,它必须适应其周围的经济体制和社会政治环境。
5、整体性
标准化系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标准化功能是由整个标准化管理系统来体现的,因此,这个系统中各子系统,各单元之间的关系,子系统,单元与整个系统的关系,都应服从整个标准系统整体的目的和要求,以标准化系统整体的需要来协调各子系统,各单元之间工作。
标准化系统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才有的,它是人类根据社会生产和文明的发展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特定人造系统。如国家标准化系统,可以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要求和标准化现状和需要,拟订同步的标准化发展规划和标准化年度计划,运用滚动计划方法不断地调整。修改,协调国家标准体系,使其正常运转,不断提高标准体系和标准化系统的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标准化系统是闭环系统,通过制订,组织实施标准,进而修订,实施标准,不断螺旋上升,提高水平。但它又与系统所??动态系统。它要求以系统的最优化为目标,运用现代化管理科和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化手段进行最佳协调,通过建立与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并努力实施。从而在包括经济管理和社会生活在内的标准化领域离发挥其特有的功能。
比如,1975我国电子工业部门结合《电子工业标准化1976-1985年规划》的编制,首先运用系统工程学方法,编制了《电子工业技术标准体系表》并认真组织实施,很快取得了以下显著成绩。
(1)从国家到企业普遍建立了标准化机构,建立了一套标准化工作方面的规章制度,组成了一支标准化队伍,从上到下建立了一个标准化工系统。
(2)电子行业标准数量逐步增长,其中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比重逐步增大,已占43%以上,使标准的构成比较合理同时有1200多个标准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国际标准和国外的先进标准,采标率为42%以上,瓷介电容器,电介电容器,碳膜电阻器,半导体,三极管。开关三极管和彩色显像管等16种电子元器件通过了国家级质量认证。
(3)标准化领域在继续向纵深方向发展,扩展到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光电子元件,光纤光缆,敏感元器件,质量管理可靠性,包装,结构,安全和电磁兼容性等新领域。
为此,国家标准化行政管理部门在1978年就推广电子工业部编制标准体系表的先进经验。目前,我国大多数行业标准体系表已编制出来,大大促进了全国和行业标准化管理工程的正常运转。
二、认真抓好城市标准化工程
城市的出现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它是由其历史、自然、地理、政治和经济等多方面条件所形成的。一般来说,城市都是它所在区域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交通中心,也是科技中心、教育中心、文化中心和信息中心。因此,在人力、财力、物力及科技管理等方面拥有强大优势,可以带来周围乡镇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
20世纪初,欧洲才刚出现人口过10万的城市,到50年代,城市已遍布欧、亚、美各洲,人口达3.9亿。而到2000年,城市人口将到22亿,其中60%以上居住在100万人以上的城市。
我国于1921年才有“市”,到1949年只有136个“市”,60年代初达208个,80年代初近300个,90年代初迅速发展到467个,1995年又到460个“市”。这些“市”的国内生产总值占70%以上,利税总额占77.6%,并拥有90%以上的大中专队伍和科研机构。显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城市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要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逐步形成以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为依托的,不同规模的开放式网络型的经济区,然后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标准化也是同样,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贯彻主要集中在城市(经济发达地区可包括镇),落实在企业,当然应该把重点放在城市标准化系统建设上,这样就能和我国“市管县”行政管理体制相适应。才能抓住标准化系统管理的重点,把整个国家的标准化工作带动起来。
认真抓好城市的标准化管理,就必须建立、完善和协调好符合各个城市特点的标准化管理工程。
三、运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积极推行企业标准化工程
企业是国民经济体制中最基本的核算单位,也是整个标准化的落脚点。各种标准必须通过企业来贯彻执行,才能产生效益和作用。并为今后的修订准备条件。否则,这些标准就会成为一纸空文,但是另一方面,任何一个企业,也只有积极开展企业标准化,才能促进企业内各种生产业务活动科学合理,协调和高效,为实行现代化企业管理打好基础,才能提高和保证产品(工程)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推行企业标准化也要运用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即把整个企业的标准化工作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中外不少企业把企业标准体系又分成技术标准,??保证技术标准的实施,以技术标准体系来保证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从而为企业的质量体系建立牢靠的基础。
目前,我国各类企业如果都能认真抓好企业标准化工程。逐步建立起以标准为主体,包括工作标准,管理标准在内的企业标准系统,那无疑将对提高企业素质,提高经济效益产生巨大和深远的作用。
总之,现代的标准化管理无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是系统工程,国家标准化管理是一个大系统工程,各行业、各地方,直至企业、事业单位的标准化管理都是一个个子系统,小系统工程,我们应该自觉地运用系统工程的理论和方法,抓好每个标准化管理系统工程。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