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西南大学文学院行政办公楼发生大火,在消防官兵架起的水枪旁,数十名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老师守候一旁,眼看大火步步逼近珍贵文献心急如焚、欲哭无泪。
未接警就出动
起火的是西南大学文学院的行政办公楼。7月31日下午2点23分,在距离第一个报警电话打进119一小时后,火焰在这栋“凹”字形大楼的3楼上肆意蔓延,不时有整面墙壁在火苗侵噬下轰然垮塌。大楼房顶已化成一片灰烬,火苗正通过房顶仅一米宽的木质屋檐向3楼以下的木质窗户蔓延,黑色的灰烬和杂物在大楼四周散落一地。北碚消防城南和城东中队的5台消防车正开足马力出水灭火。在初步确定楼内无人员被困后,消防官兵立即带入2支水枪从大楼内部里外夹击灭火。
为尽快确保楼内的文献资料不被烧毁,重庆市消防总队还先后派出消防特勤一中队、龙头寺和石马河消防中队等8台消防车奔赴现场支援。
教授们心痛珍贵文献
下午2点过,大火将整个3楼楼板烧穿后向2楼蔓延。由于2楼多个房间的防盗门一时无法打开,消防官兵只好从楼外扔石块砸碎玻璃,以便水枪能够进入。此时,西南大学校长王小佳和副校长徐晓黎也已赶到现场。
见情况危急,副校长徐晓黎几次冲到大楼前,参与到扑救队伍中。“再好的设备被烧毁了,我们都可以重新买,但楼里的好多资料如果被烧毁了,那真是哭都哭不回来了。”据教育部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办公室主任苏文英介绍,在陷入火海的文学院大楼的东西两侧裙楼内,各有两个文献资料室,珍贵资料文献总数超过20万册,其中不乏国学大师吴宓当年在西南师范学院任教时留下的真迹。
“除此之外,还有像我们研究出版的《四部丛刊》、《丛书集成》和《甲骨文合集》、《纳西东巴文集》都是在业界内相当有影响的著作。”
苏主任很担忧地说,现在只希望消防官兵尽快扑灭大火,尽量减少水流对文献的影响。里面“每一张书页,每一个汉字在我们眼里都是不可恢复的易碎宝贝。”
最老教学楼损毁严重
“可惜了,确实可惜了。”西南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张国镛向记者证实,此次失火的文学院行政办公大楼始建于1950年,“西南大学的前身西南师范学院1950年搬迁到现在的地址,1952年就在当时援华苏联专家的帮助下设计了现在的文学院行政办公大楼,大楼竣工投入使用是1952年。至今已有55年历史。”
张部长说,整个大楼主楼为3层,东西两头的裙楼只有两层。除整个大楼四周的墙壁为砖墙外,内部各个房间的墙壁均为泥土和篾条混筑而成的,而楼板则全部系木质,一旦遇火顷刻间便会蔓延开去。
张部长称,1953年大楼修建好投入使用后,是当时西南师范学院建好的第一栋教学楼,而“第一教学楼”的名字一直从那时沿用到今天。“当年国学大师吴宓作为中文系的教授,在这里为学生授课一直持续到1978年左右。现在文学院的名字就是吴宓当年题写的。”
尽可能恢复原状
张部长说,大楼从2003年起逐步由教学楼转变为行政办公楼,为了防止作为西南大学文物保护单位的该大楼进一步老化,3天前该楼开始内外装修,工人已在现场搭建起脚手架。张部长称,据初步了解,昨天大楼最先起火的是东头3楼的电教室。“初步估计和电线老化有关,但也不排除是装修工人用电不规范导致起火。”
“等火扑灭后,我们会进行进一步清理,能抢救的文献全部将转移到下面的第三教学楼暂存。”张部长说,该楼的修复工作将视火场情况由校领导商量决定,但“初步意见应该是进行保护性修复,尽最大可能恢复到大火前的原状。”
下午3点50分左右,大楼的明火被初步扑灭,消防官兵从大楼前后两个入口进入楼内开始逐步清理火场内木楼板夹层的余火。昨晚7点30分,截至记者发稿时,北碚城南消防中队的消防官兵仍留守现场,确保安全。
7月31日晚10点50分,消防官兵撤离现场。北碚城东消防中队长李涛说,二楼文献资料大部分得到保存,三楼着火后垮塌的楼板损毁了小部分文献。
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