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地感谢中国石油灭火专家和灭火队对奥斯曼3井抢险灭火工作提供的无私帮助,通过这次灭火战斗,我们进一步认识了中国石油人的精神和能力,我们希望加大与中国石油的合作力度。”这是近日土库曼斯坦国家地质公司总裁朱马耶夫在致中国石油专电中的热情赞语。
一场罕见的井喷大火在肆虐3个月后得到控制,这其中凝聚着中国石油灭火队和专家的倾情付出,中国石油再一次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实力,同时赢得了友谊与尊重。
一起全球石油界最严重的天然气井喷突然发生。危难之际,土库曼斯坦方面想到了中国石油。临危受命,中国石油灭火队和专家火速奔赴现场,展开了一场跨国大救援……
土库曼斯坦,意为“突厥人的地区”,是中亚西南部的一个内陆国,80%的领土被沙漠覆盖,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然而,土库曼斯坦的油气资源十分丰富,天然气远景储量为22.8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四分之一。土库曼斯坦被称为一个站在大气包上的国家。
阿姆达利亚盆地东南部、卡拉库姆沙漠腹地的奥斯曼构造,则是土库曼斯坦天然气的心脏。仅此构造,天然气储量就约7万亿立方米。部署在此构造上的奥斯曼3井是这一构造的第一口探井。该井于2004年8月4日开钻,设计井深5000米。
井喷就在此井发生。
2006年10月28日,历经814天的钻探,奥斯曼3井钻至4577米时,突然发生强烈井喷。在强大气流的作用下,长达400多米的42根钻杆从井内飞出。大火冲天而起,迅速吞噬了钻机,一名井架工躲闪不及,当即死亡。
情急之下,土库曼斯坦方面企图用坦克炮灭火。经过多次炮击以后,不仅没有灭火,反而造成封井器弹洞累累,喷口增多,横向火焰近40米。井场随即淹没在火海之中。
熊熊燃烧的大火令土库曼斯坦高层心急如焚。危难之际,他们想到了中国石油。
2006年11月1日,土库曼斯坦国家地质总公司向中国石油驻土库曼办事处求援。中国石油高层高度重视。周吉平副总经理做出重要批示,请长城钻井公司牵头组织和四川石油管理局执行此项任务,并要求各单位全力以赴支持前线专家的工作,协调好相关事宜。
中国石油和土库曼斯坦在能源方面有着良好的合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而中土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更是源远流长。此次土库曼斯坦发生井喷,中国石油不但毅然伸出援手,更承诺无偿援助,令土方深受感动。
命令下达后,长城钻井公司和四川石油管理局立即分别召开紧急会议,成立灭火抢险领导小组。从确定专家和灭火队队员名单、灭火设备清单到空运灭火设备、办理出境手续等,都在以最快的速度进行。长城钻井公司的焦勇自始至终承担着前后方的沟通协调工作,及时准确地传达指令,反映情况,出色的工作使整个救援行动有条不紊。
一切能调动的力量都在发挥作用。中国外交部在航线申请、设备运输、报关等环节开通快速通道,使抢险设备能够安全、迅速、顺利地运抵奥斯曼3井现场。中国驻土库曼斯坦大使馆派专人到现场慰问并嘱咐安全事宜。中国石油驻土代表韩文阁8天8夜住在井场,与土方沟通,全面了解现场情况并及时汇报。中国石油勘探开发公司、中国石油技术开发公司想尽千方百计,把卫星电话接到了没有任何信号的井场……
仅仅两天,中国石油首批5人灭火专家组便抵达奥斯曼3井现场,随后14名灭火抢险队员和140吨灭火设备也在11月16日全部空运到位。踏上异国土地的中国石油人知道,一场惊心动魄的灭火之旅才刚刚开始,严酷的挑战在等待着他们……
60多米高的火龙日夜咆哮,井口周围200米热浪袭人,含硫量超出人体承受范围近千倍……面对种种困难和危险,中国石油人毫不退缩,凭借众志成城、百折不挠的铁人精神,一次次创造着人间奇迹
尽管中国石油灭火队曾经参与过科威特油田大火等重大油井灭火作业,目睹过很多火场险情,但看到奥斯曼3井的火场时,队员们仍不免感到震惊!
浩瀚无垠的旷野里,狂风呼啸,沙尘飞扬,天地合一。在离井场还有两公里的时候就听得见隆隆的声响,感觉到整个大地都在颤抖,火光映红了大半个天空。井喷现场60多米高的烈焰直冲云霄,井口温度高达2000摄氏度,距井口200米开外的温度也有70摄氏度,常人根本无法靠近。大火的灼热烤焦了队员们的头盔,烤穿了队员们的鞋底。更加致命的是这口井含硫量达到每立方米34.5克,超出人体承受范围近千倍。遭遇炮轰后井口设备更是满目疮痍,横向火四处喷射,凶猛的火焰覆盖了井口周围直径40米的区域。如何制服这条“火龙”,中国石油的灭火专家们仔细研究着。
灭火的客观条件也不容乐观。
队员们带火作业需要高压水炮来掩护。保障正常的工作进度每天的用水量最少应在5000立方米左右,而土库曼斯坦本身就非常缺水,每天能提供的灭火用水仅为2000立方米,也是他们靠近40辆水罐车从25公里外运来的。这使得抢险工作多次因供水量不足被迫中断。
井场内“热火朝天”,而井场外却是“北国风光,万里雪飘”。灭火队员就在这火与冰的两个极端里来回穿行。每次穿防火服冲进火海再回来都是一次生命极限的考验,每冲进去一次都要被高压水炮浇透一次,然后再借火势烘干衣服,这种考验每天都要进行很多个来回。
语言障碍也是抢险工作的一大难题,而与抢险作业密切相关的技术资料、原始数据的缺乏也时时困扰着抢险队员……“中国石油队伍是充满战斗力的队伍,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中国石油人的优良传统。”面对驻扎在灭火现场指挥协调工作的土内阁副总理朱马耶夫,中国石油灭火队队长晏凌斩钉截铁地说。
当时的土库曼斯坦总统尼亚佐夫每天打电话到井场询问、关心着中国石油人的抢险和生活情况,当地媒体也纷纷将镜头聚焦于中国石油人……
要想控制不断喷火的井口,就必须将井口套管头以上的封井器组全部切掉,换上新的井口。包围在火海和浓烟中的切割区域只有60毫米宽,队员们要在22米外完成,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2006年11月21日,第一次切割开始了。灭火队员王树毅全副武装,冒着稍有不慎会被严重烧伤的危险,先后5次冲到井口指挥。高压水炮和“火龙”展开了搏斗,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才对准了位置,切割进行了3个半小时,因水用尽被迫停止。
中国石油灭火队没有气馁,11月28日,经过精心准备,灭火队员们再次向“火龙”发起了冲锋。许多人的脸被烤得生疼,炙热的空气令人窒息。经过近12小时的艰苦战斗,在切割液和掩护用水几乎全部用尽的情况下,灭火队于当日20时20分切割掉了到处喷火的封井器组,迈出了切割清障的关键一步。
此后,灭火队员一鼓作气,大干6天,拖出了南北两侧的底座,又经过5天的艰苦奋战,彻底消灭了横向火,使抢险工作进入吊装新井口的关键阶段。
2006年12月10日,经过一系列准备工作,吊装新井口的关键时刻来到了。担任前场加压指挥的田强站在井口边进行操作,这是最危险的岗位。在装井口切割气流时,横向火铺天盖地向四处扩散,田强一边指挥吊装,一边预见性地判断横向火方向。经过5个多小时的紧张战斗,新井口吊装成功,肆虐的井喷终于处于可控制状态!
美国公司和当地公司安装新井口失利后,中国石油人再度出手,一次次挑战生命极限,一幕幕上演感人画面,连续奋战50多天,新井口终于安装成功,“火龙”被彻底制服
在奥斯曼3井井喷处于可控状态后,随后接手工作的美国CUDD公司建议土方安装美国制造的新井口。但是,经过五次吊装套管头失败、三次吊装新井口失败后,CUDD公司以“不具备灭火条件”为由退出了作业现场。
2007年1月15日,土库曼斯坦试图自行吊装井口失败,中国石油人又一次临危受命。
此时的灭火队员和专家已连续工作了整两个月,每天工作长达11个小时以上,体力严重透支,身心俱疲。持续强烈的井喷带来高达200分贝以上的噪声震耳欲聋;天然气燃烧后的二氧化硫弥漫井场造成队员们持续嗓子痛、头痛。漫天的黄沙遮天蔽日,吃饭、说话甚至呼吸都无时无刻不感到满嘴的沙子。饮食不适应、用水极为缺乏、医疗救护条件差,通讯联络不畅给队员们的身心健康带来巨大影响。更为强烈的是远在祖国亲人的思乡之情。但是,当接到继续帮助土库曼斯坦重装新井口的命令后,灭火队员又精神抖擞地投入了战斗。
长城钻井公司66岁的老专家张福祥坚持和年轻的抢险队员一样,坚守在第一线。1月13日,井场一带刮起强风,一时黄沙遮天,道路分辨不清。张福祥仍然要去现场,由于路上颠簸不平,被颠簸的汽车严重震伤失去知觉。随行人员送他去医院检查,但他始终放心不下现场的火情,稍有好转后坚持到现场察看后才离开井场。
担任翻译的黄立新在休假期间来到井喷现场,在其他翻译都因工作需要离开井场后,他一个人承担了所有的翻译任务,同灭火队员一同坚持在现场,直到灭火任务圆满完成。
就在灭火队员和专家奋战在火线上时,集团公司领导并没有忘记这些英雄。2006年12月14日,集团公司特派高级代表团来到奥斯曼3井,慰问灭火队员和灭火专家。
经过中国石油专家组的分析,新井口多次吊装失败的原因在于原先吊装的井口太重,现场吊车无法吊起,故提议换装中国产的35/70井口。为了不让井口气流乱喷,灭火专家建议在新井口下部焊接一个“喇叭口”,盖住火焰,方便安装。
2007年1月24日,土方完成了吊装“喇叭口”的焊装,但由于底火太大,未能就位。
2月3日,在灭火队员田强和王树毅的指挥下,经过8个多小时的奋战,吊装井口成功。下午4时,在卸掉“喇叭口”后,井口与套管头紧密连接,吊装完全成功。一场燃烧了99天的冲天大火终被控制……
灭火期间,中国石油人与土方专家朝夕相处,增进了友谊与了解,成为朋友。而灭火工作的巨大成功,更是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石油灭火队的国际知名度,国际合作洽谈慕名而至
2月4日,土库曼斯坦国家地质公司总裁正式给中国石油发来奥斯曼3号井的抢险完工证明及感谢信,对中国石油灭火专家和灭火队员对奥斯曼3井抢险灭火工作提供的无私帮助表示真诚的感谢。
中土人民的友谊经受了一场烈火的考验。
中国石油在土库曼斯坦有工程技术服务和产品销售业务,此次合作进一步扩大了中国石油在土库曼斯坦的知名度,为两国增进了解,加快油气领域的长期合作奠定了重要基础。
3个月的朝夕相处,双方已从同事变成了朋友。在作业现场,中方专家与土方专家同吃同住,共商抢险大计;在土方人员中毒、烧伤的紧急关头,依靠中方水炮的严密掩护,及时救出了伤员;中方队员刘伟急性阑尾炎发作时,得到了土方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在吊装井口、安装管线等工作中中土双方密切配合、协调行动;在作业期间,双方队员互相关心,土方为中方提供夜间御寒用的棉衣和对付风沙的防沙帽,中方向土方赠送了防火服。队员们之间虽然语言不通,但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大家心灵相通,配合默契。
当中国石油成功控制土库曼斯坦奥斯曼3井井喷大火的消息传出后,世界石油界为之震惊,中国石油灭火队更是成为世界瞩目的焦点,很多国际大石油公司纷纷慕名而来,希望中国石油灭火队能为自己的油井提供灭火服务。
近日,巴基斯坦PPL公司正在加紧准备合同文件,欲与中国石油灭火队建立长期合作。
2月7日,中国石油灭火队的专家和队员们光荣凯旋,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总经理蒋洁敏批示给予长城钻井公司、四川石油管理局参与此次灭火的专家和队员嘉奖。
中国石油人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为中国石油创造了新的辉煌。
精彩评论